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曾因習俗燒掉不少古董,最終歷經百年,收藏了件稀世之寶

2020-11-18     開心菜菜慢生活

原標題:這個地方曾因習俗燒掉不少古董,最終歷經百年,收藏了件稀世之寶

很早以前就想買一隻化妝盒,一直沒下手,主要是因為沒有遇到合適的。

到了廣東陽江,聽說陽江有三寶:漆器、豆鼓和小刀,漆器是三寶之首。我就在想,這下我的化妝盒有戲了。

在陽江聽到一個傳說,大致的故事情節是這樣的:清朝道光年間,有個商人在陽江購得一批漆器,裡面裝滿貴重物品,在返航回國途中遇到海浪,貨船沉沒。後來,商人在岸邊撿到一隻被海浪推上岸的漆盒,裡面竟然完好無損,一滴海水都沒有。商人從此逢人便夸,無形中帶動了陽江漆器的發展,陽江漆器更是從此走上了「星光大道」。

這個故事說明陽江漆器質量好,能夠經受時間和惡劣條件的考驗,不僅防水、防熱、防潮、耐鹼、耐磨、耐腐蝕,而且硬度高、光亮等,總之,集諸多優點於一身。

陽江漆器質量好也並非單靠一個故事就能佐證。根據歷史記載,隋朝皇帝曾賞賜給冼夫人一些首飾和絲綢宴服,冼夫人為了保護這些賜物,讓後世永遠記住皇帝的恩賜,就用了一個金篋來盛裝。這裡的金篋就是陽江生產的描金漆皮箱。

據考古資料發現,中國漆藝大致從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如今已歷經8000多年,而陽江漆藝又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陽江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站和補給港,不僅促進了陽江與貿易港口的往來,更是帶動了陽江漆器的發展。根據出土的文物顯示,西漢官坊的漆藝師有可能是陽江人。至少說明,陽江漆藝自西漢就已經出現,更是從明末、清初開始,漆器的發展開始走向繁榮。

民國時期,陽江有很多漆器傳習所,還開辦了多家工廠、店鋪,有的老字號甚至在廣州、香港設置了分號。不過,陽江一直謙虛地說,能夠確切知道的陽江漆藝歷史可能在300-400多年。

在陽江陽東縣雅韶鎮雅白線西部沿海高速路入囗附近有一座漆器博物館,這裡收藏了諸多陽江漆器。以前,漆器品種大約只有20幾種,解放後迅速發展到了800多種。產品種類五花八門,枕頭、箱子、床、書畫、擺件、筷子等等,凡是日常百姓需要的,都能在漆器中找到。

陽江漆器博物館收藏的最古老的兩件漆器來自於清朝。以前陽江人有個習俗,老人去世後,會將生前的物件一併燒掉,因此,也燒掉了不少有價值的漆器,非常可惜。博物館裡的這兩件清朝古漆器,也是花費了不少精力才收藏到的。

陽江漆器博物館有一個鎮館之寶------百鳥朝鳳漆瓶,它是由中國漆藝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范俊先生製作的,原本製作了一對,一隻龍,一隻鳳,龍瓶收藏在國家工藝美術館。

這隻百鳥朝鳳漆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它都是一幅精美的立體畫,因為漆比較粘稠,在畫鳳凰的羽毛和尾巴時,需要一筆勾勒,否則就是一幅失敗的作品,如此精細的羽毛非常考驗大師的漆藝功底。另外,它的每一根羽毛均被勾勒以金邊,可謂大師留給世人的絕世之寶。

此時,你可能心中有個疑問,漆器里的「漆」來自於哪裡?它們環保嗎?

以前,製作漆器的漆都來自於大漆,采自漆樹切割的漆液,像陝西西安的兵馬俑,其色彩就來自於漆樹,這種漆樹流下的汁液起初為白色,經氧化後變為褐色,加上蛋白質後就變為乾漆,材料非常環保,《本草綱目》還曾記載,食用乾漆不僅能抗癌,還能打蟲、變年輕呢。

但是這種大漆有一個缺點,就是成本高,一棵漆樹生長10年才能割漆,一次只能割到一點點,一不小心還可能把漆樹給割死了,采漆的人特別容易過敏。因此,陽江發明了一種「腰果漆」,就是用腰果殼採集到的汁液再經過合成後,變為漆器重要的塗料。目前,漆器使用的基本都是陽江的腰果漆。這種漆成本低不僅不容易起皺而且更利於保存,最終達到清朝道光那位沉船商人想要的效果。

最終,我在陽江漆器博物館附帶的商店購買到了我想要的化妝盒,不僅圖案精美,性價比還很高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pwq23UB2uKmW_kOSC_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