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易中天在武漢)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省長沙市人,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旭商學院(中旭文化網)高級講師。長期從事文學、美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2005年起開始在CCTV-10《百家講壇》節目裡講解歷史,主講「漢代風雲人物」因其白話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享有「學術超男」的稱號,後出版《易中天品讀漢代風雲人物》《品人錄》等著作。
1、中國人是這樣的,耿直卻又圓滑,坦誠卻又世故,多疑卻又輕信,講實惠卻又重義氣,尚禮儀卻又少公德,主中庸卻又走極端,美節儉卻又喜排場,守古法卻又趕時髦,知足常樂卻又夢想暴發,燒香算命卻又無宗教感。這就是中國,矛盾複雜,很難歸納成一個模式。
2、中國教育的目標是「望子成龍」;標準是「成王敗寇」;方法是「死記硬背」;手段是「不斷施壓」,還美其名曰「壓力即動力」。至於孩子們是否真實,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樂,沒人去想。最需要「以人為本」的領域,卻最不拿人當人,這真是一個奇蹟!
(文化名人易中天)
3、事實上,所謂政治鬥爭,說穿了,就是人事的變更,權利的均衡,利益的再分配和人際關係的重新調整。得到的支持越多,勝利的可能就越大,因此應該「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
4、人們對嬴政有多痛恨,對荊軻就會有多敬重;對弱者有多少同情,對荊軻就會有多少謳歌。
易中天和于丹
5、吃苦是為了吃更大的苦,就如袁術立帝不吃苦,而曹操爬上丞相之後依舊不奢靡,情商之高,自我控制力之好,才能決定他是個大人物。所以吃苦不是為了奢靡,吃苦是為了吃更多的苦,擔更多的責任,為了自己的野心。你吃苦的程度決定你的成就,吃苦是一種恩賜。
6、人生有三得:即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
(易中天參加電視節目)
7、事實上,柔弱的人往往倔強,正如剛毅的人往往豁達。
8、人最珍惜的,就是他在孤立時得到的支持,哪怕這種支持微不足道,哪怕這種支持來自非常卑微的人。不!正因為支持者是那樣卑微,這種支持才彌足珍貴。
(易中天在廈門大學)
9、讓你有小成就的是朋友,而使你有大成就的是敵人!
10、男孩子小的時候不調皮的長大了沒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