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患者生存狀況如何?我院聯手權威組織發起全國調查項目

2019-08-12     河南省腫瘤醫院

1

「我以為得了痔瘡,居然得了癌症!

「不能做手術,那該如何治療?「得了結直腸癌還能正常飲食嗎?「這麼年輕就得癌,我還怎麼生活?作為一種在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癌症,結直腸癌給患者的身心帶來了嚴重危害。

1

我院副院長羅素霞(左一)、

河南省腫瘤防治辦公室副主任張韶凱(右一)

共同出席項目啟動會

8月9日,中國首個大規模結直腸癌患者生存調查項目在第三屆國之名醫頒獎典禮上啟動。該項目由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河南省腫瘤醫院(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機構和單位聯合發起,以期探索我國結直腸癌患者生存情況、疾病認知、診療現狀、患者需求、經濟負擔等問題,為相關醫保、癌症防控等政策的制定、臨床診療規範的推進提供依據。

今年1月份,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其中結直腸癌的發病分別居男性、女性第四位和第三位,結直腸癌等依然是我國主要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升高。

啟動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喬友林教授介紹,我國目前尚無大規模針對結直腸癌患者的深度訪問研究。以往結直腸癌的相關調查,比較集中於一個地區,或者更關注一個方面,比如臨床病理、營養狀況、術後生活質量,樣本量都比較小。本次調查將從流行病學、衛生經濟學、臨床診療現狀和疾病認知等多個角度全面了解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心理、經濟負擔等現狀。

據悉,調查將在華東、華北、華南、華中、東北、西南、西北等全國七大地區抽取14個調查點,預計收集4000-5000個病例,是目前為止我國首個樣本量相對較大的結直腸癌患者生存現狀的分層隨機抽樣調查。調查預計於2020年2月完成。

河南省癌症中心、河南省腫瘤醫院聯合編制出版的《2018年河南腫瘤登記年報》,系統地報道了2015年河南省腫瘤登記地區人群惡性腫瘤發病與死亡情況,在排名前十的惡性腫瘤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居於第六位和第五位。

「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攀升,這一方面與大部分人沒有癌症早篩的習慣有關,另外也與結直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不容易引起重視有關。」消化內科專家、我院副院長羅素霞說,當出現便秘、腹瀉等排便習慣的改變,腹部脹痛不適,便中帶血和黏液,消瘦等都應該引起重視,定期進行結直腸癌的早期篩查。

此項調查的發起方、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會長史安利表示:「患者在就診的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比如診療方案的選擇、轉診的曲折、治療費用問題,包括康復期心理建設等。通過此項調查,我們希望能夠更多地了解患者心聲,了解他們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和診療歷程中的困難,從而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讓社會各界提高對患者的關注,並提升公眾對疾病的認知。將『健康中國行動』真正的落實到位,將疾病關口前移。」

目前,我國臨床上很多結直腸癌患者在發現時就已經是中晚期,給治療帶來極大挑戰。結直腸癌的診治也已進入「精準醫療」時代,靶向治療能夠給大約一半的患者帶來更長的生存機會,使用特定的靶向藥來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期,並有良好的預後。

通過精準的基因檢測可以了解腫瘤的基因突變類型,幫助精準的制定治療方案,提高診療效率,避免盲目用藥。但由於患者和家屬對於疾病和治療方案的理解不足或其他原因,我國進行腸癌分子標記物基因檢測的患者比例還很低,很多患者錯過了最佳的靶向治療方案或者是存在盲目用藥,造成經濟負擔的情況。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說,通過本次調查,可以更加清楚全國層面結直腸癌患者接受到的診療情況,了解患者對於基因檢測、靶向治療等的認知程度,為促進結直腸癌診療指南的落實提供可行性建議和方案,為醫患之間更好的溝通提供方向。

癌症治療給患者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慶幸的是,癌症防治已經得到國家和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18年,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17種抗癌藥大幅降價並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癌症防治行動,著力緩解民生痛點;此外,目前在進行中的醫保目錄調整等具體行動,都證明了國家對於防治癌症的切實關注。「但患者及其家庭目前對於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支出有什麼樣的感受?國家各項政策是否惠及到了患者?我們希望通過調查來探尋醫療保障發展過程中結直腸癌醫療衛生經濟現狀,為政策制定和改善提供證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表示。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綜合人民網、健康時報報道

審核:龐紅衛 | 整理、編輯:李惠子

腫瘤患者的首選醫院

守護健康的美麗家園

了解更多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1oviWwBvvf6VcSZ2w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