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莆田美食你知道嗎?千萬別錯過!

2019-12-16   莆田發布

莆田,有著優越又漫長的海岸線。

港灣多,鹹淡水交匯,孕育了豐富的漁業資源。


事實上,以漁業為主的莆田,就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

莆田人對食物的追求也很真,不論是食材和烹煮方式,都講求食物本身的「鮮」。

為了追求食材的本味,白灼清水煮是常見的烹飪手法。一道白灼章魚湯就是典型。

莆田人善於調味,利用各種鮮味食材(菇、小海鮮)來提味,也會把海鮮組合起來,鮮上加鮮。

一道莆田滷麵裡面有蝦米、紅菇等各種提鮮的材料。

即便是土筍凍這樣的平民小吃,依然是追求鮮的極致。

這道Q彈的土筍凍就是取海里的沙蟲,熬出膠質和鮮味後放入小碟子裡成型。

從逛菜場開始,認識莆田的真 · 鮮!

「海蠣甜」、「軟螺甜」,莆田菜的鮮美,源自於食材的鮮甜滋味

這個季節的菜場,主場小海鮮就是海蠣。莆田人的日常餐桌也離不開它,海蠣煎、海蠣餅、熗海蠣。

海蠣就是牡蠣,可以說是長不大的生蚝,但比普通生蚝更加嫩和鮮甜。

農曆七月半後,海蠣變肥,一到賞味期就被漁民們打撈上來。好的牡蠣,肚子飽滿且白,裙邊要黑。


莆田的菜場,更像是海底總動員。

除了新鮮海鮮,它們還會被製成各種乾貨,在這裡陳列。

紫菜

紅菇干

莆田還隱藏著許多民間藝術家,專門磨章魚的老伯——章魚蘭:

就是加入茶籽粉去除章魚黏性,然後不斷打,讓章魚吃起來口感變脆!

菜場裡的春卷皮藝術家:


手速驚人的套腸藝術家:

莆田菜的鮮,在於對本味的追求

莆田人做菜,從食材出發,追尋本味

不論是大飯店還是小館子,莆田菜烹飪手法都很簡單直接。

農家小館裡吃到的一道本地海螺,只加一點福建老酒、薑片直接水煮。

肉很彈,用牙籤剝出後,蘸醬油醋吃。

香菇豆,加八角和鹽水煮熟。

炒八素,其實並不素,是炒豬肚大腸豬舌筍片豆乾青椒紅椒。只是每樣食材都處理得乾淨到位,沒有太多佐料,就很好吃。



紅番鴨湯。裡面加了巴西菇干煲湯,提鮮。

鴨子挺出色的,但當天煮的時間不夠,喝起來,巴西菇有點搶味。

炒軟螺。本地軟螺添加少許醬油爆炒。

新鮮,肉質彈脆。

莆田的炸春卷,比普通春卷大個。

脆脆的外殼,裡面裹了包菜、粉絲、香菇、蝦皮、蘿蔔等,沒什麼特別的,就是鮮美。

炒沙蟲,用青蒜去爆炒調味,脆脆韌韌的,還帶著鮮甜。

本地胡瓜清炒,清甜爽口。

小海鰻,干炸,脆脆的,沒有過多調味,當零嘴吃不錯。


福建產錐栗,直接用水煮,粉粉糯糯的香的不得了。

還有本地一家海鮮樓,最出名的是一道章魚湯。

看著清湯寡水,但喝起來卻十分鮮甜。章魚本身就有鮮味,經過處理後,脆彈。

蟶子,加點蔥姜蒜蓉和醬油蒸。

撥開蒜堆,已無任何腥味,只剩下脆彈的肉質。

炒海蠣,海蠣輕裹一層地瓜粉,加蔥簡單炒炒,吃海蠣的甘甜鮮美。

緊實的石斑魚,皮煎得脆脆的,加一點醬汁勾芡。

裡面的肉,依然白璧無瑕,微微彈牙。

另一個把莆田的鮮表達到極致的就是土筍凍。

在哆頭村裡,有位老伯伯,做土筍凍特別出名。

哆頭村也以土筍凍出名,莆田市售的土筍凍也常以哆頭土筍凍為噱頭。

土筍凍,就是用海里的沙蟲熬,熬出膠質,裝模凝固。

薄薄一片,從冷藏櫃里出來,像是天然的海味果凍。

很多地方的土筍凍會加入明膠等,但阿伯堅持每天手熬,實實在在的處理沙蟲、熬制沙蟲,煮到膠質和鮮味全部釋放。

吃得時候,滴入幾滴醬油,沿著壁一刮,土筍凍就脫模了。

呲溜一下吸進嘴裡,有很明確海鮮的鮮味和甜味。

配上脆脆的沙蟲,可以吃掉一整排。

土筍凍在莆田的哆頭村,叫「阿溜土筍凍」

哆頭村村口有個賣米糕的攤車。簡單的糯米糕小米糕都做得很出色,如果有幸遇到可以買幾塊試試(因為叔叔看心情出攤)。


莆田菜的鮮,在於鮮和鮮的搭配

除了對食材本身的追求,莆田人也善於運用各種鮮味的食材來提升鮮味。

這是一家本地人吃了幾十年的豆漿老店。賣兩種,豆漿和豆漿炒米粉


蛋炒在鍋中,加本地興化米粉去炒。

興化米粉是莆田特產,比普通米粉更細。

最特別的是炒制過程中會加入豆漿,米粉吸飽豆漿汁後,會變得更加綿滑。

米線除了順滑,更增加了豆香。

蛋塊大,還配了點榨菜、腌包菜,和豆漿米粉配著吃,非常滿足。

莆田滷麵也是鮮味綜合的一個代表,跟福建其他地區做法不一樣,除了加海蠣、蝦米之外,湯汁還會紅紅的,因為放了紅菇提鮮。

紅菇是一種比較珍貴的菇類,提鮮效果很好,常用來煲湯。

小雜海,也就是小雜魚,各種鮮魚在一起,鮮上加鮮!

裡面有海鯽魚、帶魚各種鮮魚拼在一起。

魚肉新鮮、嫩。表皮帶了大鐵鍋炒出的焦香氣。

還有本地花菜和紅花蟹的鮮味搭配。

本地的花菜,梗長,呈傘狀,脆甜多汁。

應該用了薄薄的蛋汁去勾芡。脆嫩的花菜上還裹了蛋液,很特別。

蟹雖小,但很肥。

店裡還有腌漬好的生蟹,微微有點咸,吃蟹的原味和嫩滑的蟹黃。

炒什錦蔬菜,草菇、魚板負責提供鮮味,馬蹄負責口感,薄薄勾芡。

一口的爽脆和鮮美。

目魚溜,新鮮大塊的目魚上一層薄薄的地瓜粉和醋,入鍋燙熟。

上漿可以保留嫩度和鎖鮮。

湯里也有花菜會增加鮮甜感,花菜本身也更脆嫩。

還有一家餐館也很好地體現了莆田菜鮮上加鮮的特點。

頭水紫菜燜海蠣,兩種都是莆田出名的物產,加了一點豬油和芋頭炒,很香很鮮。

頭水紫菜,是指第一次長成後就收割的紫菜,第二次長成的叫二水,依次類推。頭水紫菜更加嫩。

頭水紫菜嫩,順滑入喉,完全不會有平時紫菜吃到的卡喉感。

溫湯羊肉,莆田仙游縣的特色菜,選用小羔羊肉,小火溫湯慢慢煨出的,所以羊肉是紅紅的。

沒多餘的膻味,只有肉的鮮味,皮脆肉嫩。

還會配上莆田特有的蘸料——醬油蒜醋。

海蟹肥美的時候,可以點一個粉絲蒸蟹。

這種蟹在當地叫正蟹,肉質緊、膏飽滿。

只是現在的蟹,即便不大個,都會有鮮甜的膏。

但這道菜最好吃的是鋪在蟹底下的粉絲,因為被蒸出的鮮汁浸潤,特別鮮美。

除了海鮮,其他食材也遵循對本味的追求。像這道農家滴露鴨,選用吃稻穀 120 天以上的大鼻子番鴨,加水和鹽巴蒸。

蒸出的鴨湯滋味香濃,鴨肉嫩無腥味,完全沒有印象中鴨肉柴柴的味道。

土豬肉湯,選用新鮮土豬,加水煮湯,用豬雜(豬肝豬肺)來讓湯底變得鮮甜。吃到的是比較原始的豬肉香。

炸軟豆腐。豆腐更像是油泡泡,軟軟的都是孔。炸後蘸醬吃,吃一個口感。

荔枝肉,福建名菜,是裹粉炸好的豬肉,好的荔枝肉得選用豬梅花肉。各家做法都不一樣,這家特別的是加了南乳汁提鮮調味。

鴨雜泗粉,特別喜歡。

泗粉就是當地一種比較粗的紅薯粉絲。

鴨雜鮮美,鴨血嫩,濃稠的湯,配上吸飽了湯汁的粉絲,很好吃。


感覺像是加強版的老鴨粉絲湯。

海蠣餅,就是把海蠣肉,和麵粉地瓜粉一起。是本地不可少的一道主食。

外殼酥脆,裡面嫩嫩的,還有鮮甜的海蠣。

還有媽祖麥煎,吃起來有點像糍粑,QQ軟軟。

表層有股焦香,越嚼越香,吃起來有種糙糙的穀物顆粒。

新疆南瓜,直接蒸熟。

清甜軟糯,一口氣吃好幾塊也不膩。

Tips

豆漿店是「涵江后街豆漿」

店裡還有季節限定的,古早的沙琪瑪,是咸甜口味的哦。

第 2 家是在哆頭村「哆頭嚇弟飯店」,是夫妻店,老闆是廚師,老闆娘打扮得很精緻。

第 3 家是「老蒲鮮」。當地比較出名,我們去的是總店。

彩蛋!河粉店!

莆田是著名的僑鄉,各地還有不同的僑民區。來到越南僑區,便是河粉遍地。

家家戶戶幾乎都做河粉和白斬雞。

店裡賣兩種粉,一種是河粉,一種是腸粉。

河粉入口順滑,配上豬骨熬出的清湯頭,加幾片香腸。

腸粉跟廣式腸粉不太一樣,它把米漿燙成的皮做的更薄。

這些莆田美食你知道嗎?千萬別錯過!

出鍋前澆上老闆娘做的肉醬,裡面有洋蔥酥、菜脯、木耳、肉沫。

滑嫩爽口,配著肉醬很過癮。

這些莆田美食你知道嗎?千萬別錯過!

香腸是手制的,口感不那麼緊實,但是很香很好吃。

這些莆田美食你知道嗎?千萬別錯過!


這些莆田美食你知道嗎?千萬別錯過!

還可以去這家店對面買一隻白斬雞,老闆現買現殺,殺完後丟進做河粉的豬骨湯里慢慢煨熟。

即便是老母雞,這種低溫慢煮的方式,煮出來也是皮滑肉嫩。

這些莆田美食你知道嗎?千萬別錯過!

蘸上調好的醬油,非常好吃。

這些莆田美食你知道嗎?千萬別錯過!


這些莆田美食你知道嗎?千萬別錯過!

越南河粉是「粉湯強」,白斬雞在他家對面。( 來源:沒事幹研究院 艾格吃飽了)

這些莆田美食你知道嗎?千萬別錯過!


編輯:王 敏 沈 琳 陳恆山 

編審:林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