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君王臨死前,對太子說:我想吃飽再死,兒子聽後轉身就是一刀

2020-09-25     王春秋史

原標題:一君王臨死前,對太子說:我想吃飽再死,兒子聽後轉身就是一刀

楚成王是一位比較有理想,也比較有作為的君主。在楚成王之前,楚國一直被中原地區的人視為是南蠻,思想落後,不是正統。到楚成王繼位,就想改變這種情況。於是楚成王首先給周天子上貢,先把自己跟領導的關係搞好,跟著鎮壓國內反叛,穩定楚國的統治。

但是,楚國要發展,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楚國國土面積很大,但是人口很少。所以用這麼點人守衛那麼大的國土,根本就顧不過來。因此中原地區的國家,看到楚國顧不過來,就想過來侵略楚國,搶占一點領土。楚國為保護自己的國土,就跟當時的大國展開一系列的政治軍事鬥爭。

楚國周圍有一個小國叫做鄭國,鄭國背後的靠山本來是齊國。當時齊國經過管仲改革,實力非常強大。但是到了後期,楚國國力迅速崛起,這而齊國漸漸有衰弱的跡象。所以,鄭國觀察之下,覺著齊國以後可能保護不了自己,於是就投奔楚國。齊國一看,心裡非常彆扭,就出兵征討鄭國,想要好好教訓這個朝三暮四的小子。

齊國人來了之後,鄭國人當然跟自己的大哥楚國人求救。楚成王立刻派兵進入鄭國跟齊國交戰,雙方你來我往,打得好不熱鬧,最後在鄭國土地上展開拉鋸戰。兩國僵持了好久,齊國首先罷兵,因為管仲跟齊桓公都死了,國內無人主持大局。而楚國憑藉這場戰鬥,聲名鵲起,一下子在各國當中樹立威望,讓中原地區國家不敢再小瞧自己。

但是,楚成王雖然打贏了戰爭,不過也為自己將來身死留下了隱患。原來在戰爭過程中。楚成王擔心自己出事早死,就立下商臣為太子。大臣們就不樂意了,說你現在還年輕,現在立太子,到老了時候肯定就不認同他,想要再換一個。那時候太子能樂意嗎?如果遇到一位品德好的太子,那還沒問題。可是商臣這個人啊,聲音像是豺狼,性格非常殘忍,你如果要廢除他的太子之位,他肯定會報復你。

楚成王不聽,堅持要立商臣為太子。可能是覺著自己還年輕,本事也大,能夠震懾太子不敢造反。但是就如大臣預料,等到楚成王晚年,果然越看太子越不順眼,想要把太子廢掉。國內大臣又開始勸他,說你這樣不行,絕對會出事的。楚成王不聽,想要繼續廢太子。商臣得到消息,就帶人闖入宮裡,抓住了楚成王。楚成王瞬間就成了階下囚,面臨死亡的威脅。

楚成王臨死之前,提出一個要求,說我能不能吃一道熊掌再死?要死也不能做餓死鬼呀,按說吃一道熊掌沒什麼大不了。更何況兩人還是父子,讓自己老爹臨死時候吃一頓好的應該不是問題。但是商臣卻不聽,他覺著自己老爹是在耍詐,是想通過吃東西拖延時間。於是就不由分說,上去把他殺死。可憐楚成王一代有為君主,最後死在自己兒子刀下。

古代宮廷當中,彼此之間為爭奪皇位,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父子相殘並不是只有春秋時候有,在隋唐時期也非常厲害。但是,比較奇怪的是,明朝時候卻很少發生父子相殘,親人相殺的慘劇,就算髮生,情況也比著這些程度輕許多,比如說朱棣篡位並沒有殺死朱允炆。估計因為朱元璋是農民出身,所以對於家族情懷看的特別重要,因此影響了後代子孫,沒有做出相互殺伐的事情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eFew3QBURTf-Dn5xl7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