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看到虎媽近乎壓榨的教育方式,卻忽略了她女兒優秀背後真正的秘密

2019-05-19     閱讀第一

點擊藍字關注

,開啟終身學習之旅。

文源 | 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

作者 | 小馬君 編輯 | Vivi

8年前,虎媽蔡美兒,被媒體「炒作」成了一個很壓榨的教育者,靠著「咒罵」和「威脅"的高壓來強迫孩子學習。然而8年後的如今,虎媽的兩個女兒都相繼從哈佛畢業,各有優秀的人生。我們回看虎媽教育中真正成功的因素,可能是對孩子能力的絕對信任,並儘自己所能,讓孩子也真正地相信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

「虎媽」蔡美兒的大女兒索菲亞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還憑著一篇名為「如何像哈佛學生一樣學習」的博客文章火爆國外社交網絡,又把「虎媽」和兩個女兒都拉回到了公眾視線內。

索菲亞憑著優秀的成績從哈佛本科畢業後加入了美國陸軍成為了一名二級少尉,後又獲得了耶魯法學院的法律博士(JD)學位。妹妹露露也已經從哈佛藝術歷史系畢業,並繼續深造。

小時候經常被媽媽嚴厲訓斥甚至咒罵的索菲亞,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採訪時,表現出的是對媽媽的強烈認同:

我認為很多人對『虎媽虎爸』的誤解之一就是,覺得他們注重的是上大學,然後是研究生,以及找一份醫生、律師、商人的工作,這可能是一個對於華人移民的刻板印象,但我從未感覺到這是父母強加給我的目標。

索菲亞2011年曾給《紐約郵報》寫信,稱自己很認同父母的撫養方式,這種嚴厲教育讓她更加獨立。她與妹妹露露都表示,以後也將以同樣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採訪中,她也說道:

我從上高中開始,她就不參與我的選課了。她讓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程。我上過軍事歷史課,類似這種『非傳統亞裔要選的課』。我覺得她的培養更多的是給予我自信,和培養好的工作(學習)習慣。從小培養這樣的能力,非常有益於我今後的發展。

完整採訪視頻請戳:

相信看完這段視頻,大家的三觀恐怕又要被顛覆了吧!索菲亞口中的這位,明明就是一位(在高中以後階段)奉行著自由平等民主的佛系家長啊!哪裡是我們印象中的虎媽呢?!

虎媽本名蔡美兒(Amy Lynn Chua),女,1962年生,祖籍福建。其父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就職於加利福尼亞大學。蔡美兒幼年隨父母移民美國,獲哈佛大學文學學士、法學博士,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

作為美國耶魯大學一名華裔教授,因在2011年出版《虎媽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而引發中西方育兒方式的全球大討論,蔡美兒也從此被大家稱為「虎媽」。

虎媽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索菲亞和小女兒露露。書中,她自稱「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努力」

女兒七歲的時候,因為彈不好一首鋼琴曲,被母親要求從晚飯後不停歇練習到夜裡,中途不許喝水,不許上廁所。還有一次,因為覺得女兒為她親手製作的生日卡片不精緻、太粗糙了,認為兩個孩子是沒有用心,就對她們說,自己值得更好的,然後直接將卡片扔了……扔了……

這種教育子女的方式,讓大多數人不敢苟同,然而7年過去了,兩個女兒各自取得的成績和如今她們對老媽教育方式的認可,簡直是證明了華裔虎媽的教育「大獲全勝」!

所以現在,有些美國人都開始質疑他們一直奉行的西方教育理念和方式並非金科玉律,中國式的高壓教育好像也有可取之處!

該怎麼看待虎媽的育兒方式?她成功的真正原因在哪裡?本文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碩士小馬君就說過,他曾經和自己賓大的教授探討過這個問題,今天就由來好好跟大家聊一聊吧!

本文乾貨

我們只看到了棍棒底下出孝子,但你知道如果孩子沒被打、不被罵會變得多牛嗎?

我們只看到了虎媽的嚴厲,忽略了她在嚴厲之後的那種極度反差的深度關懷。

《虎媽戰歌》(Battle Hymn of theTiger Mother,又名《我在美國做媽媽》)2011年1月在美國首次出版,之後美國媒體非常不負責任地大肆宣揚她嚴厲不講理的部分,卻沒有去對她教育理念進行更深層的分析,導致了全世界對於亞洲父母都產生了極大的誤解。

在她的嚴厲背後,更有其以身作則的陪伴和堅持,以及讓孩子充分相信自己有做任何事情的能力。希望大家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在理解虎媽教育方式的同時也能對自己有所啟發。

1

虎媽壓榨式教育飽受詬病,

但它是怎麼成功的?

一直到現在,好像也沒有人好好研究過到底虎媽所謂成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媒體讓大家都過分關注虎媽壓榨的教育方式,卻忘記了其實她育兒成功和壓榨式育兒可能沒有半毛錢關係!

賓夕法尼亞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曾經跟我痛斥媒體利用「虎媽」誤導家長。

一次課上,教授講到最好的父母應該是「權威型」父母,也就是父母對孩子有高要求,同時對於孩子的需求有高響應。課後我就問他,虎媽不是也把孩子教得這麼優秀麼?是不是亞洲人種和其他國家不一樣,就比較適合這種「壓榨」的模式呢?

沒想到教授立馬憤怒地回我:虎媽的教育理念就是被媒體扭曲和炒作出來的,不知道要誤導多少人!

那為啥亞洲孩子經常被打被罵被壓榨,成績還比美國人好呢?我繼續追問道。

教授說,那你知道如果他們不被打,不被罵會變得多牛嗎?如果教育方式得當,可能不只成績好,社交創造力都會比美國人好了!還有你有想過天天被打罵的孩子,除了成績好之外還有啥好嗎?

我突然被問懵了。

他接著補充:中國好幾代人都沒有經歷過一個沒有打罵的童年,而且其實中國整個社會對於成績都是過度關注的。不是打罵讓孩子成績變好了,是隨便誰在中國,在這個對成績極其關注的環境下,哪怕是個美國來的學渣,說不定成績也會比原來好!

打罵對於孩子來說,短期內成績上的表現可能會立竿見影,但是長期來看一定是有副作用的!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個研究都印證過這件事了。只是因為中國全社會對於成績關注度過分地高,和美國同齡人橫向相比高出了一大截,所以導致副作用沒有被關注到。

但是,這絕對不能因此就證明嚴厲不講理的教養方式對於孩子成績的提升有什麼好處!那是媒體以偏概全博眼球,誤導了大批的家長!

教授憤怒的樣子和語氣,我到現在也記得很清楚。

所以,虎媽教育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讀懂虎媽後,我發現壓榨只是一種表象。

2

虎媽自稱是一隻「哭泣的兔子」

ABC News在採訪蔡美兒的時候,她說,首先「虎媽(Tiger Mom)」這個名字並不是我自己取的,我覺得自己是一隻Crying Rabbit (愛哭的小白兔)。

虎媽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記錄她自己的教養方式,並不想教育任何人,而且澄清她的方式不是對每個孩子都有效果的。下面是完整視頻:

記者追問,你是否對孩子成績過於苛刻?如果得了「A-」就會被罵?

虎媽說,你是在開玩笑嗎?我才不關心孩子是不是得了「A-」,我只關心孩子是否真實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最關鍵的是,我要讓孩子看到我對她的信任,培養她的自信。我覺得人可以在任何事情上達到卓越,不要自己認為自己有短板,而是要不放棄地努力。這可能是我想灌輸給孩子的一種生活態度。

她舉了一個例子——

女兒有一天回家說非常討厭數學,並且覺得女孩子天生就學不好。媽媽就馬上和她交談,告訴她「我並不這麼認為」。媽媽親自手寫了很多練習題,並且陪女兒在一周之內反覆練習。到了第二次測試的時候,女兒做得非常出色,她不再討厭數學,同伴也開始誇讚她。女兒因此喜歡上了數學!

這一段我看了非常有感觸。在表面的嚴厲(甚至是嚴苛到不講理)的背後,其實虎媽可能一直都是在用實際行動教會孩子一種生活態度,不輕易認輸,不輕易自己看輕自己。

而且她願意全程陪同孩子體驗這個最艱難的過程,讓孩子真正信服:媽媽百分之百相信我有這個能力。

記者在問虎媽希望給家長有什麼建議時,蔡美兒說:

Self question more

家長一定要自我質疑

她坦言自己有時候over confident過分自信了。「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用我的教養方式,在無助地哭泣,並且變得非常不開心的時候,一定要停下來。這種方式對你的孩子非常不利,學會停下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沒有想到,虎媽第一個說的是需要自我質疑教養方式。我想,她對當年的一些教育方式,也是有反思和後悔的:如果在保持「堅定」的同時,不採用「咒罵」「威脅」的方式,沒準效果更好。

這其實是給我們有很大啟發的:無論你看多少育兒文章,養孩子沒有標準答案,你要學會並且敢於停下來反思,及時根據孩子的狀態調整育兒方式。

Listen to your child

聆聽孩子

在此之前,我簡直不敢相信這話是虎媽親口說出來的,不過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在她備受爭議的壓榨式教育下依然可以養育出兩個這麼優秀的女兒。無論你的總體育兒風格是嚴厲還是溫柔,都得要聆聽孩子的心聲。

Do not assume your child as weak

請不要預設你的孩子很弱

這一點,可能是虎媽教育的一個核心。

她主要分享的是自己如何用孩子信服的方式來表達對女兒的信任。比如虎媽在面對孩子不喜歡數學的時候,她並沒有責怪,而是陪伴孩子,一同證明「我數學不弱」。這個一同陪伴的過程非常非常重要。並不是口頭上說「媽媽不覺得你弱」,而是用行動證明。

有這麼一個相信你很強悍的媽,想要變弱也很難哈!

當然,我們光聽虎媽一面的言論可能不太客觀,回到文章開頭分享的那個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日報》對她大女兒索菲亞的採訪,大家有沒有關注到一個細節:

索菲亞說,其實到了高中之後媽媽就不怎麼管她了,媽媽也沒有把學習或者工作作為她人生的信條,反而似乎完全不關心她去哪個學校。

索菲亞還現場分享了一個笑話。她說,我媽前幾天還問我普林斯頓大學有沒有來錄取信。我告訴她,媽媽我壓根沒申請過這個學校!

她說,別人的爸媽都在幫孩子寫大學申請材料,為SAT考試成績焦慮,但媽媽好像壓根不關心這些問題,在高中時就基本完全放手讓我自己決定學業相關的任何事。小時候雖然媽媽嚴厲,但是她賦予了我一種能力,就是對於任何事情都有非常大的自信,這更像一種生活或是工作態度,這也使得自己有能力和信心做任何選擇。

這更讓我理解了這個家庭教育的成功之處,也讓我對於虎媽有了更深的認識。她雖然被媒體炒作成一個很壓榨的教育者,靠著「咒罵」和「威脅"的高壓來強迫孩子學習,但是她教育中真正成功的因素,可能是對孩子能力的絕對信任,並儘自己所能,讓孩子也真正地相信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

那麼,您是如何看待虎媽的?您贊同她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嗎?歡迎留言!

* 本文轉載自 常青藤爸爸 該公號由耶魯大學畢業,在世界頂級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運營,旨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和高質量的教育資源。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回復 小學書單,獲取語文名師蔡朝陽精選中文書單。

回復 門薩書單,獲取門薩天才俱樂部K-12英文書單。

回復 大禮包,獲取精選系列書單及紀錄片資源。

點這兒,逛原版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OACQWwB8g2yegNDoi2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