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 《遂寧日報》特別報道03版
村名片
蓬溪縣文井鎮趙先村位於文井鎮西南部,距蓬溪縣城18公里,距文井場鎮7公里,屬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全村轄6個組,幅員面積3.07平方公里,共有田917畝、土1446畝、戶籍人口425戶131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8戶120人)、勞動力678人、低保戶26戶27人、特困戶12戶12人。
大事記
2018年,引進蓬溪縣吉星泰米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村閒置土地200畝,投入2018年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8萬元;
2018年,引進一帶益專業合作社生豬養殖場,年出欄生豬達2000餘頭,投入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1萬元、縣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4萬元助力脫貧攻堅;
2018年,引進蓬溪縣眾智中藥材種植公司,流轉土地550畝,種植金絲皇菊、佛手、茱萸等,投入2018年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2.5萬元、2019年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0萬元;
2018年,趙先村整村脫貧;
2019年,整合近500萬元,建立蓬溪縣北部片區社會扶貧服務中心,解決貧困人員及當地老百姓務工就業5000人次。
脫貧致富經
蓬溪縣文井鎮趙先村通過社會扶貧新模式推進精準扶貧
昔日貧困村迸出發展新動力
「村裡引進了業主,搞起了養豬場,村民種魔芋、種南瓜,公路、水利都整得好,變化很大。」日前,站在產業基地的田埂上,蓬溪縣文井鎮趙先村70多歲的老村主任康年裕打開了話匣子。
趙先村屬於旱片死角、庫區移民貧困村,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近年來,趙先村不斷夯實基層組織建設,通過社會扶貧新模式推進精準扶貧,因地制宜發展產業,2019年實現全部脫貧,全村面貌煥然一新,迸發出發展新動力。
趙先村的村民採摘金絲皇菊。劉昌松/攝
補齊短板發展產業
康年裕所在的產業基地種著金絲皇菊和佛手,是眾智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的土地。2018年以前,這些土地還是撂荒地,零零散散地種著些糧食。
「產業發展是全村的短板。」趙先村黨支部書記王珀璟告訴記者,補短板,村裡瞄準產業發力,2018年引進蓬溪縣眾智中藥材種植公司,流轉350畝土地,金絲皇菊、佛手、茱萸等中藥材在趙先村的土地紮下了根。
「採取集體經濟入股、支付土地流轉金、扶貧產業項目資金入股、就業等多種方式聯動,帶動村民種植適合當地生長的中藥材植物。」眾智中藥材合作社理事長唐學坦告訴記者,如此,貧困戶土地閒置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提供的技術指導也讓貧困戶學會了科學種植。
「企業產生帶動作用,村民自己也在想辦法。」王珀璟告訴記者,目前,村內已建設有蓬溪縣吉星泰米種植專業合作社、一帶益專業合作社生豬養殖場、興順家庭養殖農場等多個種養合作社及個體家庭農場,發展起了優質水稻種植、生豬和肉牛養殖等產業。
創新模式社會扶貧
10月14日,天空中飄著小雨,趙先村卻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這天,蓬溪縣北部片區「10·17」扶貧日文井鎮現場會暨直播帶貨活動在位於趙先村的蓬溪縣北部片區社會扶貧服務中心舉行。
直播間內,主播們介紹著村裡的特產,王珀璟也向網友帶貨,詳細介紹產品生產加工流程、營養成分以及價格。不一會兒,直播限時秒殺的100單金絲皇菊被一搶而空。
蓬溪縣北部片區社會扶貧服務中心是蓬溪縣委、縣政府立足武引蓬船灌區、依託本之草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建立的,而趙先村成為了中心的「主陣地」。
在服務中心背後的車間內,村裡的貧困戶趙新明忙著按等級篩選金絲皇菊。「從2018年7月份我就開始在這裡打工掙錢,每天上班8個小時,就跟在城裡打工一樣。」趙新明笑著告訴記者,對於這份在家門口就能賺錢的工作,他十分珍惜。
除了在車間幹活,村民還在基地里幹些施肥、除草、下種苗等活。「村裡有10多個貧困戶在基地幹活。」唐學坦介紹,「一個月干10多天,每人月均收入在700元左右。」
集體經濟盤活資源
有了產業,有了扶貧模式,趙先村發展集體經濟也有了底氣。
「今年村集體牽頭組建起了一個合作社,依靠各項扶持資金的合理運作,積極探索推進合作社代耕模式。」王珀璟談到,這樣的模式解決村上撂荒閒置土地較多的問題,同時也推廣了規模農業、生態農業,加快了趙先村農業現代化進程。
今年,合作社代耕了50畝撂荒田,種植起了優質水稻,還種植了50畝蜜本南瓜和10畝魔芋,全年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預計可達6萬元。
同時,村裡還在易地搬遷點附近開墾爛荒田,因地制宜,新建屯水田80餘畝,引進業主發展凈水養魚。
「不缺吃不缺錢,本地就能掙錢,村民精神面貌比以前好,臉上笑容更多了。」初冬的太陽灑在佛手樹上,暖在康年裕和基地里勞作的村民心裡
唐彪給蛋鴨喂食。劉昌松/攝
返鄉創業記
「未來的農村,是屬於我們年輕人的!」
「對面那個兩樓一底的小洋房就是唐光財家。」順著村書記王珀璟手指的方向,車子慢慢駛到了唐光財家門口,彼時,一位年輕人正在給大約200隻鴨子喂食。「真的沒想到,曾經是貧困戶的我家,如今日子過得蒸蒸日上。」看著自己的新家,唐光財無限感慨。
經過幾年的打拚,唐彪的眼界逐漸被打開,家鄉開展脫貧攻堅的利好政策也不時傳到他的耳朵里。鄉村振興,產業必行。唐彪看中了鄉村振興發展的前景,2019年,他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回到趙先村後,在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幫扶幹部共同的幫助下,唐彪申請創業擔保貼息貸款,發展養殖蛋鴨、跑山雞、淡水魚等產業,全家還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
「2019年投入了6萬餘元,養殖了2000隻鴨子,建設堰塘10餘畝。」唐彪說,「未來的農村,是屬於我們年輕人的。我希望早點富裕起來,發展更多更好的產業,帶動周邊百姓一起富裕。」對於未來,唐彪充滿信心。
扶貧人物誌
蓬溪縣本之草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蓬溪縣眾智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唐學坦
發展中藥材產業荒山變金山
「如今,金絲皇菊正處於豐收時期,荒山變成了金山。」日前,文井鎮趙先村村民都說,家鄉這幾年發展太快了,硬化的水泥路直通家門口,還成立了蓬溪縣北部片區社會扶貧服務中心,打工不用出遠門,照顧家庭和經濟增收兩不誤。
究竟是什麼促使昔日的窮山村變了樣?蓬溪縣本之草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蓬溪縣眾智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唐學坦給出了答案。
畢業於南充外國語學校的唐學坦2009年入職四川蓬溪匯通藥業有限公司。經過10餘年的打拚,如今公司旗下的芯匯通大藥房門店遍布蓬溪、輻射南充。農村出生的唐學坦,從2018年1月起主動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從最初接濟貧困學生到深入鄉村了解農村現狀,再利用貧困村的閒置土地發展中藥種植項目,竭盡全力助推脫貧攻堅。2018年,唐學坦投入200萬元,成立蓬溪縣本之草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貧困戶+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發展中藥材,讓趙先村開出幸福花,讓貧困戶走出幸福路。
「2018年,他幾乎都待在田間地頭。開荒、翻耕、調形、機耕道修建、種苗栽培指導、施肥……這一待,就是整整260天。」公司員工王勇說,「公司的業務他都留在晚上處理,2018年,他掉了20斤肉,當時很多朋友和親人都無法理解。」
2019年,唐學坦再次投入500萬元改建廢棄建築文井鎮趙先村小學(原新明小學),建立2000餘平方米的蓬溪縣北部片區社會扶貧服務中心,設有就業扶貧車間,車間包括初選、清洗、烘乾、食品包裝、倉儲等,長期吸納30餘名貧困人員就業,每年支付務工工資20餘萬元,工人人均收入超6000元。如今,趙先村的金絲皇菊已經獲得四川省扶貧商標並正式投放市場,真正做到了種植、加工、精品包裝、銷售一體化模式。
目前,唐學坦已投入2000餘萬元在全縣流轉土地5000餘畝,公司常年聘用務工人員400餘人,帶動貧困戶843戶2110人就業,年支付貧困人員保底分紅款30餘萬元、土地流轉金120餘萬元,支付務工工資200餘萬元,為貧困村與貧困戶脫貧提供有利保障,村集體保底收入20餘萬元;為部分村集體每年創收超2萬元,在家務農的貧困戶務工收入、土地租金和保底分紅年收益達5000元超過300戶,把中藥材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人物訪談
建立扶貧機制鞏固脫貧攻堅
——訪蓬溪縣文井鎮黨委書記羅小容
記者:文井鎮有省定貧困村12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559戶3842人,脫貧攻堅任務重、責任大。在近年來的脫貧攻堅過程中,文井鎮有哪些創新路徑?
羅小容:文井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鎮村聯動,全員參與,勠力同心,攻堅克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一是堅持黨建引領,建立健全「黨政正職管總、分管領導負責、班子成員包片、鎮村幹部包村、幫扶幹部包戶」工作體系,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提高脫貧攻堅考核比重,構建鎮村聯動、齊抓共管格局,壓緊壓實脫貧攻堅責任。二是堅持基礎先行,多渠道爭取資金項目,大力改善各村特別是貧困村的道路、水利、住房、電力、醫療等基礎設施。三是堅持產業帶動,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全域建園、村村入園、戶戶入社」產業扶貧思路,分片布局中藥材、優質糧油、特色果蔬、稻蝦蛙和畜禽養殖5大產業園區,發展家庭農場、專合組織68家。以趙先村為中心,建立北部片區社會扶貧中心,輻射周邊12個貧困村流轉土地5000畝建成中藥材產業示範基地,實現貧困戶家門口就業,土地流轉收益、扶貧資金入股分紅、務工收入等保障貧困戶脫貧奔康。四是堅持智志雙扶,創新開展一本宣傳冊、一個微信群、一張積分券、一堂感恩課為主要內容的「四個一」感恩教育活動,不斷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聚力增強貧困群眾自主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五是堅持鞏固提升,認真落實「四不摘」要求,持續開展對標查短補短工作,探索建立相對扶貧機制,做到在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戶一人。
記者:文井鎮如何將打贏脫貧攻堅戰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羅小容: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現鄉村振興,文井鎮將結合城鄉融合發展,優先發展農業,全面助力鄉村振興,藉助高峰山、蓬船灌區,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不斷提升文井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發展鄉村經濟,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
來源:全媒體記者 李佳雯 劉春燕
編輯:張霽雯 孫 各
責編:林 敏
審核:冉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