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中的理財師生存現狀,你屬於哪一種?

2019-11-11     華人家族財富

Photo by rupixen.com on Unsplash

本文結合《華人家族財富》團隊的採訪與調研,也參考了《中國理財師職業生態》一書的調查成果,對理財師的生存現狀、成功理財師的畫像和客戶看重的特質等大家關心的話題,做了一個簡略的梳理,供朋友們參考。

1.理財師的生存現狀

2019年漸至年末,財富管理行業的重整與洗牌在繼續中。

伴隨著這樣的行業現狀,理財師人群也在繼續分化。

我們簡要地從情緒狀態、收入來源和學習動力等幾個角度,去觀察理財師人群一個相對普遍的生存狀態。

總體來說,理財師人群受行業現狀的影響較大,部分表現出悲觀、迷茫的情緒。

由於一些機構在競爭中出局離場,部分機構開始出現減員等舉措,一些理財師也或主動或被動地離開了行業。

離開行業者,部分選擇休息一段時間,或有可能重回行業;部分確定轉型,有的已經開始在其他行業就業或創業。

有些理財師,開始跳槽換崗,從小型三方等回流持牌機構的現象較為明顯;有的理財師仍然躲在規模較大的機構中,遵循慣性無所作為;也有的理財師已然覺醒,在為洗牌後的行業未來不斷做準備。

從收入來源說,由於行業慣性使然,主體收入仍然是依靠產品銷售佣金回報,但也有極小部分的理財師,開始探索專業諮詢收費服務。

多數理財師的學習動力較強。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買方顧問時代,理財師的核心能力體現在理財規划上——這對於目前理財師以銷售為主的業務能力模式,有很大的挑戰。

另外,不同年資的理財師生存現狀也有差異。年資越長越吃香,年資越長自我規劃越清晰。

地域特點也帶來理財師的生存差異。相比較而言,東部理財師優勢多,中部理財師渴望外部環境有所改善,西部理財師心態則相對積極。

調查顯示,東北理財師滿意度最高。這一點,有些出人意外。

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2.成功理財師的畫像

對於仍然期待在財富管理行業能有一番作為的理財師而言,大家普遍關注未來的轉型路徑。

在接下來不短的一段時間內,產品銷售依然是多數財富管理機構主流的模式。這也決定了理財師的轉型是漸進的,而非跳躍式的。

不過正如一位資深的行業人士所言,即便理財師的主要任務暫時仍停留在產品銷售上,銷售的邏輯也需要重建,包括工作方式和習慣都需要重新構建。

至於商業模式,未來將逐步轉向客戶立場,走向諮詢收費。這會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即便如今日美國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也會是諮詢收費和佣金收費並存。有些機構,則會收取資產組合管理費。

這些變化,都對整個行業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比於客戶,行業必須先要專業,要更專業。但遺憾的是,有些理財師進取度不夠,其專業能力的進步速度甚至慢於客戶。

目前理財師專業能力的獲取路徑, 專業認證仍是基本路徑,多層次專業培訓體系也在慢慢形成,加上機構內部的培訓和理財師自辟的學習陣地,構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財師職業能力提升體系。

根據相關調研報告對成功理財師所做的畫像,目前這個人群普遍持證多、跳槽多,以及在三方機構多。同時,他們手中的客戶多、質量好、黏性高。

從成功理財師的表現看,他們更為堅持、獨立、主動,且能承壓,也往往強調監管,更偏保守。

Photo by Alexander Mils on Unsplash

3.客戶看重的特質

《華人家族財富》曾對過去十多年裡這代高凈值投資者的一些特點做過總結,比如他們的年齡正在慢慢變老,在經歷周期之後更為謹慎。

在投資意識方面,部分投資者在經歷了市場洗禮之後有了更多的覺醒。

按照《中國理財師職業生態》所呈現的分析,儘管財富管理行業這兩年遭遇挫折、面臨轉型,但投資者的基本需求仍在,整個行業仍將向前發展。

投資者的性別也會影響需求,女性更傾向接受專業理財師的建議,投資者年齡越大,也越依賴專業人士。

有個結論很有意思,比之博士、本科或者其他學歷人群,碩士人群表現得最為自信,更依賴自己進行投資。

不同客戶選擇理財師的偏好也有差異,總體來說,男性注重能力,女性兼顧口碑。有的客戶對理財師的從業年限和擁有的證書等,也頗為看重。

投資客戶所看重的核心特質,包括理財師要經驗豐富、專業度高、所在機構強,以及過往業績佳,等等。

- The End -

撰文 喬書亞

ID:cnfamilywealth 非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5ELYG4BMH2_cNUgvsp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