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陌游常樂
讀紅樓夢時,突然間就有一種感覺,其實多讀些書,總是很好的事。
書中沒有直接的描寫要讓人們多讀些書,但是就在讀文章時,看著她們的生活,潛移默化的就被她們感染了,自然而然的就想去多看些書。因為,她們的許多想法都很有趣,不多看些書,多學習些知識,竟有些跟不上她們的步伐的。
就像香菱在與湘雲、黛玉說詩詞的時候,有些就弄不明白,需要寶釵在一旁講解,於我們也是一樣,不多學習,我們也不知道她們說的是些什麼。
寶玉為大觀園題的匾額我們也看不懂,那些好吃的東西,我們也不知道出自哪裡,有什麼講究也不明白。
大觀園的各個院子的構建和布局,我們更不懂。瀟湘館的竹子,秋爽齋的梧桐,各個院落之間有路為連接,有溪水相伴,出門坐船坐轎坐馬車有趣的很,其中真味還需找尋。
書中也將國畫和戲劇描寫得落英繽紛。譬如,惜春畫畫的講究:各種型號的筆墨紙硯,各種顏料,還要小碟子還需要蔥姜蒜,如果不讀多一點,讀深一點,怎麼知道畫畫還這麼複雜,不自覺的就想對這方面多了解一些。
除了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要去了解,要去學習,人們也會更加地懂得,多學習多讀書之後,你不是俗人了。
詩詞歌賦你總都能吟上兩句,就算說的不好,但是你都可以聽得懂可以品評。李紈雖說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她品評詩詞的想法就很讓人信服。
侯門大家公子小姐們出身高貴,一出生就享有常人沒有的許多的東西,學習琴棋書畫、禮樂騎射女紅廚藝、乃至當家理政都是為了陶冶情操、增長見識,不至於五穀不分、四體不勤,遇事不知雅俗不辨。雖說不能夠學的有多高深,但是學習了就能夠鑑賞和點評。足以讓自己顯得很有涵養。
所以,在賈府,無論男孩女孩都應該讀書。賈母的意思,不為有多大的學問,但是總不至於當個睜眼瞎也好啊。
黛玉從小還有教書先生的教導,寶釵也從小也是上學的,寶琴更是小時候就跟著父親走南闖北,遊歷名山大川。
再次,它也告訴我們,讀書能夠讓人知禮明義,面對生活,有自己的思想和見地,心胸變得開闊。
寶釵雖然說讀多了詩書會讓人轉了性情,但是香菱想要學詩的時候,她也沒有刻意阻止啊,就算她沒有教她,但是也隨她的心意去學。這是寶釵心胸里小小的開闊。因為寶釵也博覽群書,她的思想雖專制,所以比起沒讀過什麼書的專制的夏金桂,自是強多了。
黛玉更是愛看書,她的屋子就簡直就是上等的書房。走遍天下書為侶,她以書為伴,樂在其中。
黛玉汲取了更是文化養分,她的見識想法,自是超越了紅樓夢裡所有的人。她寫出的詩,總是十分有氣象,話語裡暗藏的機鋒,也是他人想破腦經,說不出的。賈政都後悔當初沒有叫她一起遊覽大觀園,給那些景致命名。大觀園的氣象,就黛玉能夠將它們包容吧。
佛經就是教人向善,教人要對眾生都抱有一種慈悲之心。王夫人整日想著在佛堂度日,也許也是想看著那佛經,獲得內心的安穩,祈求佛祖對她過去所造成的罪孽的原諒吧。總之,她想法是對,只是沒有真正的看進去,沒有很正的去研讀,抄寫經文這麼神聖的事情,她都讓賈環代替,可見不誠心。
迎春常看的《太上感應篇》就是教人要道教經典,內容主要是勸人遵守道德規範,時刻止惡修善自利利他。就是有一點消極,人要安於天命。迎春算是真正讀進去了,她人生的的態度始終都是道家的。
不管怎樣,她倆都追求也是許多人的追求,也引領著人們,籍此寄託內心。
還有,紅樓好似還很贊成開卷有益和三人行必要我師的想法,正統的書籍並非都是好的,市井流傳的書也並非都是不好的。
就像寶黛在桃花樹下讀西廂這類不合時宜的書,卻被作者寫得那麼美。而且,大淑女寶釵也讀過、她家裡的哥哥兄弟也都讀過。作者絲毫沒有貶斥的意思。
所以不論什麼書都可以讀一讀,讀完總是會有知識的累積,或好或差總會有個比較,了解一些意思。
寶玉很多時候,都被認為是不愛讀書的紈絝子弟,其實不然,他不是不愛讀書,只是不愛只看那些八股文,其他雜書他倒是看得不少,甚至有時候胡謅典故都會有模有樣的。
最後,我們也知道,多見一些人,多看一些事,你會對人性有更深的理解,讀紅樓夢,就是一場修行。
這個社會中各種人都是存在的,我們多學習,閱歷增長之後,會對世人有一種悲憫。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正是由於這種見識的增長,蔣勛就說過,讀紅樓夢,其實就是一場修行,仿佛在讀一本佛經。因為紅樓夢裡,處處都有作者的悲憫之心。
我們在不同時期,可能在做著不同的人,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所以不要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去指責別人,我們都有可能在某一刻做過這樣的人。所以悲憫他人,也就是在悲憫自己。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們
主編:與心幽歡微信號:hutashi1983
重酬徵稿點擊參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yTA7mwBJleJMoPMaA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