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是一種茶的名字,相傳在唐末宋初,有位高僧住在安溪安常院,他自己做茶並傳授鄉民,鄉民稱那茶樹為聖樹。元豐六年,安溪大旱,請來普足大師祈雨,鄉親留普足大師於清水岩,他建寺修路恩澤於。他聽說聖茶的藥效,不遠百里到聖泉岩向鄉民請教種茶和做茶,並移栽聖樹。
一天,普足大師沐浴更衣梵香後前往聖樹準備採茶,發現有美麗的鳳凰正品茗紅芽,不久又有山羌(俗稱小黃鹿)來吃茶葉,他眼見此情景,非常感嘆:「天地造物,果真聖樹」。清水祖師回寺做茶,用聖泉泡茶,他思忖:神鳥、神獸、僧人共享聖茶,天聖也。此後,天聖茶成為他為鄉民治病之聖方。
清水祖師也將自己種茶及作茶的方式傳給鄉民。後來,乾隆觀茶葉形似觀音臉重如鐵,便賜名為「鐵觀音」。
鐵觀音成品依發酵程度和製作工藝,大致可以分清香型、濃香型、陳香型等三大類型。
清香型鐵觀音:清香型口感比較清淡、舌尖略帶微甜,偏向現代工藝製法,目前在市場上的占有量最多。清香型鐵觀音顏色翠綠,湯水清澈,香氣馥郁,花香明顯,口味醇正。由於新茶性寒,不可過多飲用,否則會有一定程度的傷胃、失眠。
濃香型鐵觀音:濃香型口味醇厚、香氣濃、比較重回甘,是傳統工藝炒制的茶葉經烘焙再加工而成產品。濃香型鐵觀音具有「香、濃、醇、甘」等特點,色澤烏亮,湯色金黃,香氣純正、滋味厚重,相對清香型而言,濃香型鐵觀音性溫,有止渴生津、健脾暖胃等功效。
陳香型鐵觀音:陳香型又稱老茶或熟茶,由濃香型或清香型鐵觀音經長時間儲存,並反覆再加工而成,亦屬半發酵茶葉。陳香型鐵觀音具有「厚、醇、潤、軟」等特點,表現為色澤烏黑,湯水濃郁,綿甜甘醇,沉香凝韻。其特質和口味接近普洱茶及紅茶、黑茶,且有沉重的歷史與文化沉澱。
炭焙的鐵觀音,是鐵觀音濃香的一種,這也是成品烏龍茶加工的最後一道改變質量的工序,是鐵觀音清香型的茶葉在經過用木炭後的焙制過程。焙制的時間、次數與火候看個人口感和市場而定。
【愛上品茶】為您解答茶葉保存、沖泡、選購等問題,每天分享實用茶知識,歡迎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