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歷史上,太上皇也有過不少,第一位是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不過這人成太上皇,是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後,給追封的,而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的父親本是從事農業,沒成想曾認為最不出息的兒子劉邦,有朝一日竟然成了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自己也因此沾光做了太上皇。
不過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成太上皇后,日子過得卻不是很舒心,因為李淵成太上皇並不是自願的。
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受禪後,李虎則被追封為了唐國公,李淵的父親李昞後來承襲了唐國公,而李淵的母親則是隋文帝皇后獨孤伽羅的姐姐。
隋朝與秦朝的命運一樣,僅歷兩帝就亡國了,李淵則在關隴貴族、武士彠以及兒女等人幫助下打下了江山,登上了皇位。而李世民在李淵登基後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等割據勢力,戰功如此顯赫,若只是普通武官,也是功高蓋主,更何況李世民是李淵的得力兒子。
李世民與李建成之爭已成必然,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發生,李淵、李世民、李建成父子三人的命運全部由此改寫,李建成為李世民所殺,此外他的五個兒子也都沒有保住,李淵則退位為太上皇,由李世民登基,為唐太宗。
顯然李淵並非自願成為太上皇,而是受時局所控,最終無權無勢,搬去大安宮後除了參加李世民所舉辦的一些宴會外,幾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而乾隆帝卻不同,他是我國史上的最後一位太上皇,因兌現他曾說過的那句「在位時間不超過康熙帝」,從而禪位給嘉慶帝,此時乾隆帝已經是84歲的老人,他難道就不怕成第二個李淵?你看他諭旨上寫了啥?就全然懂了。
乾隆帝自始至終是將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退位詔書上就講明了他雖然當了太上皇,但「軍國重務仍奏聞,秉訓裁決,大事降旨敕。宮中時憲書用乾隆年號。」乾隆帝成太上皇后並沒有挪地方,依然住在養心殿訓政,嘉慶帝則還居住在皇子所居的毓慶宮。
嘉慶帝畢竟不是唐太宗,因為乾隆帝太長壽了,他雖然有過不少兒子,但兒子們都活得沒乾隆帝長壽,這一熬,乾隆帝沒少享樂,六下江南花費巨大,也沒有兒子能夠對他構成威脅。
因此嘉慶帝雖然登基為帝,但有乾隆帝在的一天,就輪不到嘉慶說話,並且因為和珅受寵,乾隆帝為太上皇時,官至軍機大臣,嘉慶帝雖有怨言,但也只能謹慎行事,少說話。
直到乾隆帝於嘉慶四年(1799)在養心殿離世,嘉慶帝親政,並且馬上拿「二皇帝」和珅開刀,不過嘉慶帝終究是少些魄力,和珅雖死,但清朝衰敗的情況,嘉慶帝卻是無力阻止,朝政腐敗也未能有所變化。
嘉慶帝在位期間政績平庸,其實也不過是在消耗清朝的精氣神,彼時鴉片已經流入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