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口大空竿少,遛魚穩跑魚難。這些使用魚鉤的技巧要知道

2019-10-15     大王的釣魚日記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垃圾帶走;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在我們的作釣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明明漂像很好提竿卻無魚的情況!有時還能感覺到有個瞬間的頓感,這種現象大家都明白,它屬於底層瞬間跑魚。一次兩次情有可願,次數多了就應該是某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這時大部分釣友往往會從餌料和浮漂上面考慮,是不是餌料過大、過硬、過粘導致的擋口呀?是不是浮漂調釣的過靈或過鈍呀?於是我們便對這兩方面重新做出調整!可是調整後的作釣過程還會出現以上情況,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還有一個現象,在我們中魚後的遛魚、控魚過程中,有時正享受著遛魚的樂趣,忽然之間釣組彈出水面!大部分釣友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切線了,但是當我們抓回釣組時卻發現是完好無損的!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脫鉤跑魚呢?是不是抓口早了或晚了呢?於是改變提竿刺魚的時機,結果卻發現還是會中途跑魚!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很多釣友便不明白了!

其實像上面兩種情況,在餌料、浮漂及提竿時機作出調整前,我們忽略了另一個問題的關鍵!那就是釣組的「急先鋒」——魚鉤!本文就與釣友們探討一下:這枚小小的魚鉤在作釣過程中的影響,如何正確合理的選擇魚鉤的型號及大小!

首先:了解魚鉤的種類及它們各自的優劣勢

釣友們都知道魚鉤的種類有很多!從使用水域上分為淡水釣鉤和海釣鉤;從本數上分為單鉤、二本鉤(蝴蝶鉤)、三本鉤(錨鉤);從倒刺上分為無刺鉤、單刺鉤、多刺鉤。按照不同的鉤型又分為袖鉤、白狐、溪流、伊勢尼、海夕、新關東、伊豆、丸世等十幾種!有釣友問為什麼要分那麼多鉤型呢?其實十幾種不同的鉤型每一種都有各自的優劣勢!根據不同的水情、魚種、用餌、作釣手法等原因,我們在選擇魚鉤的鉤型上也不一樣!下面咱就簡單介紹幾種淡水手竿作釣中常用的鉤型。

1、伊勢尼鉤

這是我們手竿作釣中用到最多、最廣泛的鉤型!它的優點是鉤門寬、鉤柄短、鉤條粗、鉤尖內翻,這類鉤型刺魚深,加粗的鉤條抗拉力大,中魚後的跑魚機率小於其它釣型。缺點是由於伊勢尼鉤鉤底較寬,鉤尖單獨受力時,整鉤抗拉力瞬間降低!在我們淡水作釣時主針對於垂釣鯉魚、草魚等大型魚。

2、伊豆鉤

和伊勢尼鉤型的最大區別是鉤柄長、鉤底窄、鉤尖較直、鉤底和鉤門基本上等寬。另外伊豆鉤的鉤尖多外斜5度角,以彌補窄鉤門刺魚差的缺陷!優點是同鉤條情況下拉力值要大於伊勢尼鉤,並且較直的鉤尖刺魚更快!缺點是鉤門、鉤底較窄,刺魚深度不大!多用於垂釣黑魚、鲶魚等肉食性魚類,也可用於手竿浮釣鰱鱅。

3、袖鉤

袖鉤的種類有很多種,比如白袖、金袖、赤袖、有刺、無刺、扁頭袖等!它們的共同優點是鉤尖直、鉤門適中、中魚穿刺阻力小、穿透力強、可以快速卸魚。缺點是鉤條較細抗拉力小,鉤體偏小易脫鉤!主要針對鯽魚一類小型魚使用,多用於垂釣目標魚固定的快魚!

4、新關東鉤

新關東鉤可以說和袖鉤相差無幾!不過它比袖鉤鉤體大的多,鉤條也有所加粗,抗拉力值增大。優點是刺魚快魚的刺痛感輕,掙扎力度小,並且因無倒刺對魚的傷官較輕!缺點是作釣經驗不足容易跑魚!主要針對於競技或黑坑作釣鯉魚或混養。

以上便是根據使用環境及鉤型對魚鉤的一個簡單介紹,同時對4種常用手竿鉤型優劣勢及適用魚種的一個淺析!下面就一起看一下:選擇一枚好魚鉤的重要性!

其次:選擇一枚好魚鉤的重要性

文章開頭我們舉了兩個作釣過程中常見的跑魚例子!在這兩個例子中,當出現了經常性跑魚現象後,我們也極時的對餌料狀態、浮漂調釣、提竿時機做出了調整,但是結果是依舊跑魚!這種情況下就要從我們所使用的魚鉤上尋找原因了,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1、魚鉤質量過差

一些雜牌魚鉤因原材料鋼性不夠,加工工藝不成熟等原因,生產出的魚鉤看上去新魚鉤很好很鋒利,但是一旦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掛底或中大魚後,便容易出現禿鉤尖、鉤門變形等現象。如果我們在作釣過程中稍不留意,繼續使用鉤尖變禿、鉤門變形的魚鉤,就很容易出現上面例子中的跑魚現象!這時無論改變什麼,只要不更換魚鉤,最終結果依舊跑魚!

2、魚鉤型號過小或過大

這種現象野釣時出現的少,多以黑坑中常見!黑坑水域過小,受不確定因素影響很大,這也就導致魚的覓食方式和吃餌動作變化很大!同一枚鉤昨天正適合當時的魚口,今天可能就大了或小了。這種情況下,魚鉤的不適口性,也就成了跑魚的主要原因!

以上便是對選擇魚鉤重要性的一個淺析,其中第一點魚鉤的質量最為重要!那麼如何才能選擇一枚好魚鉤呢?往下繼續分析。

再次:一枚好魚鉤的具體判斷標準

說到好魚鉤的標準,釣友們首先想到的是鋒利度。不錯!鋒利度一枚好魚鉤最其本的標準。魚鉤的鋒利度,直接影響到提竿刺魚時的穿透度和牢固度。假如鉤尖過鈍出現刺不透魚嘴的情況,不但容易造成脫鉤跑魚,而且因魚鉤的受力點靠近鉤尖,在拉力過大時容易出現直鉤或斷鉤的現象!

除了魚鉤的鋒利度外,一枚好的魚鉤還要求做到「硬而不脆,韌而不軟」!這一點我在原來一篇文章中已經詳細寫過,這裡再簡單的重複一下。「硬而不脆,韌而不軟」的意思就是指:一枚好的魚鉤首先要有它的硬度,這樣在中魚後才有一個強勁的抗拉力,從而防止大魚的外竄力拉斷魚鉤,出現斷鉤跑魚現象!但是一枚好魚釣只有硬度是不夠的。魚鉤過硬無彈性,在中大魚後只會增加魚線、魚竿的受力值,增加了斷線、折竿的風險!而一枚有韌性的魚鉤,在中大魚時可以利用自身的彈力消減一部分魚的拉力,從而減輕了魚線、魚竿的受力值,降低了斷線、折竿的風險!不過這裡的韌並不是指鋼性差、異變形的軟,而是指較好的回彈性

以上便是一枚好魚鉤的標準和辨別方法,選擇一枚好的魚鉤才能繼續我們下一步的作釣!魚鉤我們選好了,但是在實際中又應該如何選擇魚鉤的型號呢?接下來我們便分析一下:如何選擇魚鉤的使用型號!

最後:如何根據不同因素選擇魚鉤的使用型號

很多釣友開玩笑的說選釣還不好選!大魚用大鉤,小魚用小鉤。其實這種說法是對的,也是最基本的遵循法則!但是在選擇魚鉤時,所考素的遠遠不止大魚與小魚!

1、根據魚類的活躍度和覓食積極性選擇

魚類受水溫、氣壓等外界因素影響,在活躍度和覓食積極性上也不一樣。活躍度好、覓食積極,魚的吃口大、吃餌動作迅速!反之活躍度差、覓食不積極,魚的吃口小、吃餌動作慢!這些情況都會影響到我們對魚釣型號的選擇。

當魚類開口小、吃餌動作慢的時候,比如冬天作釣時,儘可能的選擇比原來小1至2個號的魚鉤,同時使用鉤條較細的鉤型。從而保證魚在吃餌時,吸餌入口更方便!當魚類開口較大、吃餌動作快的時候,比如中秋以後儘可能選擇比原來大1至2個號的魚鉤。同時因魚的活躍度好、掙扎力度強,鉤型上可用鉤條稍粗一點的,以便更好的刺魚,更放心的控魚!

2、根據實際作釣魚情選擇

隨著垂釣資源的減少,釣魚的人卻越來越多,這也就導致了魚越來越難釣!原來說黑坑、競技池有滑口魚難釣,現在很多自然水域中因釣放次數頻繁也出現了很多滑口魚,同樣變的不好釣了!在這種滑口魚的水域作釣,因魚的警惕性較高,在用鉤選擇上儘量選擇比原來小1至2個號的魚鉤,同時儘量選擇細鉤條的鉤型。並且搭配略細一點的線組,以便儘量降低魚類的警惕性,讓其更好的吃餌!反之在一些生口水域,魚的吃口大、警惕性低,這時可選擇比原來大1至2個號的魚鉤,同時可以選擇鉤條略粗一點的鉤型。並且搭配略粗一點的線組,以便更好的刺魚、控魚!

以上便是魚鉤選擇上的一個分析。根據魚口的不同,選擇魚鉤大小及型號上也有所不同!

總結一下:魚鉤作為釣組的「急先鋒」,是和魚嘴直接交流!在作釣中不但要選擇一枚好魚鉤保證刺魚力度,更要選好合適的型號與鉤型,從而方便魚吃餌和控魚。如此才能在我們的作釣過程中做到少跑魚、不跑魚!最後祝廣大釣友們:金秋十月,大鯽大鯉!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447zW0BMH2_cNUgDA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