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歷史:80多年前青島市區的電話號碼,只有四位數字

2019-12-04     膠東故事會

城市規模的大小,有很多指標可以衡量,電話裝機量就是其中之一。
準確的裝機數字,雖然通常只有查閱統計資料才掌握,但普通人也可以通過一個線索進行大概推斷,這個線索就是電話號碼的位數。
如今的青島市區,不算區號的話,電話號碼是8位數字,其中開頭的數字通常固定為8,從排列組合上來推斷,這意味著,青島市區的電話裝機量理論上可以達到1000萬台。

(配圖均為青島市區風光)

當然,電話數量的增加,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實際上,青島市區電話號碼由七位數升為八位數,也就是數年前的事情。如果再往前追溯,位數還要更少。那麼,退回八十多年以前,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青島市區的電話號碼是幾位數字呢?
從當時出版的《青島指南》書中的記載來看,答案應該是四位數。比如,當時青島市港務局的電話號碼是5131,青島地方法院的電話是2271,膠海關監督公署的電話是2340,法國領事館的電話是3378。而當時設在堂邑路的青島電話局,辦公號碼更是好記,為2000。
按照排列組合推算,四位數的電話號碼,理論上可以排出9000個號碼,也就是說,當時青島市區的電話裝機量應該在900到9000之間。而根據記載,當時不算內部分機的話,青島市區的電話共有3193個號碼,在當時的國內,這已經算是比較高的數值了。《青島指南》書中也說到:「可知本市繁榮,已非昔日可比矣。」

青島城市的發展,始於膠澳開埠,而電話亦大致與此同步發展。根據青島市志的記載,1899年,青島開始設立公眾市內電話局,初裝時僅有26個用戶,理論上用兩位數的號碼就可以區分。此後數十年間,隨著青島城區的發展,人口的增加,電話數量也不斷增加,尤其是台東一帶商業發達,臨街店鋪的裝機需求絡繹不絕,在黃渤主演的電視劇《青島往事》中,就有很多打電話的場景。

在過去,打電話需要有接線員進行人工轉接。根據青島市志記載,當時隨著市區電話數量的增加,電話局雖然有100多名話務員,但業務多的時候仍然忙不過來,因此青島很早就開始嘗試使用自動交換機,這在客觀上也進一步刺激了電話裝機量的提升。到上世紀三十年初,青島市區很快達到了幾千部電話、四位數號碼的規模。

除了市內電話之外,青島很早也開通了長途電話線路,最早的就是與膠濟鐵路大致平行的濟青長途電話線路(1920年前後開通),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青島到膠濟鐵路沿線的城鎮基本都已開通長途電話,只不過費用比較貴一些。
比如從青島市區打長途電話到膠州,一次收費四角,到濰縣就是一元,到張店是一元五角,到濟南市兩元,上述的計價標準都是銀元(大洋)。在當時,帶著兩塊銀元下館子,可以點很多菜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EzI2W4BMH2_cNUgBZs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