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10日訊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6月10日,博納影業發布悼念聲明,稱影業集團副總裁黃巍於6月10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52歲。
導演賈樟柯在微博悼念:「行業之悲」。導演陸川亦表示,「心痛,為黃兄,亦為行業」。
凌晨墜樓身亡,暫未確定排除刑事嫌疑
據新京報報道,10日凌晨1時許,有人在北京朝陽區的悠唐購物中心墜樓,市民報警。警方到達現場後,確定墜樓男子為黃巍,當時已無生命體徵。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暫未確定排除刑事嫌疑。
據博納影業官網介紹,黃巍是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影院分會副會長,曾任職於星美傳媒集團,任星美影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影星美電影院線公司董事。現任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經聯盟常務理事、商業地產委員會副主席、中購聯商業地產專家委員、亞太不動產學院特約講師、二十一世紀商業地產研究院特邀研究員、銀泰大學特邀講師。
自2009年1月至今任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成功簽約、建成並開業了近百家現代多廳影院,擁有深厚的影院投資、建設和管理經驗,擁有15年以上電影院產業從業經驗。
對於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去世,博納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應抱著最大的善良,一起來面對這一艱難的時刻。」
這一消息令諸多業內人士扼腕,同時,電影行業艱難的生存現狀也引發關注。
隨後,賈樟柯通過微博發聲,「應該考慮影院復工復產了。北京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應急響應下調為三級,全國大部分業態已經開放。有的電影企業日虧損100萬,100萬影院從業者需要生存啊。」
而在黃巍去世的新聞下,許多網友都留言表示:「電影行業受疫情的影響太大了」、「影院什麼時候才能回復正常啊」……
倒閉、虧損,疫情之下的電影業不好過
「一天天地盼著電影圈有點消息,沒想到等來個這個……」得知黃巍不幸去世的新聞,在電影從業者的聊天群里,有人如此說道。
2020年1月23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計劃在春節檔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奪冠》等七部電影紛紛宣布撤檔,影院陸續開始關門。如果從那時開始算起,電影院已關閉了140天左右。
一時間,從生產製作到發行放映,電影業陷入停擺。一方面,院線、影城及製片方受到巨大衝擊,近日,中國電影家協會發布《電影院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總票房22.38億元,同比去年下降88%。據受訪187家影院提供的數據,第一季度每家影院平均收入為34.45萬元,平均運營成本為117.9萬元,全部影院從2月開始已入不敷出。
截至5月底,將近半數的影院帳上資金不足,現金流告急;42%的影院認為自己有「關門大吉」的風險;只有10%的影院有可能轉手繼續經營。
3月中下旬,國內部分影城曾短暫開放,3月22日,全國有523家影院復工,但很快迎來暫不復業的「急剎車」。4月底,國家電影局預估,受疫情影響,全年票房損失將超過300億元。
另一方面,許多劇組因為疫情暫停拍攝,場地、人員成本同樣帶來不小的壓力。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曾透露,博納影業籌備了九個月的新片《冰雪長津湖》原準備年初就開機,但疫情一來只能全部停拍,1800人的劇組不得不滯留在丹東,當時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1.5億元。
4月以來,多家上市影視公司公開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多家以院線電影為主業的影視公司預計一季度業績虧損。
萬達電影《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今年1-3月,預計虧損55000萬-65000萬元。華誼兄弟《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今年1-3月,公司預計虧損14250.34萬-13750.34萬元。「受疫情影響,全國所有影院及實景項目暫停營業,公司沒有影片上映,電影、影院及實景娛樂收入較上年同期出現較大程度下滑。」
「沒有院線的這半年,我的感受就是《地久天長》里王景春的話『時間仿佛停止了』,雖然現在的溫度讓人冒汗,但是心裡仍然一片寒涼。」一名影城從業者感嘆道。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5月8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可以「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影劇院、遊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
這則消息讓一些電影人直言「見到曙光」,之後,陸續有防控指南與補貼政策出台,但一個多月過去,電影院仍然沒有等來全面復工復產的消息。除了資金是否夠足、能不能迎來「報復性觀影」的憂慮,影城開業面臨的困難還在於,沒有片源。
轉行?堅守?電影人何時能等來春天?
「真的假的?」「假的。」「這個是真的嗎?」「假的。」「能不能不要再發這種消息了……」這樣的對話經常發生在電影從業者的交流群中。每天,都有真真假假的聊天截圖在傳播,等待,已經成為許多影城工作者的常態。
據《電影院生存狀況調研報告》,截至3月底,受訪的187家影院中已有20%的影院進行了裁員,另有12%的影院表示,目前正在進行薪酬調整,不排除後期裁員的可能。有68%的影院表示堅持不裁員。
影城收入中斷的情況下,許多從業者只能拿到基礎工資,這對日常生活開銷遠遠不夠,於是,有人兼職送外賣,有人做起自媒體,也有人徹底告別行業,但更多的人還在觀望等待。
生存壓力之下,甚至有影城帶著員工轉行做起大排檔:6月5日晚,位於湖北省棗陽市的漢城國際影城啟動了大排檔試營業,推出涼菜、滷菜、炒菜等系列美食,自嘲是「不務正業」。
影城官微發文表示,因疫情打亂計劃,2-5月同期營業額減少100%,直接經濟損失達到650萬元。如果說地攤售賣是清理春節庫存,那麼利用影院地理環境轉型開餐飲大排檔,則是影院創收自救的進一步措施。
文章還寫道,「在考慮轉型做戶外大排檔的時候,影城管理層的內心是忐忑不安的,但是只有勇敢地邁出了這一步,影城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在轉型的同時,漢城國際影城更加期待著中國電影行業的全面復甦,希望中國電影能夠再次迎來健康穩定的發展,創造新的高度!」
據了解,影城大排檔四天的營業中,每天接待顧客平均25桌,三天累計收入1.7萬元。該影城經理在採訪中談到,做大排檔除了想增加收入,還有一個原因是想增加與影迷顧客的粘度,「讓大家不要忘了我們,不要忘記我們這個影城還在」。
電影院是否可以復工復業、觀影人數能否恢復到往常?你怎麼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VbOn3IBd4Bm1__YQl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