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解釋:為什麼經常做CT,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2019-12-01     壹號專家健康說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很多先進的醫療設備投入到醫療救治中。這些醫療設備能夠幫助醫生更準確地了解病人的病情,或者幫助醫生更準確地進行手術。CT掃描便是其中的一種,它利用X線束,精確地對身體的某個部位進行斷層掃描,最終呈現出清晰的圖像。

當患上一些重大的疾病時,醫生通常會建議患者做一個CT掃描來確認病情。CT掃描出的檢查結果準確度相當高。如此先進的檢查方式,對身體是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呢?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CT掃描這種精準的檢查,雖然在確診病情方面帶來了諸多好處,但也是會給你帶來一定損傷的。

一份來自台灣的2000-2013年間的健康保險數據顯示出,CT掃描與癌症有關。研究人員追蹤了將近六萬名血液癌症患者(包括甲狀腺癌、白血病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這些人在2000年前都並未患癌症。

預防癌症的32節專家課,點擊專欄卡:


最終,研究人員得出結論,CT掃描會增加所有年齡段的成年人罹患白血病和甲狀腺癌和風險,以及年輕人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風險。

前面我們提到過,CT掃描是利用輻射進行的。眾所周知,輻射對身體有害。在掃描過程中,這種射線會波及到所檢查部位之外的範圍。這可能會導致DNA雙螺旋結構受損,從而導致細胞癌變。

當然,話又說回來,這並不代表你就不能進行CT掃描。任何拋開次數和劑量談輻射的行為都是不正確的。一次CT檢查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頻繁進行。

在進行CT掃描的時候,還是需要思考利弊關係,至少要確保帶來的利大於弊再進行檢查。另外,孕婦一定要禁止用CT掃描,否則可能對胎兒造成影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ji-yG4BMH2_cNUgZe8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