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場哨響,84:90,中國男籃在熱身賽上6分負於巴西,對大多數人而言,也許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早就能預料到的結果。可比賽過程,遠比平淡的比分,激烈得多。
作為上屆世界盃的第六,這支在最新一期世界盃實力排行榜位居第十的巴西男籃,隊中有諸多我們熟悉的面孔。
瓦萊喬、巴博薩、卡伯克洛、費里西奧……面對一支由擁有征戰NBA豐富經驗球員所組成的隊伍,中國男籃在進攻端展示了能與之對攻的進攻火力,球隊幾位核心球員都展示了不錯的競技狀態。郭艾倫拿下22分5籃板3助攻,易建聯20分7籃板,王哲林15分,周琦10分8板。
必須要承認的是,與巴西隊相比,男籃小伙子們在個人終結進攻的能力上還是有所欠缺。到了最需要咬分的時刻,受困體力下降的原因,男籃還是沒能貫徹堅持整場行雲流水的球的轉移,以及內外線擋拆配合。更多的陷入一打一和失誤困境,命中率驟降。
除此之外,即使這僅是一場普通的熱身賽,面對全員出戰的巴西,我們還是收穫了太多驚喜。
兩大三小,另類陣容獲得奇效
周鵬受傷,阿不都沙拉木帶傷出戰,翟曉川效果一般。在打得風生水起的二、三節里,李楠指導在絕大多數時間裡採用的都是這套兩大三小的陣容體系。
其實,這樣的排兵布陣實屬無奈之舉。首節創造出18:8的優勢後,中國男籃在銜接段場上的陣容為一大四小:王哲林,阿不都沙拉木,趙睿,趙繼偉,郭艾倫。一旦郭艾倫無法用個人進攻撕開防守,這套陣容在場上就是被動挨打,短短三分鐘,比分變為19:19。
其實能夠盤活兩大三小這一妙棋的最關鍵因素,是趙睿。在當下小球盛行的時代,趙睿出色的身體素質可以支撐他防守大多數的三號位鋒線球員。
由此,球隊在進攻端被盤活。易建聯和周琦必有其一在場,保證了與籃下王哲林高低位配合,拉開空間。這樣的陣容配置也會讓球員更加堅決貫徹擋拆配合,同時兼具持球能力的幾名後衛球員,便可以在分球與自主進攻模式間來回切換。也因此,我們在二三節看到了王哲林擋拆順下後的多次暴扣,擋拆後向外彈的阿聯或周琦也得到了空位三分出手的機會。
兩隊在二三節的得分比為43:42,中國隊小勝1分。
當然,這樣的陣容配置並不是無懈可擊。防守端,有兩至三次當輪轉換位後內外線無法及時回防,就出現了在內線要球的費里西奧發現他的盯防者變為了郭艾倫,內線攻框輕鬆得手。這是死結,唯一解開的辦法是內線的腳步足夠迅速。
當然,無論中國男籃有多麼的「鋒無力」,我也不認為兩大三小會成為中國男籃在世界盃上的常規武器。只是,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樣本,一旦進攻陷入停滯狀態時,這套陣容就像是一桶能夠喚醒機器的機油,逆境下一定值得一試!
郭艾倫和易建聯聯手貢獻精彩表現
賽前,更多的人擔心郭艾倫與易建聯,這兩位中國隊的內外線支柱無法起到良好的化學反應,也讓本場比賽的實際意義更大於數據意義。
四國賽,郭艾倫在第一場和第三場分別僅得5分,3分。面對巴西,在半場20分的光環之下,郭艾倫展現更多的,是他在亞洲控衛中罕見對球的出色控制力,再直白點說:「大侄子運球,看著放心。」
他的技術特點,支撐著李楠指導在進攻端更頻繁地使用內外線擋拆,代入進比賽中,當個人進攻狀態出色的郭艾倫遭遇到對手的針對性防守後,後不拖沓的分球,比投入幾個神仙球更有戰術意義。
關於阿聯的發揮,再次證明了為什麼他被叫做中國男籃的定海神針。阿聯在球場上的判斷,甚至比處在上帝視角的觀眾還要靈敏。一個細節,當首節阿聯強吃費里西奧,身體對抗吃虧無果後,此類打法在本場比賽再沒出現過。
取而代之的,是三威脅後,中遠距離嘗試的跳投,結果我們也看到了,壓哨三分,厲害極了。
本場比賽暴露出需要總結提高的弱點
1、周琦需要在細節上做得更好。
賽後發布會上,李楠接受採訪時談到了周琦的傷情。「目前還不清楚具體的傷病情況,可以確定的是有崴腳,正在冰敷,明天會做進一步檢查。」
作為中國男籃在未來的內線支柱,周琦如今已經成為球隊防守端最不可或缺的內線大閘,進攻端他還要在細節上處理更好。
第一球,搶下進攻籃板的周琦補扣未能將球放入籃筐;第二球,對方惡意犯規後兩罰不中。本是最簡單的進攻方式,卻成為對面快速反擊的啟動鑰匙,在肯定周琦籃球風格逐漸強硬的同時,也同樣在期待著他更大的提高。
2、調整陣容後的「再適應」。
方碩全場出戰29分10秒,中國男籃的三位鋒線:翟曉川、阿不都沙拉木、任駿飛累計出戰17分18秒。主要原因必定會有一條,無法跟上場上節奏。
以第三節任駿飛替補出戰為例,在短短兩分鐘里,大家突然不會打球了。後衛沒有了靈活的穿插跑位,更別提強弱側的交替擋拆,大家需要重新磨合去適應,用並不擅長的一打一去終結進攻。
接下來的緊迫時間裡,比起繁雜的技戰術,鋒線小伙子更需要搞清楚:職責和打法,該如何去適應隊友,而不是踏上賽場再重新磨合。
一天後,中國和巴西將進行世界盃前的最後一場熱身賽。屆時,出於保護球員的角度,幾位鋒線球員如周鵬、周琦、阿不都沙拉木很有可能因傷無法出戰,假設郭艾倫不再神奇,男籃又會帶給我們哪些別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