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這個鄉鎮因「河」得名

2019-11-30   亳州身邊事

淝河鎮位於譙城區南部39公里處,東與古城鎮為鄰,北與雙溝鎮隔河相望,也是譙城區的南大門,因為是西淝河的源頭,所以得名「淝河」。

  據傳,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分封天下,宋國也就是現在的阜陽,湯國就是現在的亳州,兩國聯姻的時候,湯王把他的女兒嫁到宋國,然後修了一條宋湯河,在西淝河和宋湯河的交界處,形成了一個渡口碼頭,後來成為人聚居的地點,發展成淝河集。

  在歷史上,淝河鎮也有很多經典的歷史典故,其中,王莽趕劉秀的故事,有一段就發生在淝河鎮的王營寨。

  在解放戰爭和抗日戰爭的時候,淝河作為一個邊區交界處,也曾經建立了幾任政府。解放以後,歷任初級社、淝河大公社, 最後劃歸雙溝區。

  1992年,撤區並鄉以後,一個嶄新的淝河鎮誕生。淝河鎮現有10個行政村,人口5.2萬,耕地10萬畝,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在經濟發展方面,淝河鎮利用譙城區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2015年,發展果桑種植2800多畝,2017年,又利用省里和市裡的林業產業扶貧政策引導貧困戶種植髮展果桑400畝。

  歷史上,淝河鎮種桑養蠶的歷史悠久,也是亳桑皮的原產地。在淝河桑姓人口有4600人,以「桑」命名的村莊就有十來多個,比如桑寨、桑堂、桑李莊、桑瓦房等。

  目前,淝河鎮正著力打造以果桑種植為主的特色產業,打造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的特色小鎮。

來源:亳州廣播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