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夜郎古國——新晃侗族自治縣

2019-06-25     丹楓飛雲

美麗的夜郎古國——新晃縣

新晃 [huàng]侗族自治縣,隸屬於湖南省懷化市,位於湘西中低山丘陵西部,西接雲貴高原,東連芷江,西南北三面與貴州毗鄰。總面積150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總面積的84.22%,最高峰天雷山海拔1136米。境內溪流眾多,形成許多溪谷平地。全縣轄9個鎮、2個民族鄉,縣政府駐晃州鎮。2015年新晃人口約27萬,其中侗族占80.13%。 新晃森林覆蓋率達67.5%,右旋龍腦樟呈群落分布,是中國大陸僅有的右旋龍腦樟種源地。礦產資源較多,其中鉀長石儲量9億噸,重晶石儲量2.8億噸,為全國特大型礦床,被譽為「中國鋇都」。農副產品產量較大,是「中國湘西黃牛之鄉」和湖南省煙葉生產基地縣 。歷史文化特色濃郁,在秦漢時期屬夜郎國治地,唐貞觀八年設夜郎縣,歷時108年。侗文化、夜郎文化積澱厚重,原始稻作文化、儺文化保存良好。儺戲「咚咚推」已入列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縣城是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

建置

夏、商、周時,新晃為禹貢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期屬楚,秦屬黔中郡。

西漢為武陵郡無陽縣。東漢屬武陵郡辰陽縣,三國屬荊州武陵郡舞陽縣,

晉至南朝宋時因之,南朝梁時屬南陽郡龍標縣,隋時屬沅陵郡龍標縣。

唐貞觀八年(634),析龍標置夜郎縣。

天授二年(691)析夜郎縣置渭溪縣,渭溪縣治在今老晃城。

長安四年(704),改夜郎、渭溪二縣置舞州。

熙寧七年(1074),以唐潭陽縣地置盧陽縣,縣地屬沅州盧陽縣。

清乾隆元年(1736)沅州升府,置芷江縣。

嘉慶22年從芷江縣劃出六里置晃州直隸廳,屬辰沅道。

民國二年(1913年)廢廳置晃縣。

1956年12月5日,成立新晃侗族自治縣,

1998年5月懷化撤地設市,新晃縣隨屬懷化市至今。

風景

夜郎大峽谷

夜郎大峽谷位於湖南省新晃縣方家屯鄉與貴州省萬山特區高樓坪鄉交界處,地處雲貴高原苗嶺山脈東延末端、雪峰山脈以西、武陵山脈以南的結合部。距新晃縣城8公里,是一條跨省大峽谷。峽谷全長15公里,谷底展寬不足30米、山谷直接切割深度300—400米,有「三十里幽谷,三十里畫廊、三十里世外桃源」之美譽。峽谷內主要有千步雲梯、夜郎王峰、雙獅護王、駱駝峰、犀牛峰、玉柱峰、三炷香等景點。由於沿途落差較大,是漂流的絕佳去處,堪稱中國跨省第一漂。

夜郎古樂城

新晃夜郎古樂城又名夜郎古都、黃家壠森林公園,位於縣城東部,與中心城區僅一水之隔。景區占地面積 夜郎古樂城 8000畝,丹霞地貌,坡度舒緩,最高山峰海拔403.6米,最低海拔305米。主要由大前門、浣紗湖、竹王祠、夜郎王宮、王印塔、皇家動物打鬥場等景點組成。公園森林茂密,遮天蔽日,數十座山巒連綿起伏。

龍溪古鎮

龍溪古鎮,位於縣城西北龍溪河與潕水河交匯處,古鎮建築整體布局縝密,工藝精湛,格調清新,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儒道學思想和融通吐納的民族特點。 貢溪溶洞 貢溪鄉距縣城53公里,地處雲貴高原邊沿,湘黔兩省交界,地勢險峻,峽谷幽深,由於雪峰古陸端喀斯特徒坎地貌形成的溶洞群千姿百態、星羅棋布,延綿數十里,據考古學者初探,溶洞中發現了70萬年前的犀牛、馬、羊、熊等大群古動物化石。涼傘公母岩 新晃侗族自治縣涼傘鄉西北角的涼山嶺上,屹立著兩座巨石,一座上面寬大下面窄小,像一個撐著雨傘的巨人,肅立峰頂;一座像一位美女立於峰頂側面的懸崖之上。人們叫它們為公岩、母岩。

教育

新晃縣第一中學

新晃縣第一中學是懷化市示範性全日制高級中學,也是新晃縣唯一一所公辦高中。已有70餘年的辦學歷史,其前身為「晃縣縣立初級中學」(1939年)。學校先後更名為湖南省晃縣初級中學、新晃侗族自治縣初級中學、新晃縣第一中學、縣直屬中學、新晃縣民族中學。1958年增設高中部,1996年恢復新晃一中校名。為便於與外界交流,1999年建校60周年,學校又恢復「新晃縣第一中學」校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lpcimwBvvf6VcSZbc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