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傳承600多年的傳統民俗活動——佛山秋色將如約而至。秋色年年行,你知道,30年前的秋色是怎樣的?這些珍貴老照片,帶你認識一個流光溢彩的佛山秋色。
秋色起源
據《佛山秋色》林明體記載,相傳明朝永樂年間的一個豐收的秋天夜晚,一群兒童用茭筍殼搏成一條小型的「龍」,在龍身上遍插香火,以竹杆為把手,穿街過巷游舞,口呼鼓樂聲,直至深夜而罷,這樣連續游舞了多晚。
1988年秋色之孩童耍樂舞草龍
兒童舞「筍殼龍」(俗稱「火龍」)的活動被成年人所讚賞,人們便把舞龍變成了一種有意識的秋色文化娛樂活動。後來,人們用各種材料製成各種貢品參加遊行,慢慢地,遊行隊伍中還增添了舉旗、提燈、耍獅、文藝表演、雜技武術、抬擔肩挑叫賣等等繁多項目。
2009年秋色巡遊舞龍(圖自佛山檔案)
明清時代,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農業都十分繁榮,有「商務為天下最」「全國四大聚」的美譽。集戲劇、音樂、舞蹈、雜技、美術工藝於一體的佛山秋色,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成為有廣泛群眾性的漢族民間娛樂習俗。
二三十年代的秋色巡遊
秋色藝術新階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秋色藝術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數十年來,多次舉辦大型秋色賽會、秋色藝術展覽、秋色大巡遊等影響深遠的活動,先後到多地展出,所到之處,觀眾對精奇巧妙的傳統民俗藝術讚嘆不已。
佛山的秋色工藝品,先後赴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泰國、韓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舉辦展覽。
1982年秋色賽會巡遊隊伍在祖廟路
1988年秋色之飄色——《飛向太空》
1988龍年秋色之嗩吶隊
在80年代,像生秋色也是做得栩栩如生!
1988龍年秋色之台面秋色開刀魚
1982年秋色賽會之台面秋色豬肉檔
1982年秋色賽會之台面秋色仿真酒肉
秋色項目豐富
佛山秋色項目豐富,多彩多姿,集工藝美術、舞蹈、雜技等於一體。秋色藝術含秋色工藝品和秋色表演藝術兩大類,按表現形式來劃分,分為燈色、車色、馬色、飄色、地色、水色、景色七色;
以玲瓏剔透的秋色燈出現於秋色賽會的,稱之為「燈色」。
以反映自然景物或社會生活的各種像生秋色工藝品,如蔬果、魚類、食品、花卉、樹木、器皿、石山、人物、動物等,謂之「景色」。
1988龍年秋色之擔頭秋色像生《塘虱魚》
表演以水為意境的各種舞蹈,如舞龍、採蓮船、陸地行舟、旱地扒龍船等等,謂之「水色」。
1988年秋色之水色 花舫—艇仔粥
觀之為花車彩架,稱之為「車色」,民間俗稱「車心」。以男少年扮飾古裝戲劇中的女性人物。
1982年秋色車心貂蟬拜月
表演者以駿馬代步,扮演英雄故事者,稱之為「馬色」。
以「飄」或「挑」的高空技藝扮演故事的謂之「飄色」。
1988年秋色《夜戰馬超》
以步行化裝表演雜劇活報劇或高蹺等故事雜技者稱為「地色」。
佛山秋色於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起,佛山秋色巡遊定為一年一次。2019廣東(佛山)非遺周暨佛山秋色巡遊活動將於10月31日熱鬧開鑼,持續至11月4日。而大家最關注的秋色巡遊將於11月1日、2日一連兩晚,在禪城區祖廟歷史文化街區上演。
佛山秋色將臨
你期待嗎?
來源:佛山市文廣旅體局、《佛山秋色》余婉韶、《佛山秋色》林明體、佛山檔案、1982年《秋色賽會》、佛山新聞網、佛山發布
編輯:肖婷英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