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麼推頭條原創簽約寫手:心平氣和
1 打開心結,學會和自己和解
有一位鄉村女教師,對公公婆婆很好,如親生父母一樣,而他們也視她為己出,總是稱呼她為閨女。
後來,婆婆去世,公公也得了半身不遂,行動不便。很多次小便時,他都會在坐便器上滴一些尿液,女教師愛乾淨,提醒了公公多次,但情況依然沒有改觀。
有一次,女教師沒忍住,當著公公的面,吵了他幾句,並用他的衣服擦拭坐便器,最後把衣服踩在腳下。
公公看到了,沒說什麼,但幾天後,他就去世了。
後來,每當看到公公遺像時,她都覺得公公在指責她,開始時,她只是偶爾感到自責。可慢慢地,她總夢見公公指責她,以至於整整三年,她都走不出這種陰影。
走投無路,她找到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諮詢師給她做了空椅子技術,讓她面對寫著公公名字的空椅子,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她邊哭邊說:
爹,那次我做的不好,事後我感到很內疚,還沒來得及給您道歉,您就走了,希望您原諒我……
說完哭完,她感到心裡的疙瘩一下解開了,心情舒暢了許多。
晚上回家後,她做了一個夢,夢中,公公不但沒有抱怨她,反而還安慰她,讓她放寬心。從此,女教師徹底從陰影中走了出來。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未完成情結」,指得不到或者失去的東西,往往讓人記憶深刻,甚至刻骨銘心。它與我們對「完整」的執念有關。
已經發生的事情,再怎麼缺憾,也不會回到從前,完整如初;而選擇與往事握手言和,為自己找到一個情緒發泄的出口,走出執念,才能釋懷。
人生下半場,學會和自己和解,將那些成為心結的東西放逐出心中,讓自己在寧靜中,擁有悠然心境,微笑生活,過好當下的生活,這是一種悟透人生的智慧。
2
解開死結,學會和敵人和解
大文學家蘇軾一生有很多「敵人」,其中就有一個叫程之才的。程之才娶了蘇軾的姐姐蘇八娘。但蘇八娘嫁到程家後,因為受到迫害,日子過得很艱難,很早就去世了。
為此,蘇軾父親宣布與程家斷絕關係,從此兩家成為仇家。後來 「新黨」 章惇當上宰相,為達到殺害蘇軾的目的,他晉升與蘇軾父子有仇的程之才,並要他利用職權逼害蘇軾。
沒想到,程之才雖以大軍壓境的姿態到來,卻有心利用此次機會,化解兩家數十年來的心結。於是,兩人見面後盡釋前嫌,一起遊玩寫詩。
後來,他們書信往來不斷,他們的書信傳下來幾十封,是蘇軾寫給別人書信數量最多的。
同樣的,蘇軾曾和諫官劉安世水火不容。後來兩人在江西的一座寺廟碰面,炒了一鍋竹筍吃,劉世安覺得味道好,就問蘇軾:「這是什麼筍?」蘇軾答:「這是玉版,吃了讓人參透禪性。」
喜歡參禪的劉安世聽了大笑,蘇軾也跟著笑起來,兩人的矛盾一筆勾銷。
從「敵人」變成朋友,無論對蘇軾還是對普通人來說,都很難,但相比原諒他人、原諒敵人的艱難,放過自己卻很簡單。
而放過自己,正是我們解開死結、學會和解的最簡單的途徑。
楊絳先生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所以,無論發生什麼事,過去了就讓它過去吧。
人生下半場,學會和敵人和解,首先是放過自己,一切重新開始。
它並不意味著我們丟了面子,軟弱可欺,相反,我們會因此獲得更多的尊重,會擁有更充實的里子,生活在一片海闊天空下,這是一種包容天下的豁達。
3
找回情懷,學會和故鄉和解
作家麥家今年出版了新書《人生海海》,出人意料的是,這本書不是他在諜戰文學領域的新作,而是一本與童年、故鄉有關的作品。
正如他所言:
這一輩子總要寫一部跟故鄉有關的書,既是對自己童年的一種紀念,也是和故鄉的一次和解。
麥家在童年時,由於家庭成分原因,沒有朋友,還常常受到冷落;12歲時,他和同學發生衝突,被父親知道後,不僅沒有得到安慰,還被其痛打了一頓;
為了捍衛父親的尊嚴跟同學打架,換來的卻是父親在自己心裡扎了一把刀,從此,他和父親產生隔閡,變得沉默寡言,把自己封閉成一座孤島。
大概是童年的不開心,和父親的不理解,帶給了他太多痛苦的記憶,於是他開始有意識地迴避自己的故鄉。
2007年,父親突然病倒,他在離開家鄉27年後,重返家鄉。但沒想到,此時的父親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症,已經認不出他了。
自從被父親打後,他就再也沒有叫過他,等他想叫父親時,他卻沒有了反應。
在人生的很長時間,他跟故鄉處於決裂狀態,直到看見父親慘狀,他才深刻反省:原來,自己和故鄉是無法割裂的,故鄉曾經帶給他的傷痛,在幾十年後,已悄然變成了另一種經歷和回憶,甚至財富。
那一刻,他找回了故鄉情懷,跟故鄉徹底和解,重新產生連結。
在故鄉度過的童年歲月,即便給我們留下傷害的痕跡,讓人想方設法逃離故鄉,但當真正離開後,我們最終會發現,故鄉再不好,也曾讓我們靈魂舒展,自由奔跑;故鄉再不堪,也是我們最後的歸途,讓人念念不忘。
為什麼大多數的成年人都有故鄉情懷?
正如那句話:故鄉情懷,其實就是成年人的避風港,是成年人最後的密碼。學會和故鄉和解,是一種葉落歸根的幸福。
生活中,我們可能因為一句惡言或一次失誤,傷害到別人,留下遺憾;也可能因為別人的一次辜負或一次誤解,受到傷害,心生仇恨。
更多的時候,遺憾、辜負、傷害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我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活得偏執、活得沉重。成年人的世界,學會和解,才是愛自己最好的方式:放下偏執,才能活得輕鬆;不再仇恨,方能歲月靜好。
人生,即便有再多的不如意,下半場也無須沉浸其中。
願我們有「敬往事一杯酒,願無仇恨回首」的豪情,也有「不念過去、不畏將來」的勇氣,學會和世間一切和解,從過往中斷舍離,讓靈魂更加坦蕩和充實,接納所有不如意,過好下半生。
END
推麼推原創簽約寫手|心平氣和
編輯|琪 鵝
統稿|薛笨笨
審稿|阿圖如是說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方擁有,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本文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atu580216@qq.com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 miaomiao19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