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遠山和葉
出處| ins生活原創
娛樂圈天天塌房,怎麼也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塌到于謙這裡。
傳言江湖上有這麼一句話: 「你可能不愛聽相聲,但你一定會喜歡上于謙。」
畢竟在觀眾眼裡,謙大爺這人可真是太有意思了,表面上是一個抽煙、喝酒、燙頭的相聲演員。
背地裡卻是開著動物園、養著馬場、玩著古玩的中國搖滾協會會長。
愛大爺的人有很多,郭德綱愛他一路同舟共濟20年的付出,德雲弟子們愛他亦師亦友的寬容豁達,而觀眾愛的是他瀟洒快意的人生態度。
可誰都沒有想到,這樣一個人見人愛、對誰都挺夠意思的于謙,私底下對媳婦兒卻是這種嘴臉。
01
前段時間,于謙和妻子白慧明一起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
一開始,謙嫂就說了來參加節目的目的,「是時候該過過二人世界了。」
確實,這些年來,我們天天能在電視上看見謙大爺,但對於謙嫂來說,兩人相聚的日子真的是屈指可數。
能在一個遠離俗世的地方共處一室,心無二事,可以說完美滿足了謙嫂的心愿。
然而,想像很美好,現實卻啪啪地打謙嫂的臉。
剛抵達住處,面對著大堂堆積如山的行李,謙嫂面露難色,小心地對於謙暗示道,「任務還是很重的。」
換做是吳京,肯定不用謝楠吩咐,立馬就行動起來了。
可是我們謙大爺,充耳不聞,眼睛都沒往行李那兒瞟一眼,撿了一雙舒服的鞋就坐下了。
於是,謙嫂無奈地笑了笑,開始一個人樓上樓下地搬行李,收拾東西。
當謙嫂忙得跟個陀螺一樣時,好傢夥,謙大爺已經在大堂擺開茶具,開啟神仙生活模式了。
面對謙嫂「衣櫃太小放不下東西」的訴苦,謙大爺更是連一個眼神都懶得給,只是隨口回了一個,「是。」
看到這裡,也許很多人會覺得于謙粗心大意、聽不懂話外之音,但他接下來的表現,屬實讓觀眾上頭。
謙嫂想幹嘛,謙大爺完全不關心,到了賣魚竿的地方,拉著老闆聊得是熱火朝天。
一旁的謙嫂顯然是插不上話的,剛開始她還在屋裡坐著看于謙跟老闆熱聊。
後來發現在自己已經被徹底無視後,謙嫂只能尷尬地走出店門,站在大街上一臉茫然。
說好的二人世界呢?感情光您謙大爺一個人樂呵呢!
這還不算完,最令人辛酸的一幕來了。
兩人好不容易一塊出去玩,于謙自己在前面走,讓謙嫂在後面一路小跑著追,頭都不回。
而當謙嫂想要去簽于謙的手時,大爺居然舉著手機躲開了……
一次可能是巧合,於是,我們樂觀可愛的謙嫂又追著去牽了第二次手。
沒想到,這次大爺一擼袖子又給躲過去了……
結婚都20年了連牽個手的默契都沒有嗎,彈幕一片心疼謙嫂,「大爺,你回頭看看你老婆吧!」
最令人生氣的名場面還在後頭。
謙大爺的乾兒子孟鶴堂和師弟孫越來做客,提議一起去采筍。
這邊吳京和謝楠親親熱熱兩口子跟著一起去,那邊于謙問都不問謙嫂一句,轉頭帶著乾兒子就走了。
一臉期待跟著出門的謙嫂看著老公遠去的背影,滿臉疑惑,「不帶我嗎?」
結果,于謙轉頭沖謙嫂撂下了一句,「發香菇用那個五六十度的水,還要化肉。」
不帶老婆出去玩也就算了,還吩咐老婆做事……這也太過分了!
原本觀眾想看的是于謙兩口子婚齡20年的夫妻生活,結果看到的卻是于謙跟朋友玩兒得不亦樂乎,而謙嫂卻變身留守妻子。
她拿著書裝模作樣打發時間,站起來擺弄擺弄桌上的盆栽,時不時到窗邊瞧瞧動靜……
謙嫂的孤獨寂寞溢出了螢幕,看得人格外窒息:
跟于謙做朋友是挺快樂,但看于謙當老公簡直想打他!
02
有觀眾忍不住質疑:這樣的婚姻,到底是怎麼過下去的?
其實,最初于謙和謙嫂的相處模式不僅並非如此,反而還分外甜蜜。
22年前,于謙28歲,還不是謙嫂的白慧明才19歲。
兩人在一個劇組相識,于謙是演員,白慧明則是個一時興起跑來體驗生活的群演。
說來也巧,劇組那麼多的女孩,于謙偏偏只在人群中看到了白慧明。
就是這一眼,讓快到而立之年的于謙失了魂,對白慧明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那時候,于謙眼裡、心裡裝得全都是白慧明。
每次提起這段過往,白慧明臉上總是掛著甜甜的笑,因為曾經的美好是真的能甜掉牙。
剛結婚時,她說一聲「餓了」,于謙就立馬給她煎一盤雞蛋,然後,兩人一起窩在被子裡吃。
這是屬於貧賤夫妻的浪漫,荷包里沒錢,但心裡卻裝滿了愛。
只可惜,在這段婚姻里,這樣的回憶是屈指可數的。
隨著于謙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他變得越來越忙,說走就走,有時候都不需要理由。
忙到白慧明生孩子時,他不在;忙到白慧明坐月子時,也只能一個人。
「他不是我一個人的于謙,是全國人民的于謙。」
白慧明總是拿這個理由來自我安慰,但個中心酸怕是只有自己知道吧。
這些年來,白慧明一個人帶孩子、操持家,還要替于謙照管著徒弟們的生活,幫他打理著動物園和馬場,任勞任怨。
她本以為能借著節目的機會,過過二人世界,兩人就會甜蜜如初。
可現實是,台上妙語連珠的于謙,到了白慧明這裡卻惜字如金。
兩個人坐在一起各玩各的,她不主動找話題,對方就仿佛消失了一般。
白慧明這才發現,兩個人的孤獨,遠比一個人的孤單更可怕。
白慧明再一次安慰自己:相聲演員回了家,哪有對自己家裡人還使包袱的。
可是,當聽到吳京和謝楠說起他們早上的小打小鬧時,白慧明眼裡還是掩飾不住的羨慕。
她知道,這是夫妻之間的情趣,而她想要的正是這種情趣。
那于謙是缺少情趣的人嗎?顯然不是。
把玩兒當成人生正事,認為玩兒比天大的于謙,怎麼會沒有情趣呢?
只不過,對於于謙來說,結婚需要白慧明,生孩子需要白慧明,家和動物園需要白慧明……
但在玩兒這件事上,不需要白慧明,他的快樂在別處。
對於這件事,白慧明不是沒有抱怨過:
「你在家也是招待朋友,你出去也是三五好友。」
「這不是二人生活,我們的生活里老有別人。」
她給了于謙足夠的包容,但于謙卻沒有給她想要的溫柔。
白慧明與于謙,像極了現代社會無數對夫妻:缺席的丈夫+被遺忘的妻子=一個沉默的家。
03
郭德綱對謙嫂的評價是—— 一個忍耐的表演藝術家 。
如今想想,恰如其分。
于謙與白慧明的婚姻,可不就是一個人視而不見,一個人忍了又忍嗎。
在於謙眼裡 ,白慧明不會生氣,不會計較,從來賢惠,一直懂事。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私底下白慧明會跟別人抱怨,二十多年了他都沒記得一次倆人領證和結婚的日子。
「我不在意這些儀式感的東西。」白慧明說。
但其實,白慧明不是不在意,相反,她其實非常注重儀式感。
最新一期節目的錄製恰逢于謙過生日,之前每年他的生日都趕上相聲最忙的時候,所以白慧明二十年來一直沒機會單獨給他過生日。
這次終於能有機會,白慧明決定為給於謙製造一點驚喜和浪漫。
不怎麼擅長做飯的她親手過做了幾道菜。
甚至,還從頭學起給於謙做了個生日蛋糕,並配上了一封長長的手寫信。
吃著白慧明親手做的蛋糕,讀完她的紙短情長,于謙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蜜月期,感動良久。
你看,愛情如果吝嗇於表達,那對方永遠都不會知道你有多愛她。
愛不愛,只有做了才能知道。
還記得那個曾經對全國觀眾說,「夫妻間最好的關係是變成彼此睡在上下鋪的兄弟」的思文嗎?
今年,她真的和老公程璐變成了兄弟他——他們離婚了。
理由很簡單,沒有出軌,沒有家暴,沒有飛黃騰達後的變心……
只是因為當思文需要程璐時,程璐永遠都是愛情呼叫轉移狀態。
到了這一步,思文才意識到一個問題: 她不是嫁給 了程璐,而是嫁給了孤 獨。「在過去的一年裡,真的很波折,我生病手術,姥姥、父親相繼離開,在最脆弱的時候希望有程璐在身邊,有人能說說話。
但那段時間,程璐是最忙的,一連幾個月的封閉式創作,甚至連打電話的時間都沒有。手術我自己去做,也一個人熬過了那段時間。
我從手術室被推出來時,程璐來了20分鐘說,你啊看起來挺好,沒事了的話byebye。」
捫心自問,他們也不是沒有感情了,曾經識於微時,又一路風雨兼程地走來,他們的感情早已超出了愛情。
只不過,越是篤定的婚姻,越是讓人容易忽視。
就像于謙與白慧明一樣。
于謙當然愛白慧明,他會在自己不吃晚飯的情況下,親自下廚為對方做愛吃的蔥爆羊肉;更會因為對方精心準備的蛋糕,感動得說不出話。
只是兩個人相處太久了,婚姻長跑太久了,於是習慣了把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
他 不是不愛了,只是不會愛了。
04
現實中,不乏一些人認為,都老夫老妻了還講究什麼,湊合過就行了。
然而,結婚多年就是讓婚姻變成一潭死水、一塊墳墓的理由了嗎?
不,那只是在婚姻中不作為的人,在給自己找藉口罷了。
有一對比于謙夫婦婚齡還大了十年的夫婦,就給我們生動地詮釋了什麼才是婚姻該有的樣子。
這對夫妻就是張國立和鄧婕,結婚已經三十年了。
要說于謙是全國人民的于謙,那張國立更稱得上是全國人民的張國立了。
結婚多年,張國立也因為工作的繁忙和各種不可抗因素,在與鄧婕的婚姻中缺席嚴重。
但不同的是,只要回到家,張國立就是鄧婕一個人的張國立。
忙完工作深夜才歸來的張國立,沒有如尋常男人一樣,倒頭就睡。
而是坐在桌前陪鄧婕一邊吃宵夜,一邊聊天,開口第一句話就是:
「你給我講講,你下午怎麼過的?」
一個男人有沒有把你放在心上,根本不需要你去猜,一言一行都會讓你感受得到。
鄧婕喜歡唱歌,張國立就陪著她唱歌,還不斷輸出各種「彩虹屁」給鄧婕打call,哄得鄧婕開心得像個孩子。
說來,兩人的興趣愛好並不相同,就拿音樂來說,鄧婕喜歡流行音樂,而張國立喜歡聽京韻大鼓。
但當鄧婕說「你別放京韻大鼓,放音樂」時,張國立馬上就給鄧婕換了音樂。
我的喜好很重要,但你也喜歡更重要,這是張國立對鄧婕的態度。
在家裡這片小天地里,張國立就全由著鄧婕,讓她開心、讓她高興最重要。
最讓人感動的是,鄧婕過生日時,張國立精心準備了一幅鄧婕畫像的拼圖作為禮物。
這份拼圖是他跪在閣樓的地板上,一塊一塊,拼了幾天才拼好的,可謂是誠意十足。
最後,張國立還給愛花的鄧婕送上了自己親手包的鮮花。
雖然包的時候不小心扎破了手指,但看到老婆滿意的笑容,他就滿足了。
雖然生活終將會歸於平淡,但只要有心,總會有人願意用儀式感來讓婚姻變得更加新鮮。
看完了張國立和鄧婕的婚姻,我們終於承認了這些事實:
婚姻原本是兩個人的修行,只靠妻子一個人去努力是萬萬不能的;
一個願意用心去經營婚姻、努力去給婚姻保溫的丈夫,才是婚姻最有力的保障。
丈夫的態度,決定了婚姻的溫度。
仔細想想,張國立做的這些,大多數男人其實只要稍微用點心,也都能做到。
只不過大多數男人,都是想盡辦法在婚姻里偷懶:
上司一條消息就立馬閃人,朋友的一個電話就隨叫隨到,而對於妻子小小的需求卻可以無限延長;
工作事業很重要,朋友應酬很重要,唯獨妻子不再重要;
只要不到離婚的那一步,永遠都可以粉飾太平;
……
這樣的男人也許能偷懶一時,但絕不能偷懶一輩子,因為婚姻從來就沒有不勞而獲這一說。
希望謙大爺以後能長點心,對謙嫂多一點關心和付出。
也呼籲所有男人,對自己的老婆也上心一點:
既然結婚時說過會愛她到永遠,那就記得把愛付諸於行動,只有做了,才算愛。
願這世間每一對夫妻的白頭偕老不是只有白頭,還有十指緊扣到最後一刻的溫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VQk6XUBjdFTv4tAtoz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