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內的小寶寶總喜歡吃手,對此,有些媽媽擔心。其實寶寶一歲內吃手,是口欲期的正常表現,如果家長過分阻止,會造成口欲期的延遲,不利於寶寶的發育。
一、寶寶為什麼愛吃手?
嬰兒出生後第一年成為「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他們強烈需要一種安全感,吸吮需求很強烈,尤其在就寢時間更為明顯。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而言,吸手指是很正常的:
一方面能給寶寶帶來舒服感,降低焦慮;
另一方面,寶寶本來就有吸吮的反射和需求,而吸手指帶來的滿足感和吃母乳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所以即使吃飽了,寶寶還會吸手指。
二、1歲以內寶寶吃手的好處
對於周歲以內的寶貝來說,吃手是生長發育中的一個必然階段。吃手是了解世界、感知世界的最佳途徑。不讓周歲內寶寶吃手可能阻礙寶寶發育,得不到以下四大好處,會讓寶寶變笨哦!
1、對世界最早的認知和自信心
因為嬰兒期的寶貝都是通過口腔來探知世界的。如果父母在三個月內開始阻斷寶貝吃手,寶貝的心理發育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長大以後容易變得自信心不足、多疑和膽小。
2、快樂穩定的情緒
對於小寶貝而言,吃手可以消除寶貝的不安、煩躁、緊張,具有鎮靜作用。吸手指能給他帶來舒服感,他們可以從吮吸手指中,獲得某種快感,即使母親不在身邊,吃不到奶頭他也能從中得到安慰。
3、小寶貝越吃手以後越聰明
低月齡寶貝在吃手的時候,能加強觸覺、嗅覺和味覺刺激,促進神經功能發展,這是寶貝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
4、鍛鍊手眼協調性
吃手指的過程能夠鍛鍊寶貝手部的靈活性和手眼的協調性。
特別提醒:1歲以內小寶寶不吸手指反而不正常。吸吮是每個寶貝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如果家中的寶貝到了6個月大還沒有任何吸吮手指的行為出現,那反而可能是異常行為。家長需要多多觀察,甚至可以試著牽寶貝的手,放到他的嘴邊,讓他嘗試自己吸吸看。
三、什麼時候需要對寶寶吃手加以控制?
一般兩歲後,孩子吃手的習慣就逐漸消失。但若到了4歲還有吃手的習慣,就有可能存在身體或心裡上的問題了,如體內缺少鋅、鐵等微量元素等,或者是一種心理問題的外在表現,如壓抑、焦慮、強迫。如果這時還放任寶寶吃手可能會引起了下頜發育不良,牙齒排列異常,上下牙對合不齊等問題,父母要及時糾正。
1、滿足孩子的正常需求
最好的方法是了解兒童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除了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如饑渴、冷熱、睡眠)外,要豐富孩子的生活,給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玩樂。還應該提供有利條件,讓孩子多到戶外活動,和小夥伴們一起玩,使孩子生活充實、生氣勃勃。分散對固有習慣的注意,保持愉快活潑的生活情緒,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2、家長要耐心
家長要耐心、冷靜地糾正兒童吮吸手指行為。對於這類患兒切忌採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不要嘲笑、恐嚇、打罵、訓斥,更不要使用捆綁雙臂或戴指套強制性的方法。因為這樣做,不僅毫無效果,並且會使兒童感到痛苦、壓抑、情緒緊張不安,甚至產生自卑、孤獨等情況。而且一有機會,孩子就會更想吮吸手指,而使吮吸手指的不良行為頑固化。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讓孩子以吮吸手指來取樂,要耐心告誡孩子,吮吸手指是不衛生的,不僅會引起手指腫脹、疼痛,影響下凳骨的發育及牙齒變形,而且容易把大量的髒東西帶入口內,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及其他傳染病。
4、弄清楚原因
對於已養成吮吸手指的不良衛生習慣的孩子,應弄清楚造成這一不良習慣的原因,如果屬於喂養方法不當,首先應糾正錯誤的喂養方法,克服不良的哺喂習慣。要培養孩子有規律的進食習慣,做到定時定量,饑飽有節。
5、分散注意力
每當孩子吸手指時,應以嚴厲的目光注視孩子,並以堅定的口氣說:「不行!」同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當吸指行為有所減少,就要及時鼓勵和表揚,並要向孩子說明,只要能減少這種行為,控制這種行為,他就會得到獎勵,採用這種「正強化」治療,可有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