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國巨石總裁張毓強:立足全球方能立於不敗

2019-12-30     浙江在線浙商網

浙江在線12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劉剛 夏丹)每一位浙商的故事都可以寫一本書,而張毓強「這本書」特別不一般。

張毓強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央企骨幹企業總裁,他所操盤的「中國巨石」是央企中國建材集團旗下一流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玻纖產量全球第一;另一個則是民企掌門,他一手創辦的振石控股集團是百分百的優質民營企業,旗下擁有風電、特鋼、物流等多個產業。「巨石」和「振石」的總部都在桐鄉,頻繁往來於兩種所有制企業之間的張毓強戲稱:已習慣了每天「腦筋急轉彎」的生活。

一手央企,一手民企,「一心二用」的張毓強的確是有驕傲的資本。這些年來,無論是「巨石」,還是「振石」,都交出了出色答卷。即便是在「有很多困難」的2019年,「各項指標都完成得很好」,這不由得讓人好奇,張毓強究竟是怎樣做到的?

困難很多但沒被壓倒

記者:2019年過得怎麼樣?

張毓強:總體來說,無論是「巨石」,還是「振石」,2019年過得都比較充實。確實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沒有被這些困難壓倒。

記者: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張毓強:2019年最大的困難還是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振石」在海外有很多投資,碰到一系列挑戰。「巨石」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玻纖市場需求發生變化,一是全球市場中低端產能過剩,二是汽車行業處於調整期,對玻纖需求下降。但是,我們還是從容走過來了,年初制定的各項指標完成都很好。

記者:「巨石」和「振石」都對美國有出口,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大不大?

張毓強:有一定影響,但總體應對還是比較自如。2019年6月「巨石」美國工廠投產,所以今年5月美國加征關稅後,美國工廠反倒是機會來了。當然,短期內也有一些挑戰。現在我們一方面跟美國工廠所在州政府、甚至聯邦政府提出要求,另一方面自己也想辦法克服困難。希望未來這些方面會有好轉。「振石」也有些產品出口到美國,通過海外布局進行了調整,基本可以化解。

中國巨石集團生產車間。 拍友 曹海根 攝

看國際化要有大視角

記者:所以,其實海外布局對「巨石」「振石」應對目前挑戰是很關鍵的?

張毓強:是的。在「走出去」上,我們布局得早,所以現在就比較主動。實際上,很多問題你要想到前面,要為明天和後天做準備,真的等到問題來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

記者:您最初決策海外布局的時候,是出於什麼原因?

張毓強:我們很早就形成了一個理念:先建市場,後建工廠。市場到一定規模後,就要考慮能不能在海外建廠。實際上,客戶總是希望供應商越靠近越好,因為物流成本會更低、安全性更好、更能叫得應。促使我們海外建廠的原因還有一點,很多年前我們就意識到,當海外市場比重越來越大,遇到貿易壁壘怎麼辦?這一點,即便我們自己不想,我們的客戶也會這麼想。

基於上述考慮,所以我們比較早考慮海外建廠。一開始「巨石」在埃及建廠,還是在「治病」,因為歐盟搞了反傾銷。但是美國建廠就走在前面了,是「防病」。

記者:現在「巨石」已經是一家國際化企業,回過頭再看,你對「走出去」有什麼新感悟?

張毓強:謝謝!我認為,國際化是對一家企業最大的褒獎,也是全面衡量一家企業成長的最重要指標。什麼是國際化?國外沒有工廠、沒有團隊,這不叫國際化,用外國人、外國的資源,最後還讓外國人佩服你,這才是國際化。

看待國際化的必然,要有大的發展視角。中國市場很大,但放在全球市場中去看,本身也是有限的,中國製造業這麼大產能,不能全部靠國內市場來解決,國外市場不能丟,而且要加大以外供外的比重。對一家企業來說,「走出去」肯定有很多困難,但戰略上一定是正確的。「走出去」要到人多的地方,有人才有市場,才有未來。

記者:能給準備海外建廠的企業一些建議嗎?

張毓強:要清楚自己強項在哪裡,對方的文化、制度特色是什麼。每一個國家都不一樣,要去進行反覆論證和比較。

市場洗禮讓企業升華

記者:今年有不少企業都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你怎麼看?

張毓強:企業遇到困難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這些困難,要麼是已經看到了卻沒能力解決,要麼就是沒有能力看到。我不認同這些困難和2019年有直接關聯。同樣的產業,同樣嚴峻的市場環境,不同企業消化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降價後還能生存,有的就只能關門。好企業每接受一次市場壓力,都會得到一次升華。不要簡單地去看它今年賺了1元錢,明年只掙了8角錢。因為它的抗寒能力也許是更強了,畢竟它又經歷了一次市場洗禮。

記者:能說得再具體一些嗎?

張毓強:企業要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堅守創新,堅守實業,這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要堅持做下去,做下去了就會有價值。

從E6系列玻纖產品開始,現在「巨石」無論技術、裝備還是產品,都是世界玻纖產業的引領者,這一點是業內公認的。特別是生產效率,2019年我們是人均400噸,國際水平是200噸,2020年我們可以達到500噸,這就是競爭力。但我們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裡,和全球玻纖行業巨頭相比,我們在戰略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上還有差距。

記者:「巨石」發展得很好,但人們也可能會說,因為「巨石」是央企,在融資等各方面都有優勢?

張毓強:央企和民企確實不一樣,我一個人兩種身份,也經常是「腦筋急轉彎」。但是我不同意企業發展取決於所有制。從最早鎮辦企業開始,我其實體驗過所有企業所有制形式,一個體會:各有特點,要優勢互補。「巨石」和「振石」發展都不錯,恰恰能夠印證我的觀點。

踏踏實實做好自己事

記者:剛剛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浙江經濟發展做了分析和部署,您怎麼看明年的形勢?有什麼布局打算?

張毓強: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也許會更大。但是,「振石」和「巨石」都會比2019年更好,會有更大的機會。因為我們已經做了很多準備,所有準備都是為困難而做。「巨石」2019做了大量結構調整,包括產品結構、提質降本,海外布局加速推進——美國工廠全面投產,印度項目加快建設。「振石」的話,我們抓住了全球風能市場快速擴張機會,明年可能會有成倍增長,不鏽鋼產業在印尼建廠,明年3月將會投產。所以說,對我們來說,2020年是抓機會的一年。

記者:希望政府如何支持企業發展?

張毓強:希望扶大扶強扶優,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在經濟發展中,企業生生死死很正常。但是,我相信,「小而精」「小而特」的企業不會死,死的一定是「小而全」。德國、日本都有一大批優秀中小企業,中國經濟也要培育發展一大批這樣的企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S8VXG8BMH2_cNUgwg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