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每個城市的疫情情況,很多影院漸漸的打開了大門,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可以看到,截止到8月23日22:21:43,電影《八佰》票房突破八億元!!!用時才短短的兩天時間!
可能我在這裡敲的每一個字
《八佰》的票房數字可能都會跳動一下!
對於,沉寂已久的電影市場來說,整個行業都急需一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電影,來測試這個市場是否真正的恢復!
對於短短兩天就已破八萬的電影來說,對於這個逐漸恢復的市場來說真的是一部成功的救市之作!!
8月21日,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自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與觀眾首次見面以來,《八佰》一直備受關注。
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這是電影《八佰》的故事背景和名字由來。
《八佰》點映首日,率先觀影的觀眾便在社交網絡上對這部電影表示認可,並表示這是一部沒有明星只有演員的電影。
再加上仍記得此前導演管虎曾在社交網絡上說過那句「哪有番位?只有番號!」的話語,便對《八佰》番位一事格外關注。
而等到電影上映之後也果真發現,這部電影在宣傳期間完全按照演員出場順序排位,根本就沒有明星番位這個概念。
對於,以往的電影來說,往往是誰的咖位最大,誰就有可能拿到主角!可《八佰》並非如此!
比如,在影片中喊著與敵人同歸於盡的陳樹生,看過的小夥伴們,還記得是哪個演員飾演的這個角色嗎?
是鄭凱啊!!!!
如果不是後期的演員表,
你能認得出來是在《跑男》里的小獵豹嗎?
不只是他,還有身為影帝的王千源、姜武、張譯等人,飾演卻是一位位身在底層、艱難求存的小人物。
而黃曉明、鄭愷、姚晨、李晨、劉曉慶、俞灝明等一眾實力派演員、老戲骨拋開了明星的身份,全心全意的將屬於自己的角色演繹到極致!
沒有主角配角之分,有的只是一位位以命護國的八百壯士,或是艱難求存的小人物。
很多人都說這部電影沒有「邏輯性」,是劇情上的硬傷。但如果我們以《鬼子來了》這樣典型「反思」敘事影片作為參照物
那麼這部電影在後半段的「邏輯」反而是說的通的——影片的高潮部分,無非就是「勇士死了,懦夫變成勇士也死了,活下來的都是懦夫」這樣的典型敘事。
英雄的謝晉元團長屈服於特派員的指令撤退了,「瓜慫」和兵油子打了狙擊也死了,先上橋的勇士也死了。最後活下來的是誰?是懦夫和看客。
杜淳飾(謝晉元團長)
原片里,租界裡有一個日籍台裔平民,由阮經天飾演,是「中國通」,說中國話,後來看到日軍屠殺,用日文喊住手,被租界的中國人發現之後弔死。
乍一看,這個情節是我黨一貫提出的,「日本人民也是中日戰爭受害者」這一正確觀念的影視描寫。
但是放到本片中,放到1937年77事變後的大背景下,這種情節則是對於日本帝國主義殖民者的一種變相的「洗地」。
根據歷史事實其實是,日本在上海租界的「僑民」,在淞滬會戰前期,拿起了武器,成為日本侵略中國、屠殺中國人民的幫凶和「馬前卒」。
在淞滬會戰初期國民黨軍進攻日軍上海特別陸戰隊司令部的時候,這群潛伏的、武裝起來的武裝僑民,是幫助日本駐上海特別陸戰隊抵抗國民黨軍的主力,這群人還利用對上海環境的熟悉,給88師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不管怎麼樣
看完之後都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還是推薦大家去看的!
現在出的好電影其實蠻少的了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我們無法,替英勇奮戰的前輩們做出一些決定,看到以前的戰士,是如何拼了命跟敵人奮戰的!戰爭有多殘酷大家都明白,看到歷史書上,無謂生死的戰士們,在大家和小家面前的勇敢奉獻,我覺得我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國家精神、人民精神貫徹著電影始終。在這發達的時代,還是希望和平。戰爭真的太殘忍、太殘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