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悟空問答上,看到了一個提問:一個男人在35歲之前還一事無成,是不是就說明這個男的基本沒有指望了?
有網友下評論區暖心鼓勵,「不會啊,說明你即將大器晚成,不要心急!」
也有人回答:「35歲還一事無成,這只是一個暫時的結果。我們不能憑這樣的結果,去潦草的判斷一個人的一生,我們更應該看重的是,在35歲前他在幹什麼?」
確實,我們常說男人三十而立,但是這個「立」,不是有車有房有存款,而是立德立信立行。
如果35歲之前的你,每日都是渾渾噩噩,無所事事吃喝玩樂混日子,那麼你的一事無成就是自己揮霍度日所得到的後果。
如果你一直在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拚搏奮鬥,如果35還沒有成功,沒有關係,35歲之後的人生還有無限的可能性。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你的人生,只要有方向,有你為之努力的目標,任何時候出發,都不晚!
說到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的人,那麼最近大火的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餃子,就是個名副其實的啃老族。
餃子是位80後,而且非導演科班出身,原本在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學醫。
從小他就非常喜歡動畫,後來經過同學的推薦,他自學三維軟體,開始了自己的動畫事業,可是在廣告公司上班不到一年就辭職了,因為他想做自己的動畫。
為了圓自己的動畫夢,餃子待業在家沒有任何的收入來源,餃子的父親在他剛工作時就去世了,母親每個月只有1000元的退休金,而其中700要用來付按揭,所以母子兩人就靠每月的300元度過了三年。
說的好聽這叫為了夢想,說得難聽點就是啃老。
所以,如果你問:「一個男人啃老還一事無成,是不是這一輩子就沒有指望了?」
餃子會說:「我是誰我自己說了才算。」
餃子有個愛他的媽媽,餃子做的任何決定她都會給與全部的支持。
後來,餃子通過個人動畫《打,打個大西瓜》斬獲了無數獎項,還獲得了第26屆德國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評委會特別獎。
《哪吒》這部電影的成功,背後更是餃子十年磨一劍的辛苦打磨而成,電影裡面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描述的就是最真實的餃子。
沒有誰的成功得來容易,只有經歷過黑暗才能看得見光明。
與其自怨自艾的覺得人生沒有指望,不如腳踏實地做事。
很多人說自己一事無成,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破局,只能陷入「35歲的焦慮」中。
35歲人的焦慮現狀,大致分為三種:
現在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但是我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知道想要什麼,但是我不知道怎麼實現;
知道該怎麼實現,但我就是做不到。
面對以上,如果你若想要做出改變,鄒小強的《只管去做》裡面,給了我們三個有效解決辦法:
(1)梳理人生九宮圖——認識自己
做任何事情值錢,我們都不能漫無目的的去執行,先靜下心來梳理一遍你自己的人生目標九宮圖,清楚的認識自己。
九宮圖其中的具體內容可以分為學習成長、體驗突破、休閒娛樂、工作事業、家庭生活、身體健康、財務理財、人際社群。
然把依次填入自己的目標計劃,比如學習成長:一年度30本書,體驗突破:去挑戰蹦極,工作事業:TRA順利上線等。
這張圖就像中間有個人一樣,腳下踩著的是人生的3個根基:「身體健康」「財務理財」和「人際社群」;
左手「工作事業」和右手「家庭生活」,兩者要兼顧平衡;
頭頂上是人生的3種享受,頭腦的享受,身體的享受和內心的享受;
當中的一點可以大大寫上自己的名字或者激勵自己的一句話,時刻給自己打雞血。
這裡要記住,九宮格目標不能太假大空。
把你的九宮格填滿了,你就會發現你的人生其實不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你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在一個個實現自己的flag。
(2)繪製甘特圖——明確你的目標
計劃目標是一回事,達成目標是另一回事。
我們可以拿一張A4紙,做一張甘特圖。
在三分之一的位置畫一條橫線,在豎著三分之一的位置畫一條豎線,這樣就會把整個紙分成4個區域。橫線上你可以寫上12個月,然後把你的九宮格目標一條條的寫在左下方的區域。
接下來那就可以預估你的每一項計劃,大概需要花費多少時間,比如你要讀完10本書,從8月到11月,我要去蹦極,大概時間是1月-2月之間。
最後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計劃調整,但實際的不要太頻繁太頻繁。
拿寫一本書來舉例,這個月計劃完成第一章可能會產生3種情況:
如果正常推進,那就把這個月的進度塗成實心就可以了;
如果這個月是超前完成的,那就把超前的部分也塗成實心;
如果進度滯後了,那就如實塗進度,並且下個月要趕進度。
甘特圖的作用就是讓你緊張起來,別總把事情拖到最後去補救,一步步達成你的目標,你的人生才不會是一團糟。
(3)倒推計劃法-——只管去做
明確目標之後我們就到了最後一步實施,很多人都是在這一關半途而廢的,總是抱怨:「這件事情太難了,這個我做不到。」
其實很多事情並不是難,而是只是局限在自己的思維力,沒有去真正的一步步開展而已,這時候,我麼就需要用到倒退計劃法,把我們的目標精準到每一個月每一天需要做什麼才能完成制定的計劃。
我們可以在本子上畫一個起點,畫一個終點,在中間畫上一根彎曲的線,然後我們就開始做倒推。
書中作者舉個寫書的例子:比如說「11月前出版一本書」。
那麼這個木耙的終點就是11月份書店上架。
離終點最近的標誌應該是交稿,大約是在9月底,因為10月初就要讓出版公司去走流程,審稿、編輯、裝幀、印刷等等。
那要在9月底截稿,最起碼8月底就要寫完吧,留一個月的時間進行修改。
預計成書要10萬字,那麼如果每天兩個小時的時間來寫作,按每天能寫1000字來計算,大約4個月就可以寫完,再給自己緩衝一個月,用5個月寫完,那麼3月份就要開始動筆。
如果3月份開始寫,那麼1月和2月就要開始整理資料、積累案例。
這樣就可以從最後的終點一直倒推到我現在這個時間點要做什麼,這就是馬拉松的起點,而且越詳細具體越好,我們生活工作中的每一個目標都可以用倒推法,讓自己知道每天要做什麼。
這樣一看目標是不是也沒有那麼難了,走好每一小步,不去抱怨不去想以後,做好當下,你就會離目標越來越近,當你到達終點回顧過往的時候你會感嘆:「原來自己可以這麼厲害。」
那個時候你就不會發出自己還是個35歲一事無成沒出息的人了。
至所有35歲還「一事無成」的人:年齡從來不是不成功的藉口,現狀也不代表未來,你只管努力,人生最壞的結果,不過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