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王莽的奇葩事,王莽篡權的那些事。

2019-09-13     屁香屁香的史料館

王莽是西漢史上的一朵奇葩,出身豪門,地位尊貴。

家族中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數十人為將軍列侯,他的叔伯兄弟一個個過著聲色犬馬、侈豪靡爛、醉生夢死的生活。而王莽卻過著獨守清凈,生活簡樸的生活。

他謙恭儉樸,對外禮賢下士,傾身接物;對內尊崇諸位叔伯,奉養寡母、寡嫂,撫育亡兄遺子,至仁至孝,勤奮好學,年未弱冠,已博學多才,更兼有非凡的智力、過人的辯才。十七歲辭別母嫂,跋山涉水,趕赴沛郡,拜在儒學泰斗陳參門下,苦研儒學。

王莽以他的才氣、學識、品行和人格魅力征服了身邊的所有人——包括手掌國家權柄的大伯父王鳳。王鳳時任西漢大司馬,權傾朝野,非常稀罕這個侄子,鄭重其事地把他推薦給了自己的妹妹王政君及妹妹的兒子劉驁。劉驁,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風流天子漢成帝。

漢成帝建始十一年(公元前22年),劉驁任王莽為黃門郎,不久,又擢升其為射聲校尉。黃門郎,又稱黃門侍郎,即在宮門之內工作的郎官,由於宮禁的大門為黃色,故名。秩六百石,掌侍從皇帝,傳達詔命,相當於皇帝的秘書,是份很有前途的職業。

射聲校尉,漢代八校尉之一,所謂射聲,指射箭時不用眼觀,但憑聞聲辨風即能射中,即善射之意。秩比二千石,領兵七百人,守候在皇帝身邊,隨時聽從皇帝詔令,是皇帝親信的象徵,地位尊貴。王莽的行為卻愈加恭謹。

將所得資財毫不吝惜地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自己過著清貧的生活。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朝野對他好評如潮,他的名聲甚至超越了他所有大權在握的叔伯。漢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在朝中許多知名人士的薦舉之下,王莽又晉升為新都侯、騎都尉及光祿大夫、侍中。

王莽一如既往的謙遜,兢兢業業地工作,經常出現在田間地頭,和百姓促膝談心,體恤民情,做老百姓的貼心人。

漢成帝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的叔父王根年老辭職,正值盛年(38歲)的王莽順理成章地接任大司馬一職,該職是掌管軍政和軍賦的最高官職,亦即全國最高軍事長官,後又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

王莽成了王氏家族的領軍人物,西漢王朝就此開始進入了他的軌道。用一句詞來形容就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然而王莽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的時候,漢成帝劉驁掛了。最難消受美人恩——44歲的劉驁實在消受不起趙飛燕、趙合德兩姐妹的美人之恩,精盡人亡,一命嗚呼。

繼位的是劉驁的侄子劉欣,史稱漢哀帝。漢哀帝荒唐比起劉驁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喜好男色,董賢。二人同輦而坐,同車而乘,同榻而眠。

劉欣和董郎同塌而眠,劉欣醒而董郎尚在酣睡中,劉欣要起床,董郎卻枕著他的衣袖。為了不驚擾董郎的好夢。劉欣命人拿來剪刀,斷袖而起,這就是成語——「斷袖之癖」的由來。

劉欣上台不到一年,王莽便辭職不幹了。王莽大門不出,二門不入,安分謹慎,修心養性,安閒度日,轉眼就是三年。

王莽的次子王獲,不知怎麼的,把府上的一個奴婢給弄死了。按照當時的法律,奴隸等同於牛馬,奴隸的主人是可以隨便處置奴隸的。然而王莽卻不這麼認為,他說奴隸也是人,殺人者必須償命!王獲只得認罪自殺。消息傳出,舉世譁然。大家都對王莽讚賞有加,稱他是正義的化身。

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正月初一,正午時分,日食。劉欣驚恐萬分地詢問朝臣,為什麼會這樣呢?尊崇「天人感應」的儒臣回答道,這是上天對您的不滿,您不應該讓王莽這樣的大賢人閒置在野。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劉欣只好徵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政君王太后,但沒有恢復其官職。

劉欣本人因縱情聲色,身子被徹底掏空,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戊午日(8月15日),駕崩了,時年二十五歲。和漢成帝劉驁一樣,劉欣也沒留下子嗣。

太后王政君收回了傳國玉璽,下詔朝中公卿推舉大司馬人選。這時的朝廷已經被董賢之流搞得烏煙瘴氣、不成樣子。應群臣舉薦,王莽再度出任大司馬之職,錄尚書事,兼管軍事令及禁軍。王莽上任,迅速穩定了亂局,擁立劉欣的堂弟、時年九歲的中山王劉衎登基,史稱漢平帝。

站在權力巔峰上的王莽傲視天下,仰天長嘯。以堂弟王舜、王邑為腹心,為自己出謀劃策;以甄豐、甄邯為親信,負責彈劾、審判等司法工作;以平晏、劉歆為黨羽,平晏掌管機密的軍政大事,屬於國防部高層;劉歆專門撰寫文告、掌控輿論,負責宣傳工作。

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春,雲南邊境上的少數民族向朝廷進獻了一隻白毛野雉,大家一致認為這是天降祥瑞,紛紛向王太后提出,王莽「定策安宗廟」的功績堪比霍光,應該享受與霍光相等的待遇。王莽斷然拒絕,他上書宣稱,自己是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等人共同定策的,獎勵的話,就先獎勵他們,至於自己,以後再考慮。看看什麼是聖人!這就是聖人啊!

有人上書說,王莽的功德已遠超霍光,只有輔佐周成王的周公可以與之相比,而周公獲得了公爵的封號,朝廷也應該按照周公的標準,授予王莽「安漢公」的稱號,增加其封邑,才能上應天意,下順民情。這封奏章一出,擁戴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人們強烈要求朝廷授予王莽「安漢公」的稱號,封給他二萬八千戶食邑俸祿。民意難違,王莽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安漢公」的稱號,但堅決不受二萬八千戶食邑俸祿。

「安漢公」為了不空負「安漢」之名,很快就出台了一系列「安漢」政策:一、大加封賞諸侯王和功臣後裔;二、封賞在職官員;三、增加宗廟的禮樂,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感受到政府的關懷;四、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共創美好生活。

王莽又建言太后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自己貢獻錢百萬、田三十頃,建設基金會,同時號召百官行動起來,積極投身慈善事業。

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國大旱,並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是青州,境內的百姓四處流亡。王莽憂心如焚,急得直掉眼淚,每天只吃素食,不用酒肉,祈求上天保佑百姓渡過難關。行動上,他積極布置各郡縣全力賑災,動員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此外,出台了相關政策,對災區減免租稅,大力撫恤災民。

王莽還將皇家設在安定郡的呼池苑撤銷,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在長安城中也專門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民盡歡顏!在他的努力下,西漢王朝終於化險為夷,平安渡過了這次天災。而他也因此養成了一個習慣,只要國家哪個地方發生了些什麼災難,他都要齋戒吃素。

王莽的長子王宇就出人意料地反感王莽,王莽為了防止漢平帝劉衎的外戚衛氏家族專權,就將衛氏一族封到中山國,阻止他們入京。王宇極力反對。

多次勸諫無效後,王宇就劍走偏鋒,命人「夜持血灑莽第」(《漢書·王莽傳》、《資治通鑑》卷三十六),把一盆不知是豬還是狗的污血灑到老爸的門上,意欲謊稱天顯異象,以嚇唬王莽,讓他改變主意,迎衛氏回京,並將權力交給衛氏。

王莽老淚縱橫,大義滅親,即日宣布處決王宇。隨後,將牽連入案的衛氏一族悉數誅滅。

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劉衎13歲,到了皇帝的法定結婚年齡,海選結婚對象。王莽率先放話,說自己的女兒品行不算上乘,樣貌也只是中等,自動退出海選。真是高風亮節啊!

王莽的風格令人折服,大家一起發出了反對的聲音,他們說,大司馬德高望重,想必他的女兒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憑什麼把她排除在皇后候選人的名單外?我們堅決不同意。

王莽趕緊派人去安撫,說自己的女兒絕不會參加海選,謝謝大家了,都散了吧,散了。這樣一來,大家更不幹了,吶喊請願,表示大司馬的女兒不當皇后,大家就絕不會散。

於是王莽的女兒成了漢平帝的皇后。王莽被加號宰衡(商朝名臣伊尹稱阿衡,周公姬旦稱冢宰,宰衡是從中各取一字,意為功績與伊尹、姬旦相當),位在諸侯王公之上。

王莽奏請建立明堂、辟雍、靈台等禮儀建築,修建各類市場和倉庫,並為學者興建一萬套住宅,網羅天下奇能異士,大力宣揚禮樂教化。王莽此舉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讚揚。先是四十八萬餘民眾,以及諸侯、王公、宗室上奏請求加賞於安漢公王莽,其後是公卿大臣九百人請求為王莽加九錫。

九錫即皇帝賞給大臣的九種器物,據《禮記》記載,這九種器物分別是:一、車馬。車是金車大輅和兵車戎輅;馬是玄牡二駟,即黃馬八匹。二、衣服。指袞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一雙。赤舄即紅鞋。三、樂則。指定音、校音器具。四、朱戶。也就是紅漆大門。五、納陛。即登殿時特鑿的台階。六、虎賁。也就是守門的軍士,配額為三百人。七、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製的紅、黑色的專用弓箭。八、斧鉞。兵器的一種。九、秬鬯。指祭祀時用的特供香酒,以稀有的黑黍和鬱金草釀製而成。

王莽誠惶誠恐,堅決不受。可是,人民的拳拳誠意,又豈是你能輕易推卻的?萬般無奈,王莽被迫接受了這象徵至高無上禮遇的九命之錫。

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秋,八名在全國各地考察的「風俗使者」回朝報告考察成果,大讚天下太平。不久,塞外匈奴等外族也紛紛遣使前來歸順,祝賀天朝強盛。

有人在朝堂上揚臂高呼,說,當年周成王年幼,由周公居位攝政。現在聖上年少,應當由安漢公像周公一樣代行天子的職務,行天子事!此言一出,群臣響應,一個個點頭叫道「正應如此」。

宏願已經實現了,理想得以實現的狂喜過後,隨之而來的是一陣小小的迷茫,理想已經實現了,那麼,以後該做些什麼呢?

漢平帝元始六年(公元6年)十二月,臘日大祭,王莽「上椒酒,置毒酒中」,劉衎喝後毒發身亡。國不可一日無主,太后王政君命王莽暫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或「攝皇帝」,即代理皇帝,改元為「孺子嬰居攝」。要他儘快從漢宣帝劉詢的直系子孫中選拔新的皇位繼承人(劉衎也沒有兒子)。

為了操縱政局,王莽以「兄弟之間不能繼承帝位」為由,將與劉衎同輩的王子直接排除出局,立宣帝的玄孫劉嬰為皇太子。此時的劉嬰僅僅兩歲,還是個襁褓里的嬰孩,號稱「孺子」。王莽稱,通過卜卦,劉嬰命最好,冊立他為皇太子最為吉利。

劉氏宗室不幹,認準了王莽是要篡逆劉氏江山,安眾侯劉祟率先發難,領百餘人進攻自己封國附近的宛城(今河南南陽市),但在宛城守軍的還擊下,起義很快失敗。

第二年元始六年,公元6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起兵,擁立嚴鄉侯劉信為天子,移檄郡國,發表宣言,說王莽「鴆殺孝平皇帝,攝天子位,欲絕漢室。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罰」。宣言發布,天下震驚。大軍抵達山陽,匯合了十餘萬人。

王莽大為驚恐,寢食難安,晝夜抱著孺子嬰在宗廟禱告,效仿周公相成王肘,東征管叔、蔡叔、武庚等人作亂所作的《大誥》,寫了一篇文章,反覆辯稱自己只是臨時攝位,將來一定還政孺子嬰。同時,不斷調動大軍鎮壓翟義軍。

十一月,王莽的軍隊在淄縣(今河南考城縣)大敗翟義的軍隊,並於十二月攻陷義軍的大本營圉城(今河南杞縣),生擒翟義。平定了這兩場叛亂,各種符命祥瑞紛至沓來,不斷有人借各種名目勸王莽正式登上帝位,反正各地祥瑞是此起彼伏。

孺子嬰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再也按捺不住了,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接受孺子嬰禪讓稱帝。煞有介事地發布了文告,說:「我德行不好,幸賴是皇初祖黃帝的後代,是皇始祖虞帝的子孫,又是太皇太后的微末親屬。皇天上帝予以隆厚的庇佑,令我繼承大統。符命、圖文、金櫃中的策書,都是神明的詔告,把天下千百萬人民託付於我。赤帝漢朝高皇帝劉邦的神靈,秉承上天的命令,傳給我轉讓政權的金策書,我非常敬畏,不敢不敬謹接受!」不日,宣布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年號為「始建國」。

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王莽在朝野的廣泛支持下登上了至高無上的帝位,西漢王朝宣告滅亡。

王莽開啟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篡位登上帝位的先河。以後,凡朝代更替,大都沿襲他的成例,行禪讓典禮。

篡位前的王莽稱得上一個大好人,和周公一樣,值得敬仰。大偽似忠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Q_Cg20BMH2_cNUgG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