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5日,第22屆成都國際車展在西博城展館開幕,本次車展照例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品牌參展,整個展館有20多萬平方米,相比較於去年展館規模增長了近30%。這次展會吸引了75萬人次的參觀,創歷史之最,沒有埋沒汽車保有量第二城市的美名,說明這個城市汽車後市場發展潛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網際網路對汽車的改造
這次車展不僅僅吸引了國際品牌寶馬首發中國特別版7系華彩定製版,而且還吸引梅賽德斯-奔馳旗下多款車的首發,包括GLS SUV,EQC 400 4MATIC等。此次車展還特意開闢了新能源汽車專區,蔚來、小鵬、威馬、前途、愛馳、賽力斯等新造車勢力悉數亮相。
各車企帶來了諸多智能化、網絡化、電動化、共享化的產品。比如自主品牌哈弗F系,寶駿RM-5的AI語音識別系統等,通過4G網絡連接雲端語音,大大提高了語音識別的準確率。新一代駕駛員可以通過語音控制導航、播放音樂等,還可以語音控制天窗、空調等硬體設施。這樣能解放駕駛員的雙手,所有車載電子設備都可以用語音控制。
往年各家車企的導航都是擺設,這些車企導航地圖不但更新慢,而且更新的時候還需要去4S店付費更新,並且這些車載系統中能加載的APP也非常有限。現在很多車企逐漸重視中間這塊螢幕,導航地圖可以免費更新,而且車主能夠擁有專有帳號,下載時下最流行的軟體,比如高德,QQ等軟體。
這期車展,智能手環無疑是車展中的一個亮點,上汽通用雪佛蘭展出的沃蘭多SUV,通過手環Chery iBand,可實現鎖車,升降車窗等功能。這些手環不僅僅可以監控心跳,運動等,而且還可以實現車輛控制,移動通話等功能,可脫離手機控制。
當然手機APP依然是主流,比如比亞迪宋,利用手機APP能夠實現遠程開啟空調,天窗,以及播報語音等功能。沃爾沃實現了iWatch的融合,通過智能手錶,實現汽車數據的實時查看,比如里程數,油耗等數據。而且手錶還能實現手機APP部分功能,比如幫助車主找停車位等。
部分車企在人臉識別上做了嘗試,比如長安歐尚X7,搭載了人臉識別技術,通過人臉即可解鎖車輛,另外在駕駛中還可以監控駕駛員是否疲勞駕駛,並給出駕駛警報,不過這項技術並不成熟,比如拜騰汽車人臉識別就爆出識別的缺陷,今年9月宣布,人臉開鎖功能取消。未來人工智慧將從車外延伸到車內,內部將有大量的手勢控制的人機互動,外部也將更多定製化設計。
未來電動汽車的機遇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還被稱為自行車王國,在上下班路上還是浩浩蕩蕩的自行車車流。那個時候轎車還是個稀罕物品,通常只有政府機關以及駐外使館才能使用,要麼就是計程車,但是不是一般人是叫不起的。
到了80年代,中國開始引入外國企業,通過與本土車企合資的形式,形成了一汽集團,上汽集團。在短短几十年時間裡,不但讓中國汽車製造業技術快速趕上,而且產能也得到大幅提升。
中國2018年汽車產銷量達到2300萬輛,遠遠把歐美等國家甩在了身後,而且中國汽車保有量達到3億多輛,在全球最堵城市中,中國就占到了8個,現在私家車不再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目前全球汽車工業正在由內燃機向電驅動轉型,這正是中國汽車工業超車的好機會。中國沒有歐美等國家的「沉沒成本」,因為起步晚,反而對電動汽車發展更加堅決。像寶馬這樣的傳統汽車製造商,依然還在搖擺,想慢慢過渡到電動車技術,甚至還會通過遊說德國政府,來保留一些對自己傳統業務有利的優勢。
但是中國的新造車勢力,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中國給予新能源汽車很大的政策優惠,無論是造車補貼,還是汽車上牌等,無疑都刺激了國內電動汽車的銷售。2018年中國銷售了110萬輛電動汽車,占全球銷量的1/3。
預計未來,中國這個巨大市場會吸引全世界電動汽車供應商,讓中國電動車生產標準影響到全世界。中國電動汽車技術正在快速發展,發展前景同樣非常樂觀。雖然根據麥肯錫諮詢公司的調查,中國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跟美國相比,還有2~3年的差距,但在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人工智慧方面,中國有望很快超過美國,更別說中國的百度、阿里、騰訊在地圖領域、車載傳感器領域,華為在5G技術方面,都是世界領先的,能夠很好地彌補目前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