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檢察日報
近日,安徽省阜南縣檢察院依法受理了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涉及94名犯罪嫌疑人的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該詐騙團伙組織嚴密、分工明確,多次實施詐騙犯罪,涉案數額特別巨大。在辦理過程中,阜陽市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引導偵查機關收集、固定、完善相關證據,阜南縣檢察院依法對閆某、黃某等92人以涉嫌詐騙罪作出逮捕決定,對另外2人採取監視居住強制措施。
這起案件很有典型性。「與以往『簡單結夥』『單兵作戰』不同,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運作模式日趨專業化、公司化,犯罪手段日趨智能化,活動地域呈現跨境化,逐漸形成上下游環節勾連配合的完整鏈條,形成電信網絡詐騙『新範式』。」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有關部門聯合騰訊公司發布的《電信網絡詐騙治理研究報告(2019上半年)》顯示,打擊網絡詐騙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新趨勢凸顯:組織形式目標群體均在變
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孫寧告訴記者,從該院辦理的案件情況來看,當前常見的電信詐騙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是交友型電信詐騙,比如假借網絡交友、「網戀」的名義,行詐騙之實;
二是投資理財型詐騙,通過網絡「薦股」、「期貨交易」平台、高收益投資理財等,收取所謂的會員費、交易費、槓桿費等騙取錢財;
三是傳統型電信詐騙,比如冒充公檢法人員、「猜猜我是誰」冒充領導、冒充熟人等進行詐騙。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伙組織日趨嚴密,組織形式逐漸向『公司化』轉變,採用『企業化』運作模式實施詐騙。圍繞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已經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和犯罪利益鏈,呈現單一形態犯罪轉變為產業鏈犯罪趨勢。作案手段已從最原始的發簡訊、打電話等發展到使用電話群撥、換號改號、植入木馬病毒、網絡虛擬轉帳、建立專門詐騙網站等高科技手段。以往犯罪分子多將老年人作為犯罪目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首要目標逐漸轉變為對網際網路有較強依賴性的中青年人群,以學生、白領職員為主。」孫寧說。
記者發現,《電信網絡詐騙治理研究報告(2019上半年)》對被騙群體的性別和地域分布等進行了細緻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被騙群體男女比例分別為63%、37%,男性被害人數量是女性的近兩倍。其中,在返利詐騙、免費送詐騙、兼職詐騙三種類型詐騙中,女性占比居高;在交友型詐騙、盜號詐騙、交易詐騙等詐騙中,男性用戶群體受騙較多。被騙群體主要分布在華東、華中和華南等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在電信網絡詐騙舉報數量上,廣東省居於全國首位,其次是江蘇省和山東省。
織密法網:打造「天下無詐」晴朗天空
今年3月1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在作最高檢工作報告時指出,2018年,檢察機關依法維護網絡秩序,起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43929人,同比上升29.3%,會同公安部加強境外執法司法合作,郭世閔、席歡等跨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被繩之以法;起訴利用網絡賭博、傳播淫穢物品、泄露個人信息等犯罪15003人,同比上升41.3%。
「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騰訊公司舉辦的這次公益發布活動,是一次凝聚社會共識、加強反詐騙普法宣傳、多管齊下強化社會綜合治理的有益嘗試。」最高檢第一檢察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最高檢指導全國各級檢察機關緊緊圍繞「查處違法犯罪嫌疑人數明顯上升、破案數明顯上升,發案數明顯下降、人民群眾財產損失明顯下降」的「兩升兩降」目標,採取有力措施,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電信網絡詐騙,打造一片「天下無詐」的晴朗天空。
據悉,最高檢連續三年將嚴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列為重點工作,要求全國檢察機關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此類案件辦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優勢,依法穩妥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
——制定規範性文件,加強頂層設計。最高檢制定下發了《關於切實做好打擊整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有關工作的通知》;與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先後聯合制定出台了《關於進一步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的若干意見》和《關於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等。
——制定司法解釋和指導意見,明確法律適用標準。最高檢聯合最高法、公安部頒布《關於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法律標準,統一了司法尺度;聯合最高法頒布《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
攻堅克難:運用檢察智慧沿法治軌道進行
新型電信網絡詐騙在案件定性、證據採信適用等方面存在哪些新情況新問題?檢察機關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難?
記者採訪了解到,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存在的困難主要是三個方面。
首先,因犯罪團伙分工專業、管理嚴密,一些偵查單位未能針對犯罪的上下線、犯意聯絡、設備來源、分工情況、資金分配等細節開展有效偵查,導致犯罪事實認定較難。
其次,犯罪團伙的作案工具如電話卡、銀行卡等更換頻繁,參加人員如話務員、取款人等具有可替代性,審查中往往難以區分單個犯罪分子的具體涉案金額。
第三,犯罪嫌疑人藉助現代通訊工具、網上銀行等科技手段進行跨時間、跨區域犯罪,案件中存在大量電子證據,如終端語音網關記錄、電話通話記錄、網銀轉帳記錄等,具有無形性、易篡改的特點。
「我們省檢察機關積極靠前指揮,統籌指導廣州、深圳、東莞、茂名等地檢察機關依法辦理『颶風8號』『颶風20號』等多批重大電信網絡詐騙案。」廣東省檢察院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檢察機關建立專業團隊,強化訴前引導,嚴守案件質量生命線是重要一環。比如,深圳成立辦理重大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檢警專案組」,實現檢警協同辦案,有效解決靠前引導不足、捕後續查乏力等問題。在辦案中強化法律監督也很關鍵。今年上半年,廣東檢察機關依託偵查活動監督平台發現並糾正偵查違法問題26件次,包括電子證據提取、跨境證據轉化、辨認筆錄製作、訊問詢問等方面,制發《偵查活動監督通知書》35份,為起訴、審判夯實證據基礎,確保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專項行動始終在法治軌道進行。
還有一個新情況值得重視。隨著我國司法機關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力度不斷加大,境內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成本和風險也在不斷上升,不少詐騙行為人開始將設備、人員均安置在境外,藉助日益先進的科技手段對境內實施詐騙。
曾為蘇州「11·29」特大跨國電信詐騙系列案件公訴辦案組成員的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檢察院員額檢察官蘇雲姝認為,在辦理跨國電信詐騙案件時,要充分了解該類案件辦理要點,不拘泥於審查書證、口供等證據,從電子證據的保全與應用這一核心問題入手,抓住電信詐騙高科技特點,注意審查電子數據,細緻認真進行梳理、突破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