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情背後,潛藏著五大商業機會!(強烈推薦)
原創 水木然 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
作者:水木然
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邱吉爾
每一次危機,都隱藏著機會,危機越大,機會也就越大!
危機,對於很多人來說,卻是脫穎而出的機會!
真正的聰明人,決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危機!
那麼這次疫情,我們應該看到那些機會呢?
第一:傳統的線下生意正在被加速革命
所有線下的生意,要做好第一季度巨虧的準備。而線上的生意,第一季度的收入大概是平常的三倍以上。
但是,這並不說明線下就徹底玩完了,因為疫情一旦過去(大概三個月之後),線下將迎來一個報復性的反彈。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被睏了三四個多月的人們,一旦可以出門了,將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但那時對線上又是新的考驗,即供應鏈的考驗。
那時的線上又會是什麼情況呢?我認為絕不是回落那麼簡單,而是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又被培養了新的消費習慣。
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如果一個人呆在家裡,每天都用手機APP買菜、買肉、買米、買水果、買零食,試想一下21天之後,他可以出門去逛商場超市了,但是很多人依然會選擇用手機買菜、買肉、買米、買水果、買零食,因為習慣了。
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習慣一旦形成,想要改掉那是難上加難。
這一次疫情,線上和線下絕不只是此起彼伏的關係,你多一點我就少一點,而產生了新的消費習慣,換句話說,是「線上」有了可以徹底改造「線下」的機會。
大家要記住一句話:未來可以有」純線上「的企業,比如各種網際網路企業,但很難有純線下「的企業,任何一個實體企業,如果不能藉助線上進行宣傳/引流/獲客,然後在線下體驗,都無法生存下去。
正是有了這次疫情,線下將和線上徹底融合,促使更多的線下實體店開拓線上,中國商業將走向真正的升級。
第二:傳統的公司正在加速解體。
現在主流的公司形式,就是以勞動合同為約束、把大家在固定的地點、固定的時間,產出固定的工作,目的是為了最大程度的讓員工給公司創造價值。這種模式雖然已經在全球流行幾百年了,但是因為這種模式已經無法從根本上發揮每一個人創造性,而且稍微遭遇現實上的重大社會變故,工作就無法開展下去。
這種組織結構已經不能和嶄新的生產力(網際網路)相適應,所以一定會被革新,未來是線上協同辦公的時代,一方面每個人的獨立性將被大大加強,每個人都將成為獨立的經濟體,另一方面大家彼此之間的協同性將大大增強。
這是社會的經濟越發達的必然結果,也是網際網路帶來的必然效應。同樣,未來的企業不再是固化/封閉的組織,而要打開自己的邊界,包括業務架構和股東架構,讓自己成為包容性和擴展性很強的平台。
我們無法再用傳統的經驗和邏輯看待這個世界了,傳統的組織結構正在被推倒重建,傳統企業的運作模式已經不再適應嶄新的生產力,很多傳統企業步履維艱、日薄西山。
很多公司倒下了,並不少說今後社會不需要公司了,恰恰相反,中國未來需要更多的公司,只是公司存在的形式變化了!
第三:傳統的監督機制正在加速改變。
這次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是在全民的親眼目睹之下完成的,據說有4000萬人通過直播去做「監工」,廣大網友通過直播鏡頭即時「監督」建設進度,成了「雲監工」。
而且視頻還傳到了國外,讓國外網友感嘆:中國人用7天就可以建一個醫院,若不是親眼目睹,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其次,這次央視在武漢紅十字會倉庫直播,有近2000多萬網友現場觀看,但是直播才不久,央視記者和攝影師就被紅十字會派來的保安趕了出去,直播不得不被迫掐斷……
於是大家被徹底激怒了,結果這些物品的去向被網友一路追蹤,口罩去向扒了個底朝天,結果一地雞毛……
這兩個事件都說明一個趨勢:社會的監督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在直播的時代,監管不再依賴某個部門,而是全民共同監督。
全民目擊,全民監督的時代已經到來。這一點反應在商業上就是:商品已經從「圖文時代」升級到了「直播時代」!
在之前的圖文時代,商品的形象往往靠的是商家的P圖能力,尤其是電商/微商等平台,我們看到的商品,往往都是被美化的,所以我們買的很多商品都和圖文展示的不符。
但是在今天的直播時代,我們可以全方位的/實時的看到產品的最真實面目,任何美化都是蒼白的,這是根本的區別!
隨著5G和視頻媒體的發展,一切都是變的可視化,直觀化,未來我們每個人必須有足夠的勇氣直面你的消費者,你的觀眾。
那種在商品面世之前,需要先偷偷躲起來P圖,或者用文案去渲染產品,拚命去做營銷的時代一去不返了;那種自己躲起來反覆剪輯和修改內容的時代,也一去不返了。
除此之外,圖文時代消費者需要看評論,需要問客服,而直播時代則可以直接互動,是全民共同參與的公共活動,隨時提成各種質疑,商家必須實施解答,只要有問題就是無法迴避的。
第四:各種新品牌正在加速到來
品牌的傳播邏輯改變了,引爆一個品牌的方式徹底變了。
先來看一下這次疫情的關鍵詞:超級傳播者。世界衛生組織給「超級傳播者」下的定義是:那些把病毒傳染給十人以上的人。
比如非典期間,廣東一男子染病50天,先後傳染130餘人,包括18位親屬及幾十名醫務人員。
這次疫情爆發之初,鍾南山院士就曾提醒社會,一定要謹防「超級傳播者」,說明本次疫情的擴散,不再取決於多少個感染個體,而是取決於有多少個強勢個體!
這個邏輯在商業方面同樣適用,未來一個品牌的口碑傳播,不再取決於你有多少消費者,而是取決於你有多少個「超級消費者」。
所謂「超級消費者 」,就是那些能夠帶來深度二次傳播的人,一個人可以帶來10個以上客戶,並且能幫你在小範圍人群中樹立品牌形象。
網際網路時代,一個品牌要想發揚光大,其實也很簡單,你只要找到100個「超級消費者」就夠了。
每個「超級消費者」可以給你帶來10個以上的忠誠客戶,這就是1000個忠實客戶,這1000個人就可以幫你實現裂變效應。
我們要想迅速的推動品牌建設,必須得密切關注「超級傳播者定律」:
1個超級消費者>100個普通消費者>10000個圍觀者>1000000個路人甲 。
也可以這樣理解:
1個有實力又愛你的人>100個愛你的人>10000個喜歡你的人>1000000個認識你的人。
記住,只要找到100個「超級消費者」,並且圈住他們,就可以有事半功倍、基業長青的效果。
第五:商業競爭的核心正在加速轉移
這次疫情造成的心理傷害,遠遠大於疫情本身的實質性傷害!
首先跟非典做一個對比,非典那年只有一個社交工具QQ,而且還遠遠沒有普及,大家接受信息都是通過電視,而這一次大家都是通過各種社交軟體獲知信息,各種真假新聞讓人恐慌,所以這次疫情帶來的影響將遠遠超過非典。
網際網路越發達,信息越透明,人們的心理越能容易影響經濟的發展,因為人們的群體效應越明顯,這次疫情10多天以來,就掀起了四股搶購狂潮:
第一次是搶口罩,第二次是搶菜,第三次是搶雙黃連口服液,第四次是搶消毒液。
如果我們單獨去分析每一個消費者,都是理性且聰明的,但是他們只要聚合在一起,一定會變的盲目又不理性,就會成為一群烏合之眾,這是歷史的鐵律。
而網際網路加劇了人的群體效應,讓人群隨時產生各種」羊群效應「, 比如2月3號A股一開盤就是大跌,也是這次疫情的羊群效應之一。
深諳大眾心理,善於從人性上影響大眾,將是今後最重要的商業能量之一。
消費者想要的既不是好產品,也不是價值,而是各種情緒撫慰, 因此,千你只要講好一個故事,能撫慰好他們的心靈,他們就會趨之若鶩,這就是製造搶購狂潮的根本邏輯。
越是在關鍵時刻,越能窺見人心。一切商業的秘訣,都在人心/人性里。
未來的一切商業競爭,都是搶占「大眾心智」競爭。
誰占領了社會認知的制高點,誰就能成為金字塔最頂尖的人。
綜上所述,每一次危機背後,都潛伏著機會。
別人貪婪的時候你退縮,別人退縮的時候你要貪婪。
要知道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公司,都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而我們現在經歷了兩次病毒的洗禮,我相信必然會有人抓住機會邁上新的台階!
決定一個人最終高度的,往往並非起點,而是拐點,機遇都在拐點!
相信經歷這一次疫情,中國一定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