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結婚我隨了半月工資的禮錢,我結婚時卻被她拉黑了

2019-10-06     27Ladys

十一黃金周,也是結婚黃金周。隨之而來的,就是年輕人的錢包大幅度縮水。

參加一個婚禮,整月吃泡麵,參加兩三個婚禮,就只能吃土了。

前兩天就有個話題,「7天長假8個婚禮」,慘上了熱搜。

一個姑娘發帖稱,國慶七天小長假,已經收到了八份婚禮請柬。

她算了下,加起來光份子錢就將花掉近7000元,一個月的工資馬上泡湯了,瀕臨破產。

比錢包縮水更心塞的是,份子錢已然成了衡量年輕人友誼濃度的重要指標,誰也不敢大意。

份子錢的重量級別會隨著關係親密程度而逐漸加碼,關係一般的同事,大學同學,閨中密友,每個level隨禮的級別都不盡相同。

大家默認的規則就是,人到不到沒關係,份子錢必須到位。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份子錢的金額也水漲船高。10年前,500塊錢的紅包已經倍有面子,而現在1000塊錢剛剛到及格線。

2017年《國人工資報告》顯示,人情往來、請客送禮花銷占工資的14.65%,其中主要是婚禮份子錢。

不知存錢為何物的年輕人,每到八九月份,也會節衣縮食來攢份子錢。

對很多人來說,「自己結婚時把隨的份子錢賺回來」,似乎是鼓勵他們結婚的唯一理由。

比隨禮更最令人鬱悶的是——你結婚時隨了禮,等你結婚時,發現人都聯繫不到了。

老A就遇到這麼件糟心事兒。

她是宿舍里最晚結婚的,宿舍里其他5個人,基本都在畢業兩年內完成了結婚大計。每個人的婚禮,她都去參加、做伴娘,份子錢也及時給了。

今年10月3號,老A要結婚了。她九月底就開始通知舍友們參加,有興致勃勃要帶娃參加的,也有說路遠、不放假走不開,但送上了祝福的。

老A也沒有放在心上,畢竟結婚多年,拖家帶口,哪能如她當年一樣,一屆單身漢,孤身闖天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能來,能收到朋友的祝福,一樣很開心。

但是直到9月30號,她還沒有收到宿舍最早結婚那位姐妹的回應。

老A以為是她沒有看到信息,私發信息給她,卻發現自己早已被拉黑......

老A一下子氣炸了。她氣的不是份子錢收不回來了,而是感覺一片真心喂了狗,自己的情義被辜負了。

想當年,這個姐妹遠嫁山西,她一個人從北京跑到大山西,忙裡忙外。

自己當時一個月工資才4k塊不到,但她還是咬牙拿出1k塊隨禮。算上來回車費、折騰,小半個月工資都搭進去了。

當時這個姐妹還淚眼婆娑拉著她的手說「感恩有你」,轉眼自己就躺到了對方的黑名單里。

她原也沒指望對方能夠像她一樣,來到北京,幫她籌備婚禮。畢竟結婚多年,對方拖家帶口也很不容易;

卻不能接受自己曾經掏心掏肺的人,如今卻為了省下份子錢把自己拉黑,把曾經的情義踩在腳下,讓自己的真心成了笑話。

份子錢的初衷,是為了表達對新人的祝福,是自己對朋友的一份心意。而有來有回,也是大家習以為常的默契。

像這種收完份子錢把人拉黑,在份子錢上占便宜的,基本就是屬於人品問題了。

省下一點份子錢,並不能讓自己的生活發生什麼巨大的改變,卻足以暴露一個人貪小便宜、一味索取的本質。

可能這個同學以為自己長居山西,跟老A很難再有什麼交集了,所以選擇毀約。

但這樣做,同時毀掉的還有多年的友情,以及在同學圈中的口碑。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本該是你來我往,共同付出,不懂感恩,不知回報的人,註定走不長遠,也很難交到真心的朋友。

份子錢、份子錢,比錢更重要的是「情」。份子錢不該成為你生活中的累贅,更不該成為「生財」的路徑。

份子錢在每個人心目中的含金量都不一樣,有人覺得份子錢是測驗友情的試金石,有人覺得熱熱鬧鬧大家一起玩玩鬧鬧就足夠。

如果真討厭隨禮這種習俗,就一定要有勇氣從源頭止住這個風氣。

如果自己還沒結婚,別人邀請你去參加婚禮,可以委婉拒絕,真摯地送上祝福。

你或許會被邀請人誤解,被罵冷漠,但堅持自己的原則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自己較早結婚,不要邀請別人去參加喜宴,或者明確說明不收紅包;更不要為了收點份子錢,連環奪命call,把婚禮當做生財之道。

但如果收了別人的份子錢,人家結婚時,即使自己不能到場,錢也要還回去的。

一般來說別人給隨了多少,事後就要回多少;如果時間相隔太久,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一般會有1.5-2倍的漲幅。

比起份子錢的多少,朋友之間的情誼更重要,不要本末倒置,更不要為了一點份子錢,失了自己在朋友圈的口碑,得不償失。

好的友情,一定是這樣的——「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0F6om0BMH2_cNUgO7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