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高考學霸的忠告:不合群,才是最好的成才之道

2020-08-04     鯨魚奶媽

原標題:3位高考學霸的忠告:不合群,才是最好的成才之道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思想家狄德羅曾這樣描述孤獨: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貧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貧困可能會降低人的身價,但是孤寂卻可能敗壞人的性格。可見,孤獨的道路並不好走。

我們在生活中也聽過這樣的話——"只有耐得住寂寞,方能經得起歲月的繁華"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孤獨'一次仿佛更多表達是貶義,人都是群居動物,我們整個社會的運轉都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配合,人際交往本身也是一項技能,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時代,仿佛更受到大家的重視。

有許多家長向我諮詢過類似於"孩子不愛和人打交道""孩子不太合群"的問題,認為這會影響孩子的校園生活,從而間接性的影響到學習發展。

其實並不用慌張,其實孩子是否能成才並不是需要刻意的融入新的集體,相反,很多表現得'不合群'的成功者大有人在。

以下三位高考學霸的發展經歷向我們提供忠告:不合群,才是最好的成才之道。

1、"我擁有了更多時間和空間,專心去研究學習上的問題"

小學是因為青春痘而不受待見,初中時因為性格倔強而不合大流,這讓申思成為了一位"獨行俠",似乎沒有存在感的他,卻不斷埋頭苦幹,拿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在"不合群"的狀態下,申思並不是自甘墮落著,相反他一直都在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曾經的他也想要融入集體,但那讓他發現那種相處模式並不適合自己,強顏歡笑融入其中反而使自己更加內心空虛。

大部分的人難以忍受孤獨,小部分的人無法忍受喧囂。

"我發現自己屬於那一小部分"申思這樣對自己說。

於是他開始嘗試脫離,以一種相對緩和的方式,'不合群'後的孤身一人,卻不會導致他心懷落寞,因為他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用在了學習上,這樣的付出,也鑄就了最後的成功。

2、"我開始習慣孤獨,面對他人的不理解,我也逐漸學會適應"

在今年高考中考取了超一本線近一百分的小宋,在得知成績後情緒難以控制,父母也喜極而泣,一家人緊緊相擁。

成功之路充滿坎坷,小宋本身性格就是比較內向的,在學校班級擔任了學習委員一職,但卻很少與同學打交道,據他坦白自己並不是不想與同學友好相處,而是很多話題他都難以插話。

再者,家境拮据的他從小便下定決心努力學習考取名牌大學,所以他開始學著適應"不合群"的學習生活,但他本人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不妥,反而在忍受孤獨時間裡,他的心理承受和情緒控制能力也在不斷的提升。

3、"朋友其實不需要很多,遇到志同道合的最為理想"

"我爸媽其實挺鼓勵我認識新朋友的,但是我並不這麼認為,在我看來,朋友其實並不需要很多,遇到志同道合的摯友最為理想。"已經被北京大學錄取的高考畢業生許方面對'不合群'這一話題,給予了這樣的回答。

在學校同學的眼裡,許方確實有些不合群,班級內組織的大大小小的活動,很多時候她都選擇不參加,而她本人也做出解釋說,自己並不是故意的表示反對,而是選擇將時間用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上,這樣也可以遇到有相同愛好的人。

人的一生可能會遇到很多人,但一直相伴的摯友卻非常難得。

在許方看來,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間是相互促進的,否則的話不如去讓自己多為發展付出努力,耐得住寂寞方能經得起歲月的繁華。

不合群,或許才是最好的成才之道

有的時候'不合群'也是一種生活狀態,我們雖然生活在集體中,但是也需要私人的空間。

學習本就是一件需要花費時間精力去全身心投入的活動,很多孩子'不合群'但是選擇了慢慢適應,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得到的不僅僅是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還有對性格和心理的強化訓練。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芳華。

我們不能片面性的看待孩子'不合群'的表現,也要看到孩子在這一狀態下積極的發展表現,並且及時的幫助孩子,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懂得在沉默中積攢力量,實現人生的價值。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rFWuXMBURTf-Dn5Hv1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