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你妹要給孩子報名,轉點錢來」兒子的回答,媽媽自覺慚愧

2019-12-01   深情解讀

文|新面紗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關注我,你的心事,說給我聽

01.

龍應台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是啊,當你的工作帶給你成就感和尊嚴的時候,你才會感覺到快樂。如果只是為了謀生而拚命工作,這個人幾乎無法感知到快樂,只會感知壓力和無奈。

他覺得,自己拚命工作,不過是為了掙更多的錢,掙更多錢,不過是為了親人生活得更好。

他成了金錢的奴隸,而他的親人,又成為了驅使他稱為奴隸的推手。掉進金錢的泥坑裡,人吐出來的氣,都覺得乏力,哪還能感覺到親情的溫暖。

這種壓迫,只會讓這個人想要逃離。

李東今年33歲,身居一線城市,到手工資一萬多一點,尚未買房,剛剛結了婚,為了節省支出,和妻子租住在城中村一室居里,房租1500。

李東這麼節省,目的只有一個:儘早擺脫租房生活,買房安家。

妻子不嫌棄他沒房沒車,卻依然願意跟著她吃苦,已經實屬難得,可孩子終究不應該跟著自己住在20平不到的小房子裡,連玩耍的地方都沒有。

所以,李東和妻子結婚兩年,都不敢要孩子。

02.

可是這些,父母並不能理解,他們的短見限制了他們的思維,在他們眼裡,自己的兒子在大城市工作,月入過萬,過著人上人的生活,說出去倍兒有面子。

李東的父親非常愛面子,在村裡,總喜歡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美其名曰:「行俠仗義。」

比如村裡的人做交易,會找李東的父親去當擔保人,結果人跑路了,生意沒做成,別人找到李東的父親,畢竟是你擔保的,人跑了就找你。

李東的父親,只好吃下這筆啞巴虧,賠了錢。

李東的父親沒錢了,就向兒子要。

今天三五千,明天六七百,看著數目小,日積月累,也不少。

李東的媽媽,更是拎不清,家裡有女兒,離了婚帶著孩子回來娘家長住,根本不出去找工作,衣食住行全靠兩老支撐。

兩老除了種菜可以賺點錢,根本無法支撐起這個四口之家。

每當家裡揭不開鍋的時候,李東的媽媽就拿起電話,找兒子要錢。

她說:「你不心疼我們兩老,也得心疼一下你的親妹妹,親侄子,怎麼能忍心讓他們吃苦挨餓?」

深深的親情綁架,讓李東無法拒絕,拿出一根煙,吞雲吐霧過後,便給家裡轉錢,又是三千塊轉出去。月月如此。

而這樣的行為,卻只敢瞞著妻子,不敢聲張,生怕她知道了,會跟他鬧翻。

是啊,哪個女人願意跟男人結了婚,不顧小家的生存狀況,只顧填補老家那個坑。

03.

結婚第二年,妻子意外懷孕,李東並沒想過那麼快就當爸爸,可是,既然小生命來尋找父母,便是緣分,那就生吧。

房子未買,孩子總得生。

妻子產檢、準備孩子的衣服、購買營養品,又是一筆大花銷。

妻子的公司距離所在的出租屋非常遠,每天公交擠到爆,考慮到胎兒的安全,只能選擇辭職在家養胎。

這樣,養家餬口的全部壓力就落在了李東的身上。

為了迎接孩子的出生,加快實現目標,李東常常加班到十點才回家,回來洗洗睡個覺,第二天繼續上班。

古語云:五十知天命,現在的人,三十五知天命。

35歲在職場上就是個坎,雖然李東還未到35,可已經深感職場危機,年輕勞動力不斷湧進來,更有活力,更有激情,沒有家庭拖累,出身也不差。

張愛玲說:「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對於李東來說,就是這樣的狀況,小家庭依靠他,大家庭也依靠他,自己的收入又不高,太累了。那種苦,別人無法理解。

正當李東陪著懷孕的妻子飯後散步時,電話響了,是媽媽打來的。

李東的眉頭一緊,他知道,媽媽打來電話,只有一個目的:要錢

可還是要接。

04.

電話那頭:「兒子,你可好啊?」

李東哪能說不好,報喜不報憂,早已是他的習慣。

「兒子,你妹要給孩子報名,轉點錢來,就這幾天的事,你妹啊,臉皮薄,不敢跟你說,我老臉豁出去了,才求到你份上。」

果不其然,李東深吸一口氣,又是妹妹,她都已經30歲的人了,還不自立,孩子都快上學了,還不出去工作,她這樣的女人,會離婚,也不能全怪男人,自己也有責任。

李東決定長痛不如短痛,拒絕這個要求,將實情說出來。

「媽,我無法幫她一輩子,就算這次我幫了她,那下次呢?妹妹是一個母親,不是一個未婚女孩,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她是一個母親,就代表著一個小家,她連母親的責任都沒有盡到,我替她感到羞恥。

再說,你兒媳也懷孕了,辭了職在家養胎,全家支撐都靠我一人,我累了。你們兩老的生活費,我會想辦法寄回去,但妹妹的忙,到此為止。」

李東一番話,媽媽沉默了,自覺慚愧,一直以來,總覺得女兒離了婚,很可憐,將心都偏在了女兒身上,卻忽略了兒子,漂泊他鄉,獨自撐起兩個家庭,壓力有多大。

手心手背都是肉,扎哪兒都會疼。

李東的媽媽覺悟了,不再要求兒子幫扶妹妹。從那以後,開始勸說女兒,出去找工作,養活自己的兒子。

過分關愛會蒙蔽人們的眼睛,越想保護某個孩子,便會無意傷害另一個孩子。

被偏愛的孩子,總覺得有恃無恐,便失去了自己原本的責任。

願天下父母,對待孩子都能一碗水端平。

-end-

新面紗個人簡介:原創情感作者,專欄作者,專注於探討婚姻、兩性話題,左手帶娃,右手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