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文字相伴初心有愛

2019-09-28     北京社區報

北京社區報

最貼近百姓的報紙

初心有愛,文字有情,就是讓個人感情與工作職責融合成民政人對於這個時代的責任擔當,讓為民服務的初心融入愛民的情誼。只有初心有愛的民政人,才能將宣傳惠民政策落實得有力度更有溫度。

1

初心裡凝聚愛心

我是從上世紀80年代伊始給報刊電台寫稿的,曾經在南方當兵的我,當上完飛彈專業理論課、軍事訓練結束時,靜下心來,年輕氣盛的心便不安分起來,琢磨著怎樣把自己的想法變成鉛字。那時沒有電腦,手機更想像不到,投遞稿件唯一的辦法就是執筆於手先寫草紙上,再一筆一划地謄在方格紙里,裝進信封,貼足8分錢郵票,待郵遞員來營區帶到郵局。

起初,不知從何下筆。不是沒有要說的話,而是不知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看似是對自己寫作的高要求,實則是自己的自卑和不自信。自卑到害怕別人對我的表達說三道四,害怕自己挖掘不出深刻的思想。

不自信到覺得自己寫的文章不會有人看,也不會有人指點評判。於是每每寫稿時猶豫不決、徘徊不定,等待最後的智慧沁入腦中,結果依然是自我失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慶幸每一篇稿都如約而至如願以償。在寫作中,我逐漸放下戒備,敞開心扉,直言直語,帶著熱情和誠意下筆,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不管別人怎麼看。我已不再糾結要不要寫,要寫什麼,只關注一顆自然誠實的心。

1993年,作者在查閱資料。

有寫的就認真地寫,沒有可寫的就去閱讀、去思考。我不再為了寫而抓耳撓腮,為了應付差事而寥寥數語,只要誠實地寫出觀點、體現感受、展現思想,就能夠無拘無束,放飛心情,變得更加自信,使自己在不斷地進步。

後來,我慢慢感受到文字力量和寫作歡愉,始終把說說咱民政事和獻身黨的新聞事業當作一生的價值追求,樂此不疲,初衷不悔。30多年來,無論當戰士通訊員、新聞幹事,還是當特約記者、處長等,我深深地喜愛上平凡而充實的這一行,精神生活越加豐富,對生活充滿無盡的幻想。即使一個時期不負責此項工作,也沒有放下手中的筆,總是在尋找素材筆耕不輟,對文字有執著的追求。我寫故我在,我寫故我樂。以此激發創作靈感,品味寫作之樂,樂寫快樂人生。

2 情感最能暖人心

寫作永無止境。恆心最重要,堅持最有效。對事業、對工作要忠貞不二,專心致志,把別人睡覺的時間、娛樂的時間用在工作上。因為初心有愛值得我堅持,不管漫長的路上荊棘叢生或是布滿沼澤,我都會一如既往決不退縮。不忘初衷,方得始終,才能在實現夢想的路上,走的更遠,做的更大。

從心底里覺得碼字有無限的光榮和幸福,讓自己在寫作中摔打,在文字中取暖,認為這份事業總有一種精神讓其豪情萬丈。與碼字相伴,我找到了心中的愛和喜歡做的事,平淡的日子變得豐富多彩,清貧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我融入到首都民政領域後,深感改革發展的喜悅。北京市民政局帶著百姓關切、懷著為民情懷、掛著群眾冷暖,構建「大民生」格局的初心不改,著力解決民生領域的突出短板,致力促進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從制度、體系層面著手,通過具體行動、舉措發力,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城鄉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節節攀升,一張越織越密的民生保障網,正在托起首都人民的幸福生活,讓百姓充分享受改革發展帶來的實惠和紅利。

尤其是不斷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使城鄉老年群體的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改善;建立了覆蓋全民的意外傷害附加保險制度、生育保險制度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在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後,還可獲得高額醫療費用的大病保障;實現了居民日常生活不出社區這一美好願景,提升其生活服務效能和城市品質,只希望他們能在社區生活得更舒心,形成了全市各街道各具特色的便民服務局面。

百姓的「多種需求」得到滿足,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建設了覆蓋區—街道—社區三級的文化館、圖書館、演出場館、數字電影院等公共文化活動空間,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讓居民真正享受到「文化民生」帶來的幸福生活;為方便群眾就近辦理婚姻登記,率先在全國實現跨區通辦通登,即北京居民可以任意選擇自己結婚登記或者離婚登記機關辦理結、離或者補領婚姻登記證(包括涉外、涉華僑、涉港澳台婚姻登記),等等,讓老百姓的獲得感切實提高。身處這座城市的我們,收穫了太多感動、太多溫暖、太多滿足感,也體味到黨和政府對群眾利益的深情牽掛。

我撰寫發表的千餘篇民政民生新聞作品和理論文章,分別被新華社、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法制日報、中國社會報、北京民政等媒體刊播,普遍獲得讀者的好評,共有上百篇獲得全國、全軍、二炮和省、直轄市各種獎勵和榮譽,5次榮立三等功,5次評為優秀黨員。鄉土文化方面的散文創作屢有收穫,我得到了他們的認可,感到很有價值,也很開心,快樂之情,難以言表。

我從中感悟到:碼字之樂,苦中寓樂,樂在其中。在精神世界裡,比誰都富有,比誰都快樂,它豐富了自己色彩斑斕的生活底蘊,夯實了對文字工作孜孜以求的根基。縱然它有千辛萬苦,也會依舊沉醉其間不願歸,依舊為其而痴狂!這些年來,編輯老師對我每一篇文稿做到一遍一遍文字把關,細緻認真, 字斟句酌,只為作品精益求精……他們的悉心指點,給我莫大的幫助和支持,讓其樹立信心和勇氣。

歲月更迭,我和文字始終前行,若沒有這些,也無法堅持到現在。或許愛上碼字,本身就是一種艱難的歷練,未來的路上,將一如既往,銘記大家的好,初心永恆!只要平時留意生活,用心思考,多讀多看,多寫多練,多研究好作品,開拓業務新空間,就能平凡迭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佳作,將黨的聲音更加精準和全面地送到群眾心坎里。

3 擔當盡責跟黨走

作文就是做人,寫作就是寫人生。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偉大的黨執政70周年,順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我們不能忘記黨的歷史、宗旨、本色,必須有情懷、有擔當、有操守,始終保持建黨時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保持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才能更好地看清來路和走過的路,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為什麼要出發。民生保障中要有一種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永不言敗的精神,面對是非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

今天我們依然在路上,肩負著新時代民政工作重要職責使命,坐在電腦前的時候,那26個字母就會使自己達到一種幸福快樂極致的狀態。作為一名有32年黨齡的民政新聞人,有責任、有義務在這些方面多做些事情,把握導向,堅守陣地,忠於職守,主動擔當,在政治意識和輿論導向上跟著黨走,在創作上跟著人民走,在創新上跟著時代走。我們要用心靈感受時代脈搏,用腳步丈量時代變遷,在身邊點點滴滴的發展中,真正體驗到民生工程帶來的新變化,成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幸福生活,是人們的美好嚮往;為民造福,是我們黨的不懈追求。

歡迎您提供新聞線索

(24小時)

姚昌德 文

編輯:王曉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yU4d20BJleJMoPM0u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