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繫,也為了家長能夠更了解學生情況,以便輔助老師對孩子的教育,班級群則順應當下的科技發展,自然成了日常家長、老師之間最常用的溝通方式。
有了便捷的班級群,無論是家長想要了解孩子平時在學校里學習情況,還是老師通知家長要完成的一些輔助工作亦或是參加學校活動,交流溝通也會慢慢的多了起來。而當溝通過了起來之後,矛盾卻也會日漸凸顯,甚至導致雙方日常交流的不愉快。
張淼是剛剛接管二年級的班主任,也是班裡的語文老師,平時性格溫溫柔柔的,對家長的各種問題也非常有耐心。雖然班級群里的家長多達幾十人,但是因為平時只有單方面的信息通知,發而群里並不是非常熱鬧,再加上剛開學不久,大家尚且還不熟悉,自然也不會在群里多說什麼。
但是當圓圓的家長連續3天都選擇在深夜11點往群里發消息之後,卻讓其他家長產生了不滿甚至惱怒的情緒。原來孩子雖然上了二年級,但是彼此之間還是會出現一些小打小鬧、磕磕絆絆的事情,譬如說你越過了那條「三八線」、你沒借我橡皮用,都會成為學生之間不愉快的原因。
當張淼了解這些原因之後,在當下就處理了問題,甚至讓雙方都能達到和解,所以在她看來完全不是大事的這些摩擦,自然也不會凡事都跟家長說個明白。但是圓圓回家之後,在媽媽的詢問下,仔細回想了當天的全部事情之後,自然將這些小摩擦也說了出來,在孩子都不認為是大事的情況下,家長卻認為老師沒有事事稟報的做法,不太妥當。
連續3天都在群里表達不滿的圓圓家長,終於讓群里的其他家長忍不住說了話,並且表示:「以後請不要再發這樣的消息到群里。」
在其他家長看來,孩子之間發生一些小摩擦非常正常,尤其有些事情還是圓圓主動「挑事」,責任並不在其他孩子,而且孩子本人都不在乎的小事,家長何必事事都要去詢問,甚至拿這些小事來當做大事,每天都要「投訴」?
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有些家長雖然懂得要尊重孩子自身的交友圈,甚至想要讓孩子經歷一些挫折教育,但是卻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卻選擇一味的溺愛。學會正確的對待孩子所遇的「挫折」,擺平自己的心態,也是父母自我教育中的重要一課。
更多學習內容請關註:【愛知教學園地】微信公眾號(aizhi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