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愚公移山,至少存在8大疑惑

2019-12-16     說歷史的女人

對於愚公移山這個故事,至少存在8大疑惑。

第一個疑惑是:愚公為什麼不在身強力壯的年輕時候移山,偏偏在行將就木的九十歲帶領全家人移山?

第二個疑惑是:愚公為什麼在九十歲之前不搬出大山,卻在臨死之前移山?

第三個疑惑是:為什么兒孫們沒有一個反對,而只有老伴提出疑慮?

第四個疑惑是:為什麼鄰居那個「遺男」「跳往助之」,表現得比誰都積極?

第五個疑惑是:為什麼智叟奉勸愚公的理由如此弱智?

第六個疑惑是:愚公禍害子子孫孫的理由為何如此理直氣壯。

第七個疑惑是:操蛇之神告狀為什麼沒有成功?

第八個疑惑是:天帝為什麼反過來幫助愚公破壞大山?這大山的歸屬權屬誰?

華夏屬農耕文明,土地固定家,家固定家族,血緣是家和家族的紐帶。而華夏文化最基本的細胞——家,需要孝來維持。於是,在家敬祖,在國崇聖,聖祖文化幾千年不斷代。

家長是華夏種群最基本的絕對力量,家長就是一個家的皇帝。因此,愚公年輕時候不會移山,他知道一個人移不了,他也知道他在家裡說了不算。

終於到了九十歲,他可以在家說了算,於是,移山方案正式提出。幾乎無人反對。你別說皇常用權力害國,在華夏每個家,首先是家長用權力禍害子孫。權力從家開始,權利從家掐死。一生做了家庭成員,你就別談權利。

第一個疑惑解決。

愚公在活蹦亂跳的年輕時代,沒想搬出大山,是因為農耕文化講究「安土重遷」。「安土重遷」意思是:只想安,不想遷。環境再惡劣,只要是祖先的地方,你別指望他搬。他寧肯干移山的蠢事,絕不肯走出大山。安居樂業,自給自足,不一定是褒義詞。

第二個疑惑解決。

只要是九十歲的家長——愚公提出一個方案,哪怕再不可行,子孫必須執行。你提出異議,他會以家的名義,收拾你,最高至處死。家的暴力因合「情」而最顯溫柔。

家是你的港灣,好像不是我的。

只有愚公的老伴「獻疑」,注意是:獻。她這樣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發現否,她其實不是反對,而是用疑問的方式替夫君砸實這個方案。第一句「如大行、王屋何」,是把子孫不敢提的疑問,提出來,讓夫君消除子孫的疑問。第二句「且焉置土石」,是把自己的疑問提出來,讓夫君解決。這叫夫唱婦隨。

她骨子裡一點都不反對,她是用「陰」謀幫夫君把計劃壓給子孫。

她要是反對,她會在愚公回答說讓子子孫孫一直挖下去之後,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咱挖得斷絕孫咋辦。

只消一句乾死愚公。

這樣的烏托邦血腥工程,最容易的結局是:斷子絕孫。

愚公移山,愚婆送飯;嫁愚隨愚,愚不及。

第三個疑惑解決。

鄰居那個「遺男」「跳而助之」,這個娃娃為什麼最高興?因為他是娃娃。娃娃叫兒童,一些民族至今是兒化民族。比如,開天的盤古、逐日的夸父都死了,補天的女媧、填海的精衛快累死了,他們還從他們身上能看出「戰天鬥地」的精神。他們從不想戰天鬥地是自我碰死,卻在興高彩到地欣賞這種血腥精神。

什麼叫兒童,不管幹了幹不了,盡想神想的事,盡想干神乾的事。美其名曰:童話。

第四個疑惑解決。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這個智叟明顯是個二瓜子,用愚公的「殘年」反對愚公,這是從反面角度讓愚公推出自己實施方案的理由。

愚公用犧牲後代的理由駁斥他,他竟無話可說。他完全可以用一句話滅了愚公:你在斷子絕孫!

華夏的最高智者是道家,美其名曰繼承道家思想的作者——列子,意沒有安排道家出場。假冒偽劣。

其實,道家再出場,也拉不回儒家走向烏托邦。

​第五個疑惑解決。

且看愚公移山方案的依據:「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這麼血腥的理由,為何提得如此響亮?好像至今迴蕩華夏大地之上。那就是因為愚公是家長!

家長是合情的「兇手」。

第六個疑惑解決。

愚公動了「操蛇之神」的巢穴,它去天帝哪裡告狀,天帝卻被愚公感動,幫愚公移了二山。天理何在?

且問,山是誰的?是你愚公的嗎?

顯然不是。

愚公竟敢占山為王?為何?

因為沒有法律。

錯,天帝應該握有公正而至高的律法。

愚公已經嚴重侵犯了子孫、尤其是操蛇之神的人權,天帝卻偏向侵權者,為何?

因為天帝不是說話算教的帝,而是被愚公、愚君綁架的天。

操蛇之神必須敗訴。

第七個疑惑解決。

前面說天帝反過來幫助愚公,是因為被一種文化綁架,什麼意思?

周公讓之前說話的帝退隱,而後「薄帝厚天」,這一切是因為帝權力太大,那天呢?其權利小多了,其實已被儒家文化綁架。

愚公敢移山,已經欺天了。因為王屋、太行二山是造化的安排,擁有權應該歸造化。

可是造化是誰?

不知道。

這就是一筆糊塗帳。

猶太人說,一切都是帝造的。所以,猶太只有傳達帝令的先知。

華夏沒有造物主。所以,滿歷史的愚公。

歸屬權不明確,愚公就敢占山為王,就敢侵權,就敢欺天。欺:一為欺負,二為欺騙。

所有疑惑解決。

為什麼列子能編這個一個愚智故事禍害至今?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列子在此文開始探討無邊無沿的天地。天地到底遠到哪裡,此文的答案是:不知道。

不知「道」啊。

猶太人找到了,那就是:帝。

擁有天地觀的列子,怎麼能找到宇宙的源頭。

愚,在所難免。

(文/堡子)

參考資料:《列子·湯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Z85EG8BMH2_cNUgav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