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評為全球「最摳門」富豪,卻給國內捐款上百億,造福千萬人

2019-07-24   陸水新知

說到台灣有名的富豪,想必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郭台銘,作為富士康的創始人,一向很高調,言語犀利又有失偏頗,引眾人熱議。但是在台灣,真正家喻戶曉、令人尊敬的企業家,當屬台塑集團的創始人,被人稱為「台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

眾所周知,越是艱難時,越能看清一個人的真面目,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最敏感的時期,郭台銘做出的種種行為都令人憤憤不滿。暫且不說他出於商業考量,做出大力投資美國市場,或把蘋果生產線轉移到印度的決定。就憑他那一句話「是我給大陸人飯吃」,就足夠惹人爭議。

而與郭台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王永慶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愛國人士,他的商業主戰場雖然不在內地,卻為大陸做出的貢獻數不勝數,令郭台銘汗顏。要知道,郭台銘靠大陸廉價勞動力賺得盆滿缽滿,卻花大把資金投資美國,而王永慶通過布局海外市場,在美國賺得財富後,回饋兩岸人民。其中,王永慶在美國買下15萬畝地送給大陸這事,曾一度轟動全國。

此外,據統計,王永慶給內地累計捐款上百億。在2004年,王永慶與弟弟共同立下了一個宏偉計劃,在內地捐建1萬所希望小學,至今已完成過半,在他去世之後,交由後人繼續完成。對此,王永慶表示:有錢不做公益,是一種罪過。

2008年,汶川遭遇大地震後,王永慶給災區捐了1億用於重建家園,還讓自己投資的長庚醫院團隊做好救助準備。對此,王永慶的女兒在採訪中表示,我們雖然遠在台灣,但是兩岸人民同文同種,是一個家族裡的兄弟,當然義不容辭。

事實上,王永慶的財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靠房地產等資本運作而來,而是通過一步一個腳印地干實業積累而來。

王永慶15歲開始外出打拚,從米店學徒做起,後來托父親從老家借了200元,在嘉義縣開了一家米店,從不摻和雜物,老老實實賣好米,貼心服務好客戶。因此,廣受客戶好評,生意也蒸蒸日上。

通過米店積累了原始資本後,王永慶經營過一段時間木材生意,後來專注於投資塑膠業,並將「台塑集團」發展成台灣企業的王者,而且還是台灣唯一進入「世界50強」的企業,旗下有9家子公司,與之命運共連的下游企業多達1500家。

台塑集團之所以能夠不斷發展壯大,得益於王永慶「互利共贏」的經營理念。在他看來,客戶就是市場,讓客戶滿意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一直強調業務員要把客戶當成「寶」,把客戶當成「命運共同體」來維護,寧願自己少賺點,也要讓利給客戶。

此外,王永慶能夠取得如此成功的商業成就,跟他勤勉和節儉的生活作風密不可分。在作息上,王永慶幾十年如一日,每天晚上10點睡覺,半夜2點起來,一周要工作100多個小時,這麼玩命的工作,放眼全球也極為罕見。

在消費上,王永慶特別節儉,甚至可以說「摳門」。比如一條毛巾用27年,用剩的一小片肥皂都要粘著整塊繼續使用,去理髮前自己先洗好頭,公司郵寄資料的信封用了30年才報廢。更極端的是,女兒王雪齡在結婚時,他送的是一張終身學習卡和一把剃鬚刀,連婚禮上的手捧花都是最便宜那種。因此,王永慶被外界評為全球最「摳門」的富豪。

​遺憾的是,王永慶92歲那年,在美國視察因心肺衰竭去世。在葬禮上,郭台銘評價王永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台灣工業之父」,還帶著兒子郭守正對其行跪拜之禮,此前,郭台銘只對父親行過如此大禮。

回顧王永慶這一生,奔波勞碌了77年,創立一個企業王國,賺得財富後,不忘回饋兩岸人民,造福千萬人,可謂相當的輝煌而偉大,實在令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