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流傳著三怪,一怪為老頭怕老太,用來形容夫妻恩愛,二怪為小伙買表給姑娘戴,這個很好理解,第三怪為十三個城門出棺材,這說的便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事了。
傳說,朱元璋為了怕自己的陵墓被盜,很早就安排好了自己的後事。在他安葬的那天,13個城門都有人抬著棺材出城,所以,誰也搞不清楚朱元璋真正被安葬在哪裡。
位於南京鐘山風景區的明孝陵傳說是安葬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地方,可是他到底葬在哪個位置,至今依然沒有定論。
明孝陵是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便開始選址修建的皇陵,從1381年開始興建,當年選址的時候,朱元璋與另外3人一起商量,每人選擇一個心儀的地方,然後看結果,最後有3個人選擇了同樣的位置。
為什麼三個人對同樣的地方竟然同樣情有獨鍾呢?首先說鐘山。
鐘山東西排列有三峰,有「華蓋三台,尊極帝位」之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龍脈。朱元璋將陵墓修在鐘山至陽的位置:獨龍阜。
獨龍阜四周的山脊、湖泊、山峰象徵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正前方還有梅花山,遠處有印山,東北部有水沿著山溝流向西南,這樣以來,正好能夠將這種帝王氣聚攏在一起,從而永久不散。明朝時期,張岱在《陶庵夢憶》一書里說這裡常常匯聚著紅紫氣息,在風水上可謂是好到極致。
一般帝王為自己修陵絕不願意有外人跟自己同榻而眠。南北朝時,鐘山是佛寺集中地,高僧寶志的墓以及為紀念他而修建的寺廟就建在明孝陵所在的獨龍阜。朱元璋將這座墓連同寺廟全部遷址重建,也就是現在的靈谷寺,如果你去過靈谷寺,會發現離明孝陵的位置還是挺遠的。
但是,獨有一個人的墓是例外。
當年修建明孝陵的時候,有人跟朱元璋彙報孫權的墓地也在這裡,問朱元璋要不要將孫權的墓遷出,沒想到朱元璋說,孫權是個好漢子,就留他在此守門吧。從此,三國時期的孫權墓與明朝時期的明孝陵便兩兩相望,恐怕孫權做夢也不會想到,死後竟然成為朱元璋陵墓的看門人。可真是臥塌之下竟能容他人酣睡啊。
明孝陵的修建歷經三個朝代,用了1萬多名工匠前後大約花了30多年的時間才完工。1381年明孝陵開始動工,沒想到1382年馬皇后就病死了,因為皇后諡號「孝慈」,朱元璋便將其陵墓命名為孝陵。
明孝陵按照前方後圓、前朝後寢的樣子建造,按照朱元璋生前所住寢宮的樣式布置,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遊客在明孝陵旅遊的時候,能夠上到孝陵的上層參觀,傳說朱元璋和馬皇后被葬在獨龍阜的地下,也就是孝陵的玄宮裡。玄宮呈現一個天然的圓形墳丘,聽說裡面還點著長亮明燈,但裡面真的埋葬著朱元璋嗎?
假如他的墓真的如此容易被發現,那13個城門布的疑陣似乎也太經不起考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