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年羹堯大將軍的十二世孫女,七十三年一直蝸居在北京西城

2020-08-05   曉雨聊歷史

原標題:尋找年羹堯大將軍的十二世孫女,七十三年一直蝸居在北京西城

中華年氏,無論中原各省、東北、雲南,還是西北都或多或少地流傳或記載著有關年羹堯的傳說。探究年姓發展歷史脈絡,年羹堯是一個不能不提的名字。有關年大將軍西征、子嗣逃亡、妻妾征地留守的傳聞遍及中華。但他究竟有多少妻子、多少孩子,一直以來都沒有定論,古往今來,人們最關心的只是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年羹堯(?-1726),字亮工,號雙峰,祖籍安徽懷遠火廟北年家莊牛王殿,後改隸漢軍鑲黃旗,生年不詳(一說生於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其父年遐齡官至工部侍郎、湖北巡撫,其兄年希堯亦曾任工部侍郎。他的妹妹是胤禛的側福晉,雍正即位後封為貴妃。年羹堯的妻子是宗室輔國公蘇燕之女。所以,年家可謂是地位顯貴的皇親國戚、官宦之家。有關他的政治沉浮恐怕早已無人不知了,在此不多做贅述。

以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年羹堯原配有兩種說法,一為明珠長子納蘭性德之女。史料記載,「納蘭性德死時,年僅三十一歲,「文人祚薄,哀動天地」,葬於京西皂莢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與驍將年羹堯。」可為證;二為宗室輔國公蘇燕之女蘇琳,後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二者究竟誰為原配,無史可查。據青海西寧當地人傳說,西寧永安城裡也埋葬了年羹堯的兩位夫人,且有人從這裡挖出了銅元、印章之類的東西,此說亦無史可據。由於封建社會存在男子一夫多妻的習俗,由此看來,羹堯理應有多位夫人,而留下的子嗣也自然不會少。

在軍事上屢立戰功的年羹堯,不僅讓自己達到了人生的巔峰,更讓全家隨著一起加官進爵。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局勢頓時大亂,西陲再起戰火。當然,這一平叛任務,雍正皇帝自然要交給自己最信任的年羹堯。果然,年羹堯沒有辜負雍正的期望,僅用一年的時間,在自己的運籌帷幄之下,率領大軍橫掃敵軍,最終大獲全勝。這次勝利,不僅讓年羹堯年大將軍的威名從此震懾西陲,享譽朝野,也讓他自己從二等公爵晉升為一等公。同時,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也憑藉兒子的榮耀被封為一等公,並加太傅銜;年羹堯的兒子年斌憑藉父親的戰功,被封為子爵。此時年家,一人為貴妃,三人享有爵位,成為當時極其顯赫的家族。而年氏家族一百七十多人,也由漢軍鑲白旗被抬入漢軍鑲黃旗。這在外人看來是沾了年羹堯妹妹的榮光,其實,這是兄妹倆兩人受寵的結果。妹妹在內為雍正生育子嗣,得到恩寵,年羹堯在外,屢立戰功,得到重用與信任,自然他們的家族成員也會沾上無限的榮光。

由於雍正皇帝對年羹堯極其信任。所以,在關於西部重要官員的人事任免上,雍正都會與年羹堯商量,並最終採取年羹堯的意見。同時雍正在兩人來往的奏疏中,經常會說一些讓年羹堯沉浸在信任中難以自拔的話語。就在青海平定之後,雍正在給年羹堯的硃批中寫道:「爾之真情朕實鑒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在此之前,雍正還說道:「如果有十來個官員像年羹堯這樣的話,國家也就不愁治理不好了。」同時,雍正還強調,對於年羹堯的豐功偉績:「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作為皇帝的臣子,聽到皇帝這樣評價自己,試問哪一個臣子心裡能受得了。不論是忠心的讚賞,還是肉麻的迷湯,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像醉酒一般,沉浸其中。雍正的這壺甜言蜜語的酒,已經讓年羹堯醉了八九分,接下來,將徹底讓年羹堯醉得一塌糊塗。

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堯入京覲見。雍正皇帝這次不僅像以前一樣甜言蜜語,更拿出實質性的物質獎賞。接著,雍正賞了年羹堯雙眼孔雀翎、四團龍補服、黃帶以及大量的金銀珠寶。之後,又封年羹堯的次子年富一等男世職。此時,年家父子兩輩,享有兩個公爵,一個子爵,一個男爵。當然,雍正還是少不了甜言蜜語,對年羹堯說:「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此時,年羹堯徹底被雍正肉麻的迷魂湯灌醉了。

誰也不會想到,年羹堯的這次進京朝覲卻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俗話說,人狂必有禍,天狂必有雨。年羹堯的這次進京沿途,可謂是風光無限。陝西巡撫、直隸總督跪道迎送,甚至到京城,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都要下跪,而年羹堯卻若無其事,旁若無人,就連王公大臣向他問候,也只是點頭而已。其實,關於陝西巡撫范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跪道迎送,應該不是年羹堯本人的意思。兩人能擔任此官,都是出於年羹堯的幫助。所以,兩人之所以下跪迎送,應該完全出自本人的逢迎巴結之意。因為,即使年羹堯再飛揚跋扈也不敢在直隸的地面上,要求直隸總督為其下跪。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都要下跪,這應該是出於雍正本人的意思。而年羹堯若無其事,旁若無人走過,並對王公大臣的問候只是點頭示意,這才是他本人真實的表現。因為,在西陲地區,年羹堯作為撫遠大將軍地位凌駕於各地方大員之上,讓他早已形成居功自傲、恃寵而驕的個性。他自己會認為憑藉他對國家的貢獻,他的表現並不為過。

對於年羹堯的這種行為,雍正雖不爽,但並沒有怪罪。因為,年羹堯這次進京覲見主要是為他表功行賞。一個月以後,年羹堯回任,但雍正思前想後,認為年羹堯進京的種種表現做的太出格了。一年後,雍正三年二月(1725年)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所謂「祥瑞」現象。群臣上奏稱賀。自然作為雍正最信任的年羹堯也少不了。但就在這封上奏的奏疏中,年羹堯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干」。雍正看後大怒,認為年羹堯本是一個辦事細心之人,不應出現這樣的錯誤。因此,雍正認為年羹堯這次明顯是故意寫錯,本末倒置,恃寵而驕,其心不軌,顯露不敬之意。然而,我曾看過當年年羹堯在康熙朝時,上奏的一封奏疏的影印。這是關於年羹堯向康熙皇帝提出自己對四川打箭爐治理的建議。因為,打箭爐曾有小成都之稱,是西南地區與西藏地區進行貿易的市場。西藏地區的貨物運到打箭爐,雲南等地的貨物同樣運到此地進行貿易,所以關於此地的治理至關重要。

年羹堯的這封奏疏非常的長,建議很多,康熙皇帝也認真地看過,並有硃批。就在這封奏疏上,康熙皇帝就指出了年羹堯的錯別字。當然,因為康熙皇帝對年羹堯非常欣賞,所以並沒有過多責怪,只是用勉勵之語表示出批評之意。可以看到,年羹堯在奏疏中絕對不止一次寫錯字。雍正這次之所以抓住年羹堯的把柄不放,自然是想給他一個大大的教訓。兩個月後,年羹堯不僅被罷免了川陝總督之職,還交出了撫遠大將軍印,並把他從西陲調到東南擔任杭州將軍。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讓年羹堯徹底脫離自己鞏固了十多年的勢力範圍。此時,朝廷大員與地方督撫也看出年羹堯倒霉的人生要開始了。於是,關於年羹堯大錯小錯統統被抖了出來。恃寵而驕,擅作威福,結黨營私,貪斂財富都加罪在年羹堯的身上。在杭州將軍任上僅僅度過了四個月,年羹堯的政治生涯徹底結束了。他被押解回京,並被定了九十二款大罪。原本,應該處以極刑立斬,但雍正念及年羹堯曾經的汗馬功勞,賜其自縊。

年羹堯一人失勢,全家也都跟著遭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父親年遐齡與哥哥年希堯被奪官,兒子年富卻被處以極刑,其餘十五歲以上之子皆發配廣西、雲貴之地充軍,所有家產全部抄沒入宮。家族中現任候補不論文官還是武官,全部革職。也就在家族遭難之時,年羹堯的妹妹,年貴妃因重病去世。年貴妃本就身體虛弱,這次家族遭難,肯定給了她很大的打擊,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打擊,讓她過早的走完了一生。

後代被赦返回京師,一直蝸居北京西城

年羹堯被賜自縊後兩年,雍正五年(1727年),年羹堯之子得到赦免,並返回京師,讓爺爺年遐齡嚴加管束。後來,年羹堯與哥哥年希堯的後裔因為生活困難,絕大部分搬到了大興縣青雲店鎮居住。他們之所以搬到青雲店鎮,是因為在其東北有年羹堯的將軍墳,也被稱為年家山子。年家在那裡有四百八十頃土地,以種地為生,或出租,可保年家人衣食無憂。而年羹堯第二子年富的嫡系子孫一直住在西直門裡南小街。年富的八世孫有兩人,分別叫常貴、常青。

自古不論文官還是武將,往往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失勢,全家遭殃。對於年羹堯年大將軍也毫不例外。幸虧年家還有一道護身符,那就是妹妹至少還是雍正的貴妃。不然,年羹堯的父親與哥哥就不只是罷官那麼簡單了。而年羹堯諸子也不會只是流放充軍。可以說,雍正還是念著貴妃的恩情,最終赦免了她的侄子,讓年哥哥羹堯的後嗣能在北京有一立腳之地。年羹堯不會想到自己死後兩個半世紀,宣武門內自己生活過的公爺府第雖早已不存在,但他的後代有人依然生活在北京西城,寸步不離祖上生活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