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潯、胡穎
蓋上了新房子,養起了雞和牛,鼓起了錢袋子,從村裡的貧困戶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養殖達人,吉安縣鳳凰鎮康家村貧困戶王新祥這幾年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前幾年想都不敢想能有這樣的好日子。」正忙著給8個雞棚喂食加水的王新祥喜滋滋地說。
王新祥從小家庭困難,初中還沒畢業就輟學外出打工了。因為文化水平不高,沒有門路和技術,打工只能勉強餬口,結婚生子後,生活情況越來越窘迫,每次孩子開學就是最捉襟見肘的時候,經常為了學費發愁。2014年,王新祥被列為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隨著扶貧政策的東風吹入康家村,在幫扶幹部的傾情幫扶下,王新祥藉助溫氏養雞產業在鳳凰鎮發展的優勢,投身肉雞養殖行業。沒有初始啟動資金,王新祥就利用東拼西湊的幾千塊錢,租了其他村民家的雞棚,開啟了他的養雞之路。資金的壓力和投資的風險像塊巨石壓在王新祥的心頭,激勵著他不斷前進。飼養過程中,他主動向溫氏公司技術員學習,走訪周邊養殖戶討教養殖技術;家裡和雞棚兩邊跑不方便,他就帶著老婆孩子,吃住都在雞棚。
一年沒日沒夜的辛苦令他收穫頗豐,當年年收入就超萬元,這一轉機緩解了他的壓力,也使他信心倍增,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2015年,王新祥果斷決定擴建一個標準雞棚,將養殖規模翻了一番,年出欄肉雞2萬羽。
擴大規模後,王新祥又開始養殖閹雞,但是由於缺乏飼養與潛伏病防治的經驗,當年病死了肉雞3000多羽,虧損近萬元。受到打擊的王新祥有點心灰意冷了,這時與王新祥結對的幫扶幹部看在眼裡,鼓勵他吸取教訓,多學技術,看準路子就要勇敢地堅持走下去,而且還要他發展規模養殖。之後王新祥又租了兩個雞棚,一邊虛心向溫氏公司的技術人員學習,一邊自己努力鑽研飼養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成了村裡有名的養雞能手。2016年,王新祥順利脫貧。
現在王新祥管理著8個雞棚,飼養肉雞4.8萬羽,年獲利近20萬元。肉雞養殖規模基本成型後,閒不住的王新祥又開始發展起新產業——養牛。在他新搭建的牛棚里,王新祥難掩內心的喜悅:「現在養雞的收入基本穩定了,所以我又買了30頭牛,明年就能出欄!」
靠自己勞動致富後,王新祥還要帶動村民致富。他一直努力學習和借鑑周邊村子的產業發展經驗,希望進一步擴大自己的養殖規模,為同村的村民提供一些工作崗位。在脫貧致富的路上,王新祥越走越寬、越走越有幹勁,他以政策保障為基石,以刻苦勤奮為助力,全速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_s5qG8BUQOea5OwgDJ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