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日報11月12日6版整版
—— 趙縣「三城同創」描繪城市新畫卷
徐哲普 聶聰超/文
韓存瑞朱濤/圖
2017年12月,趙縣榮膺「第一屆河北省文明縣城」榮譽稱號;2018年12月,趙縣成功創建「省級園林縣城」;2019年10月,趙縣順利通過「省級潔凈城」覆核評審。連續三年,趙縣以一年創一城的速度,捧得文明城、園林城、潔凈城三項省級城市榮譽桂冠。
趙縣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是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縣」。在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堅持轉變觀念強化攻堅,幹部群眾擰成一股繩,擼起袖子加油干,在全力建設經濟強縣、文化名城、美麗趙州的征途上堅定前行,共同繪就新時代「美麗趙州」壯麗畫卷。
縣城面貌日新月異文明之花處處開放
2017年12月15日,中共河北省委辦公廳發布冀字【2017】21號文件,表彰第一屆河北省文明城市,趙縣榮獲「第一屆河北省文明縣城」榮譽稱號。在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中,趙縣堅持把創建省級文明縣城作為提高群眾文明素質、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載體,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問計於民,發揚「迎難而上、敢於爭先、萬眾一心、團結奮戰、不達目標、絕不罷休」的創城精神,成功創建省級文明縣城。
文明城市是反映一個城市整體文明程度的綜合性榮譽,也是含金量最高、最具價值的城市品牌。加強領導,形成齊抓共管創建格局。縣委將省級文明縣城測評體系的12個測評項目、75項測評內容、131條測評標準和未成年人測評體系的6個測評項目、28條測評標準、55條具體要求以及兩個測評體系的39條問卷調查,全部分解到鄉鎮及縣直單位,責任到科室、到人頭、到點位,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網絡,實施壓力傳導,形成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標格局,合力推進文明城創建。
為保證創建進度,該縣採取領導分包、倒排工期、挂圖作戰、晝夜施工等強力措施,推進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實施了道路改造升級、城市功能配套、環境容貌提升和棚戶區改造等一系列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投資5200餘萬元的澄波公園建成開放,縣城公園綠地達到23處,新增綠化面積2萬餘平方米;對城區24條道路進行綜合整治;完成永通路、貢院街、驛里街等17條街道的便道改造,累計更換透水性便道磚27.43萬平方米;完成石塔路、柏林大街等12條街道「白改黑」改造,道路總長17.08公里;完成自強路、李春大道、安濟大道、國柏路4條景觀大道改造提升;對永康街、市場路等140多條小街小巷進行綜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實施李春大道管網改造、308國道雨污管網清淤等重點工程,市政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為切實解決停車難、停車亂問題,該縣堅持疏堵結合,全面規範城區交通秩序。一方面,增設車位緩解「停車難」。對院落空間較大的交通局、人社局、文旅局等機關單位進行拆牆透綠、拓展公共空間,增設了23處、共計3800多個車位的公共林蔭停車場。對城區停車位進行重新施劃,道路兩側便道、小街小巷新施劃停車位3300多個,主次幹道全部實現主路面禁止停車。另一方面,嚴查重處整治「停車亂」。對城區交通標誌標線、護欄、信號燈等交通設施進行更新修繕;加大違章處罰、強制拖車等執法力度,從嚴查處機動車亂停亂放行為;強化重型車輛、貨運車輛、農用機械的整治力度,在城區主要出入口設置限高杆,營造了整齊、規範、有序的公共運輸秩序。
志願者服務成為趙縣文明縣城創建的一張閃亮名片。該縣成立了志願服務支隊,建設學雷鋒志願服務站156個,在石家莊志願服務網註冊志願服務隊82支,註冊志願者10000多人,註冊志願者人數占全縣常住人口的10.06%。每周五常態化開展黨員志願者勞動,對街道兩側亂貼亂畫、各種垃圾進行清理,環境衛生、街道容貌明顯改觀,縣城精細化、常態化、網格化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全縣46個縣直部門與46個社區(村)建立聯繫點,「四化」「四訪」「四進」「一課堂」「一宣講」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常態化實施。
通過開展系列文明創建活動,廣發動、樹典型、造聲勢、重關懷、建長效,全力打造「善在趙州、感動趙州」這一活動品牌。捐髓青年農民周青強,「感動省城十大人物」馬路軍,首屆石家莊市「孝動省城」最美人物趙雪英等一批先進典型不斷湧現。圍繞文明出行、文明旅遊、文明餐桌等十大文明活動載體,按照「虛」功實「做」、「文」活「武」練、「軟」實力「硬」打造思路,先後組織「黨員服務日」主題志願服務活動、「最美趙州人」評選、「鮮花送雷鋒」活動、紀念革命先烈活動、文明祭掃活動、節日文化活動、志願服務活動、文明旅遊活動等,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養,形成了人人參與創城的濃厚氛圍,縣域遍開文明之花。
文明縣城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重在長效,貴在堅持。通過不斷健全完善文明縣城創建的體制機制,形成縣委統一領導、縣文明委組織協調、各職能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確保創建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持久化。把文明縣城鞏固深化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銜接,同步規劃,同步推進,並根據財政收入情況逐步增加各種投入;完善相關機制,提供文明縣城創建的持久動力。
城市建設全面升級創建成果惠及民生
2018年是縣城建設「三年攻堅」決勝之年,趙縣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建設三年攻堅戰目標,動員全縣人民群策群力,以「敢教日月換新顏」的拼勁、幹勁投入到城市建設中。6月初,打響城市建設「百日會戰」,深入實施31個城市建設重點項目,克難攻堅、砥礪奮進,以提升縣城形象、增強縣城載體功能、改善城區街道景觀、強化精細管理為重點,推動城市建設全面升級。2018年11月16日,趙縣順利通過省級園林縣城驗收。
在省級園林城創建中,趙縣始終把和民生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工作首位。為切實解決縣城建設檔次偏低、容貌髒亂、管理粗放等問題,形成常態化、精細化管理機制,出台了《趙縣縣城建設實施百日會戰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實施方案》,對照《縣城街道環境容貌整治標準》和《城區交通秩序治理標準》,重點開展環境容貌、園林綠化、基礎設施、交通秩序、廣告牌匾、經營秩序、施工圍擋、梳理創園指標八項攻堅,集中力量對城區環境容貌進行一次徹底整治,徹底擺脫落後局面。
在城市建設「百日會戰」中,圍繞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和縣城建設「一補三化」工作目標,實施的31個城市建設重點項目涵蓋道路建設、城市功能配套、環境容貌提升、棚戶區改造等多個民生領域。投資5億多元,全力推進西外環支線、果王線、國柏路等道路建設,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開展東晏頭村棚戶區改造,柏林大街北延、李春大道東延等道路和公園提檔升級等工程,對5條道路進行了「白改黑」、7條道路進行了新建改造、11條道路進行了便道改造,縣城交通道路狀況進一步改善。
投資2.2億元,對23處公園廣場、4個城市出入口、8條主要街道綠地進行全面提檔升級,新建望漢雲台園、「街心」公園,高標準完成國柏路綠道綠廊建設,縣城建成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目前,隨著投資5200餘萬元、占地500畝的綜合性公園澄波公園免費對公眾開放,趙縣城區已建成23個公園廣場綠地及配套設施,縣城內綠化總面積達到560.59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2.33%,綠地率達到36.0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84平方米,城市綠量大幅提升。
免費開放的澄波公園占地500畝,園內有千米步道,逾萬平方米綠植,假山小景錯落有致,碧波湖水漣漪怡人,標準化足球、籃球、羽毛球運動場地齊全,可同時滿足群眾休閒、運動、娛樂需求。從澄波公園出發,沿李春大道一路向西,「白變黑」的道路寬闊通達、平整潔凈,現代化新型住宅小區鱗次櫛比,一處處公園繁花似錦、綠意盎然,一處處綠蔭免費停車場布局合理,單位拆牆透綠、停車位免費開放,車輛停放井然有序。人們工作之餘在公園休閒健身、林蔭綠道上漫步,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為徹底根治環境衛生、占道經營、店外經營等城市頑疾,趙縣在城區推行「街長制」,每條主次街道和主要街巷由一名縣級領導擔任「街長」,1-3名科級領導擔任副「街長」,「街長」對責任街區負主要責任,並逐級簽訂責任狀,實現街道管理規範化、常態化。如今,在趙縣街頭走一走,亂貼亂畫、亂擺亂放和占道經營的現象不見了,沿街門店窗明几淨、乾淨整潔、規範有序,廣告牌匾標準統一、整潔美觀,車輛停放有序,廣場綠地令人心怡,城區環境明顯改觀。
長效機制全面建立環衛水平大幅提升
今年以來,趙縣緊緊圍繞鞏固深化省級文明城、園林城創建成果,下足「繡花」功夫,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全力爭創「省級潔凈城市」。大力實施以環境凈化、市容美化、交通序化、道路硬化、園林綠化、工地無塵化、管理精細化為內容的「七化」行動,著力構建「權責明晰、管理優化、快速高效、規範有序」的城市治理體制,累計投資30多億元實施了40餘項城建重點項目,涵蓋道路改造提升、公園廣場綠化、城市功能配套、城中村改造等項目,推進「潔凈城市」創建工作向縱深開展。今年10月,趙縣順利通過「省級潔凈城」覆核評審。
圍繞創建「省級潔凈城市」目標,該縣進一步擰扣加壓,以工匠精神和精細化、標準化管理為手段,從量化道路浮塵重量、提高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延長清掃保潔時間和拓展環衛保潔區域、常態化開展縣城「洗城洗街」行動等方面入手,不斷提高城市潔凈水平。投資4000餘萬元,新購置大型洗掃車、高壓沖洗車、垃圾清運車、路面保養車、餐廚垃圾收集車等多種車輛設備,進一步提高清掃效率和標準。針對次要街道、小街小巷,購置了小型機掃車和清運車,實現了城區環境綜合整治機械化清掃全覆蓋。建設城市公廁57座,每萬人擁有公廁4.75座,三類及以上標準公廁比例達到80.7%。對垃圾轉運站、果皮箱等環衛設施加強日常維護與管理,定期擦拭、沖洗,將「最髒亂」的地方轉變為「最潔凈」的地方。
深入推進「以克論凈、深度保潔」做法,嚴格落實「人工保潔、機械清掃、高壓沖洗」三位一體作業模式,增加人工及機械化清掃路段範圍,打造試點街道,逐步向各主要街道延伸。對城區主次幹道實行一掃全保,定人、定崗、定責,保證主次幹道保潔時間不低於18小時,減少垃圾落地時間,城區主次幹道、背街小巷環衛保潔分別達到「雙五」「雙十」標準。同時,常態化實施城區「洗城洗臉」行動,對城區所有便道磚、行道樹、綠化帶進行全覆蓋清洗,各企事業單位對本單位樓宇、樓頂、牆體外立面進行全方位清洗,保持城市清新靚麗水平。
開展「垃圾不落地」集中收集行動,對小區、單位、沿街門店等生活垃圾實行定時上門收集,並在城區各主幹道24小時不間斷巡查,做到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垃圾點隨產隨清。在城區建設了5座垃圾轉運站,垃圾清運率達到100%。投資1.2億元,建設了一座庫容量113萬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日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規模達到200噸。
新增投資600萬元建成啟用數字化城管平台,利用平台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力度,將環衛運行納入數字化管理平台系統,實行智慧化管理機制,對環衛調度處理情況定期進行總結、通報和記錄。嚴格落實沿街門店「門前三包」制度,對沿街每個門店配備了專用垃圾收集桶,定時定點上門收集,加大門前責任區的管控力度,並定期進行評比,確保門前乾淨整潔。
為落實「以克論凈」和垃圾限時落地制度要求,成立了環衛巡查小組,對城區保潔區域採取「每周一考核,每月一評比」的方式,對責任區進行考核評比,全面構建了城市環境衛生量化指標工作體系。同時,加大對環衛職工關愛力度,設置「愛心早餐」點、專門休息室,提高環衛人員工資、保險、衣食住行等方面待遇,切實保障環衛職工各種權益,促進環衛工人幸福指數和城市潔凈程度同步提升。
來自:趙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