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公司終究頒發不了諾貝爾文學獎

2019-10-14   商界雜誌

遮羞布被無情揭開後,諾貝爾文學獎與博彩公司的關係也被曝光在世人面前,原來,兩者的關係並不純粹。

文/ 周慧嫻

當地時間2019年10月10日,諾貝爾文學獎出爐,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大獎竟然爆出了「雙黃蛋」。

由於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爆出醜聞,導致去年的獎項推遲到今年頒發,因而瑞典文學院今年選擇評選出兩名獲獎者: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爾加·托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獎出爐前,兩名獲獎者便榮登NicerOdds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在賠率榜上位列第四,而後者則在十一位。

不知何時,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搖身一變成為了預測最終得主的晴雨表。從往年表現來觀察,其精準度令人感嘆,榜首、或Top 5作家最終奪取獎項的例子屢見不鮮。

那麼,博彩公司是解碼了諾獎背後的規則,還是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被醜聞打出原型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不僅可以讓讀者在腦海中營造出絢麗的畫卷,還能以直擊心靈的方式與其私語,讓讀者靜靜聆聽時代透過紙張發出的尖銳迴響。

去年,瑞典文學院共收到400封舉薦信,最終確定209位作家入選諾貝爾文學獎「最初名單」,換句話說,對該獎項翹首以待的文學愛好者、機會主義者要從茫茫大海中篩選出最閃耀的貝殼,其難度自然不言而喻。

諾貝文學獎有50年的保密期,在50年之內,每一屆入圍名單、入圍短名單、候選名單、候選人等是不可能對外公布的。

在最終花落誰家的謎底揭曉之前,博彩公司競猜到底哪位作家「金榜題名」一直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英國立博Ladbrokes和瑞典全球博彩公司Unibet曾多次在諾貝爾文學獎出爐前,押中獲獎者:2012年莫言位居賠率表榜首,當年的文學獎果然被其收入囊中;2013年,在獎項開啟之前,愛麗絲·門羅在賠率表上的位置迅速上升至前五位;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作家莫迪亞諾也排在賠率表前幾位;2015年的獲獎者阿列克謝耶維奇恰也高居賠率表榜首。

在我們看來,押中諾貝爾文學獎到底誰才是最後的贏家並不簡單,但博彩公司卻似乎掌握了背後的密碼。

解碼文學獎真的僅僅是依靠複雜的機率學、統計學計算出來的嗎?

答案好像並不是。

2017年,勇敢的女性紛紛為自己發聲,全世界開啟「反性侵」浪潮。同年11月,18名女性指控法國人讓·克勞德·阿爾諾對其進行了性侵。值得一提的是,此人正是瑞典文學院院士、詩人卡塔琳娜·弗羅斯滕松的丈夫。受阿爾諾醜聞影響,其妻卡塔琳娜重壓之下辭去了文學院的職務。

事後,由於多名院士非常不滿文學院的應對和處理而離職,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院長莎拉·達尼烏也宣布辭職。至此,文學院只剩11名院士,但是根據文學院的章程,新的院士必須由12名成員投票產生,因而去年停擺一年。

不僅如此,通過本次事件,有外媒調查指出,讓·克勞德·阿爾諾也被報道過此前曾七次提前將諾貝爾文學獎的名單泄漏給博彩公司。

就這樣,享譽世界的諾貝爾文學獎被醜聞打回了原型,讓文學盛宴沾染上了骯髒的細菌。

遮羞布被無情揭開後,諾貝爾文學獎與博彩公司的關係也被曝光在世人面前,原來,二者的關係並不純粹!

文學遲遲歸來

醜聞風波後,此前命中率很高的兩家博彩公司Ladbrokes和Unibet,沒參與今年的公開預測。在這個節骨眼上兩者的動作,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不過,一家名為NicerOdds的博彩公司卻不忘湊熱鬧,將預測的傳統撿起:9月30日,該公司開出今年諾獎的賠率榜,截止10月10日上午10點30分,該榜單上的前五位、預測獲獎機率最大的作家依次是安妮·卡森(Anne Carson)、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瑪麗斯•孔戴(Maryse Condé)、奧爾加·托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柳德米拉·烏利茨卡婭(Lyudmila Ulitskaya)。

而NicerOdds所預測的與今年的最終得主有吻合,也有出入。排名位於前五的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的確奪得桂冠,但不知是否缺少關鍵信息,排名十一位的彼得·漢德克竟然奪得頭籌。

終於,在今年,諾貝爾文學獎與博彩公司洗掉了狼狽為奸的嫌疑,文學獎再也不是由博彩公司「頒發」的了。

為恢復諾貝爾文學獎的聲譽,2019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經歷了一次大調整。評委會中增加了5名外部專家,他們在評選過程中也擁有發言權和投票權。諾貝爾基金會主任海肯斯滕表示,這將證明「評委會已與去年的事件明顯脫離」。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彼得·漢德克從各個方面來講都眾望所歸。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為當代波蘭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她的筆觸將波蘭的歷史命運和現實生活緊密地交匯在了一起,其文字有力地穿透紙張,寫下的每個字母都落地有聲。

她筆下的《雅各書》甚至威脅到了她的生命安全,這部小說糅合了18世紀波蘭和猶太人的歷史,但種族主義者卻認為這本書汙衊猶太人和波蘭國家形象,並指責托卡爾丘克為叛國者,開始對其謾罵,更有甚者給她發去了死亡威脅。一時間,整個國家與其逆行。

如果說奧爾加·托卡爾丘克是一名時代衛士,那彼得·漢德克則是一名個性明艷的審判者。

彼得·漢德克的文學世界天馬行空,以其獨樹一幟的怪誕風格一次次地挑戰著傳統文學,用看似荒謬的方式審判傳統。

其《罵觀眾》全劇沒有故事情節和場次,沒有傳統的戲劇性人物、事件和對話,只有四個無名氏在沒有任何裝潢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謾罵」觀眾,這是漢德克對傳統戲劇的公開示威。

而博彩賠率榜單與最終得主的匹配度,讓我們相信,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終於回來了。雖然這種狀況會持續多久,我們不得而知……

文學獎引燃的經濟

除了帶動博彩業,諾貝爾文學獎就像導火線,還能引爆經濟動脈。

今年,余華等多名中國作家上榜NicerOdds的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其中作家殘雪甚至一度位居第三位,這也讓中國文壇對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異常關注。

在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之前,熱門奪獎人選殘雪的海報便已被各大書商包裝好,「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作家」的字樣格外顯眼。

殘雪筆下的文字,屬於小眾文學,比較晦澀難懂,先前在國內的知名度並不高,因而書商囤積的數量並不多。但有了諾貝爾獎這個由頭,不少書商連忙通知合作的出版社加大印刷力度,並熱火朝天地開啟其作品的預售工作。

在大獎出爐的前一天,湖南文藝出版社所出版的殘雪著作的21部書籍都被瘋狂搶售,而出版社也在緊急加印書籍,並啟動網上預售工作。

至於今年的兩大諾獎得主,彼得·漢德克的大部分作品中譯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出版;而目前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在中國引進出版的僅有《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這兩本書的出版方分別是四川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後浪出版公司。

毫無疑問,這三大出版社將成為此次諾貝爾文學獎在中國的最大贏家。

諾獎公布後,《商界》記者嘗試聯繫上述出版社,均無果後,最終在微博上找到了他們的蹤跡。世紀文景的工作人員坦言:「今晚註定睡不著,同事都在辦公室加班。」

有望厚積薄發的則是浙江文藝出版社,該出版社在幾個月前就將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的兩部作品《糜骨之壤》和《怪誕故事集》版權收入囊中。在諾獎名單公布後,想必該出版社也會為這兩本書忙到昏天黑地。

每年的文學獎出爐,都是各大出版社的狂歡。

在2012年,莫言成為諾獎得主後,大眾對他的興趣一下子也跟著被調動起來,各大文學出版社倉庫中儲存的莫言老版圖書在一夜之間售罄,一時間洛陽紙貴。「莫言親筆簽名書籍」售價竟然高達10萬元。

與莫言簽約的出版社夙興夜寐般地加印書籍,而與莫言沒有合作關係的出版社爭搶版權的戰爭一觸即發。一時間,琳琅滿目的莫言作品宛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各大書城、書店,搶占圖書推薦台的C位。

至於那些無法通過正規渠道分羹莫言紅利的出版社也顧不得吃相,就算沒有爭取到莫言的出版權,也不能錯過「突發橫財」的機會,結果就是導致市面上僅有三四家出版社所出售的莫言作品為合法書籍。對於一夜爆紅帶來的副作用,莫言也消受不起。

去年10月底,北京精典博維文化公司陳黎明在發布會上無奈地透露,「這幾天我一直跟莫言老師比較緊密地接觸,他很無奈也很憤慨。因為,當年的很多朋友都找到他要求再版,或者他不知道的朋友已經在再版圖書了。」

直到2017年底,浙江文藝贏得了莫言紙質圖書的全部作品獨家版權,這場戰爭才暫時落下了帷幕。

不過,得獎為莫言帶來的更多的還是名利場上的光彩。自2006年莫言在中國作家富豪榜上曇花一現後,他的名字便從榜單上消失。但有了諾貝爾獎的加持,其作品的版稅收入一路高漲,他在2012年以2150萬元的戰績位列第二,到2013年,莫言仍穩居第二的寶座。

莫言獲獎就好比蝴蝶扇動了一次翅膀,引起了一系列的聯動變化。

在宣布莫言摘得獎項的第二天早盤,文化傳媒板塊也沾染上了莫言的喜氣,股票市場大面積漲停,漲幅位居所有板塊前三。 股民們為買進「莫言概念股」削尖了腦袋。

與莫言關係匪淺的新華傳媒一連三天股價上漲,累計漲幅超過9%。 該公司與上海文藝出版社為合作關係,而後者在諾獎出爐前,便集中出版了11部莫言的作品系列。

今年也不例外,熱門奪獎人殘雪的走紅,讓中南傳媒也嘗到了甜頭,該公司由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湖南盛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起設立,昨日,中南傳媒股價果然高開。

另一方面,莫言的故鄉山東高密,其旅遊業也一炮而紅,莫言舊居也成為了一處景點。平心而論,這座位於山東半島的城市,雖然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卻並不是旅遊的好去處。但對於遊客而言,莫言舊居「錦鯉」的屬性遠遠大於其旅遊景點的定位。

為了沾沾莫言老師的「文氣」,有遊客打起了舊居牆面的主意,甚至挖起了莫言的「牆角。」只見這邊廂牆角的磚頭被挖走一塊,那邊廂牆皮被摳掉一點,完整的牆面由於遊客的到來變得支離破碎。

結語

網際網路時代,有關諾貝爾獎得主的細枝末節都會被一一曝光,並被形形色色的直接利益相關者無限放大。放大後,有的,可以滿足社會的正常需求;有的,卻因為迷信或是強行搶灘蛋糕,變得扭曲和猙獰。

博彩行業的出現,讓原本遙不可及的諾貝爾獎演變成為了一場全民狂歡,每個人都可以對「種子選手」評頭論足,並通過博彩的方式參與到這場盛典中。無論是大洋另一邊的美國總統選舉、體育賽事……博彩的觸手可以將普通大眾的參與度推向高潮。

但,博彩一旦滲透到獎項或賽事本身,也就變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