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時武漢還在飄雪,如今白衣卸甲,歸來卻已是最美人間四月天。
4月2日16時8分,載著紅河州支援湖北第一批醫療隊20名隊員的大巴抵達蒙自市北平收費站。「敬禮!」隨著一聲令下,早已守候在此的民警齊刷刷地向車隊致以標準的軍禮。警車開道、騎警護送,沿途車輛紛紛停駐鳴笛,路邊迎接的群眾報以熱烈的歡呼……今天,紅河以最高禮遇迎接戰「疫」英雄凱旋。
16時50分許,大巴緩緩駛入紅河會堂南廣場,一場熱烈而又簡短的歡迎儀式等待著醫療隊隊員。
「媽媽!我看見媽媽了!」醫療隊隊員、紅河州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何秀英年幼的兒子在她下車的瞬間,迅速尋找到了母親的身影,奮力將媽媽的照片高高舉起。
何秀英的母親木臘梅站在外孫身旁,打開了抖音直播,激動地對觀看直播的網友呼喊:「他們到了!他們到了!」
等著,盼著,念著,終於回來了!大家按捺住激動的心情,整齊地列隊在旁,共同見證這充滿榮光的一刻。
「在武漢的44個日夜,我們充分發揮職業專長,圓滿完成了疫情防控任務,全體隊員以零感染安全歸來!」歡迎儀式上,作為雲南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統戰委員,醫療隊隊員邱然向家鄉人民鏗鏘報告,「馳援武漢的抗『疫』工作雖已結束,但醫務人員的工作使命不會終止,我們將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繼續救死扶傷!」
掌聲和歡呼聲再次響起。
儀式結束後,何秀英走出人群,一把抱起兒子,緊緊摟在懷裡,淚如雨下。「媽媽,我好想你!」「我也好想你,兒子!」木臘梅眼角噙淚,用手機定格這期盼已久的團圓瞬間。
「她怕我擔心,去武漢的時候都沒告訴我,我是看新聞才知道的。」木臘梅說,知道這個消息後,她曾打了多通電話給何秀英,「她都不敢接,因為不知道怎麼跟我說。」好不容易接通了,母女二人卻只是隔著電話默默流淚,一句話也講不出來。掛了電話後,何秀英發微信給母親:「媽媽不要哭,前方需要我,我只是換個地方上班。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等我平安歸來。」牽腸掛肚了近60天,默默祈禱了近60天,如今,女兒終於一切安好地站在了自己面前,木臘梅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
另一旁,醫療隊隊員范春光和妻子楊秀梅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你終於回來了!」這是楊秀梅流著淚,對久別重逢的丈夫說出的第一句話。
夫妻二人同為紅河州第一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對於報名馳援武漢的決定,他們之間更多的是理解與支持。春節前夕,范春光的女兒剛在北京做了手術,正在家中休養,由爺爺奶奶照顧。兩人忙完院裡的工作就要趕回去照顧孩子,正是家中需要人的時候。「在這個時候離開家,我對不起孩子和家人,但忠孝不能兩全。」出征前,范春光含淚對妻子表達著歉意。「你放心去吧,家裡有我。」看到丈夫流淚,楊秀梅忍淚安慰道。
本來決定團聚時不哭了,但看到丈夫紅紅的眼眶,楊秀梅也感動不已,再次流淚。以淚送行,再以淚迎接,這樣的情感表達直白而又深情。
同一時刻,滴滴司機楊帥舉著一個大大的「點贊」牌子,靜靜地立在儀式外圍,目睹這感人的場景,打心裡為白衣戰士們高興。「知道醫療隊隊員要回來了,我就想著一定要在他們經過的地方等著,表達一位普通市民最真誠最深切的崇敬和感謝。」楊帥說,疫情防控最嚴峻的那段時期,公交和計程車都停了,考慮到市民的出行問題,他在做好車輛消毒和自我防護的前提下,一直堅守在崗位上。「那期間也接了不少去醫院的行程訂單,不知道其中有沒有醫護人員。如果有,那就太榮幸了。」
如果不是親眼見證,你可能無法預料,紅河人民對這些白衣戰士的崇敬和愛戴之心。
「他們在疫情一線守護我們,這次換我們守護英雄回家。」紅河州公安局交警支隊鎖蒙高速交巡警大隊副大隊長李慶說,今天中午,他和20名隊員一起,在北平收費站出口反覆列隊演練,只為在白衣戰士們回家時致以最高禮遇。
趙曉燕是大隊的一名普通民警,她正在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得知母親將要在蒙自北大門迎接援鄂醫療隊凱旋後,就一直嚷嚷著要與母親「一起接英雄回家」,趙曉燕深有感觸地說:「這不僅是一場隆重的歡迎儀式,更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歡迎儀式結束後,來自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的10名援鄂醫療隊隊員登上了去往箇舊市的大巴,踏上了回家之路。車隊經過,交通管制,但對於司機們來說,這是最心甘情願的一次等待。他們鳴笛致敬,和路邊駐足歡迎的市民一起,向醫療隊隊員們鼓掌、豎起大拇指點贊……醫療隊隊員們止不住熱淚盈眶,不停地向窗外揮手、揮舞著國旗。「40多天裡所有的辛苦和勞累,在這一刻全都值了。」
春日的斜陽,金子一樣灑落在街道上,溫暖無限。無論是車內的白衣戰士,還是車外守候的家鄉人民,此刻心中都充滿了濃濃暖意,曾經的苦辣酸甜都化為喜悅的淚水。
因為有愛,終於迎來了這春暖花開。
記者:車安達 寸琦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