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5千多萬傳承紅色文化 收藏家潘庭宏的漫漫「長征路」

2019-07-24   富源發布

在彩雲之南,入滇第一關的雲南省富源縣,有一位年近六旬的長者,傾盡所有家產,歷盡千辛萬苦,飽嘗人間百味,耗盡畢生心血,徵集收藏毛澤東像章38萬多枚,多方尋購紅色物件56萬件,斥資千萬修建博物館珍藏,隻身成為擁有毛主席像章最多的「上海基尼斯」紀錄獲得者。

他就是富源縣政協委員——潘庭宏。

觸摸勝境關古驛道上的青石板和關隘上的城牆;撫摸勝境博物館中那一枚枚錚亮的毛主席像章。仿佛感覺到一種紅色的脈搏在滇東大地上激烈地跳動,一段紅色的記憶就是一種情懷,如此強勁地引領著一種永不褪色的信仰。1934年到1936年,紅軍長征兩次過富源,在這片滇南勝境中留下了紅色足跡,開闢了由黔入滇史詩般的遠征,為富源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激盪成富源史詩中壯麗的篇章,為富源人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和精神坐標。潘庭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尋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坐標,以信仰充實生命,以意志創造奇蹟,用半生的心血書寫接續長征這一傳奇般的史詩。

為紅色的信仰活著

潘庭宏,1963年出身於富源的一個小山村,長著一臉絡腮鬍,眼神里常透著善良與忠厚,個子中等,原是雲南省煤礦基建公司二處的職工,於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因家境貧寒、生活條件差的他一心想著回家照顧家人,便離職回鄉後靠傳統種植和騎三輪車賣文教用品維持生計,但他勤奮節儉,又刻苦努力, 1988年的一天,無意中發現20多枚毛主席像章,因受紅色文化的薰陶和黨的教育,對毛主席像章情有獨鍾,並不假思索的將自己省吃儉用下來的80元錢買下了像章,那個時候的80元,可抵白領們兩個月的工資收入了,買回家後如獲至寶。後又著魔似的把錢省下來收集珍藏各個時期或各種材質的像章,當時一個像章大約一至兩塊錢,幾乎所有收入都用來買毛主席像章,挨餓的時候常有,吃的穿的都十分節儉。可他越收藏越是喜歡,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從此他的身上打上了紅色烙印,立志要建一個大大的博物館讓自己辛苦收集的寶貝登堂入室,有一個安放之地。日積月累,像章越來越多,經驗也越來越豐富,除像章而外,所有能收集的紅色物件,他一樣也不放過,逐漸成為當地的收藏專家,為紅色的信仰活著。

賀子珍用過的小木桌

他做事跟做人一樣拼,一樣倔強,把興趣變為一種情懷,難以割捨的紅色情懷;把情懷當作一種信仰,一個共產黨員的最高信仰。這種無形的動力成就了他的企業,他在家鄉辦了一個礦泉水廠,通過艱苦創業,慢慢的有了一定的規模,效益好以後就開始大量收藏毛澤東像章和一切有關紅軍的革命遺物。

2007年,自己籌資中安鎮三道箐建了一個民族文化示範村,籌建了8個展覽館,打造一個全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文化傳播基地。中小學和部隊多次組織參觀,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一次活動中,武裝部一位同志為他提供了一條線索,稱紅軍長征經過黃泥河豬場戰鬥非常激烈,在緊急的行軍途中賀子珍因飛機轟炸腿部受傷,在老鄉家包紮傷口後,曾在一張桌子上發電報,這張桌子一直藏在老鄉家中。他得知後欣喜若狂,硬是逼著這位同志帶路前去收集。經過數小時的車程,終於到了農戶家中,門牌還掛有「賀子珍發電報處」的提示牌,在得知是來談收藏賀子珍發電報用的桌子,物主說:「出多少錢都不賣」貴州檔案館已挂號收購多次,都無功而返,他也同樣遭遇了閉門羹,同樣無果而返。回家後,成天想著這麼珍貴的物品放在農戶家中實屬可惜,一是物品得不到有效利用,二是保護起來也不專業,時間久了會腐爛。於是又第二次獨自到農戶家再次洽談,由於要價太高,無法籌資3萬元而再次放棄。他整天茶不思,飯不香,事隔兩個月後一次又一次登門,直到第五次請著當地村民幫助協商共同說服,最後以6600元的價格收購了賀子珍發電報用過的桌子,外加一件紅軍做飯用的吊架花去1200元。

五次登門,歷時三個月,想盡千方百計的辦法才得到夢寐以求的寶貝,當晚帶著心愛的寶貝,連夜趕路,外面還下著霧雨,能見度不足3米,但怎麼也擋不住如獲至寶的心情,拚命往回趕,一到家就細心打整保養,才將如願以償的桌子和架子放在自己精心布置的展館裡。

英雄落淚為話機

「我差點命喪黃泉」,回憶起自己最喜歡最熱愛也最深刻的一件物品時他這樣說。

那是2010年的一個夏天,酷暑難當,他受朋友引薦,去貴州遵義徵購一台紅軍用過的電話機,帶著激動的心情懷拽著東拼西湊的2萬元錢,很晚才進入夢鄉。凌晨5點就翻身起床,一個人駕車直奔遵義。橫跨兩省,當車行至320公里以外的貴州安順,一輛摩托車橫穿公路,他緊急避讓的一瞬間,「咣」的一聲悶響,汽車撞上了隔離帶,仰翻後平滑出去80多米。當地的老鄉趕到現場,覺得是人車兩亡,還好經過10多分鐘的奮力搶救,把他從駕駛室拖出來。他醒後第一句話竟然是:「不咋個,不咋個」看他身上有劃破的傷口,怕他身上有骨折,勸他去醫院檢查一下,再好好休息。而他卻翻來找去,從車裡找到那兩萬塊錢,請老鄉幫忙把車弄到路邊,再幫忙聯繫把車送到修理廠。一切安排妥後,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他,強忍巨大的傷痛,當晚就換乘大客車,又轉麵包車,最後騎上摩托車的顛顛簸簸走了11公里的山路,茶飯未沾一點,於第二天凌晨4點到達貴州與四川的交界處的敘永縣藏有紅軍電話機的老鄉家裡,敲門時老鄉以為是賊呢,問他怎麼現在才到,又是怎麼找到的,他告訴老鄉,自己花了120元找了個嚮導,路也實在難走,好不容易才找到這裡。他終於看到了那部寶貝疙瘩,可是物主一開口就要5萬元,他把自己此行的種種經過和磨難,把此行的意義和目的,細細的跟物主聊了起來,告訴他自己的誠心和為紅色文化的艱難付出,物主越聽越感動,才決定以最低的價格將電話機賣給他收藏,最後以9600元出讓。

在信仰面前生命也是如此渺小,在真情面前金錢是有時候是蒼白的。這番經歷後,他帶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到家裡,家人得知出了車禍還那麼痴迷,又痛心又恨,難以理解和接受,哪能有什麼好臉色,尖酸刻薄的話語如冰雹般砸下來,一身創傷滿腹酸楚的他,鼻子一酸,這位鐵骨錚錚的高原漢子躲在一個角落裡,終於還是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淌。

尋夢路迢迢

2012年,經藏界朋友得知安徽某地有30000枚毛主席像章的消息,身心的傷痛還未復原的他,同樣壓抑不住一陣狂喜,又開始了他的長征路。苦於手邊無錢,背著家人將家中的一套住房變賣得36萬元,同時借了12萬的高利貸,頂著家人強烈反對,妻子離婚的巨大壓力,含著淚水連夜坐上火車硬座直奔安徽滁州。餓了,就在車上買一個麵包啃一啃;渴了,就捧喝幾口洗漱間的水。到了滁州賣家,以566000元買下這30000枚像章,買了返家的火車硬座票後已是身無分文。說來寒磣可憐,兩天的車程,他餓得打不起主意,只好反覆喝列車上的冷水充飢。

2014年,在經濟舉步維艱最困難的時候,得知吉林長春白山市有個藏友手裡有紅軍用過的手榴彈、皮帶扣、宣傳單,日本軍人穿過的軍服、公文包後,他不假思索向朋友借了3萬,自己湊了2萬,坐上火車硬座直奔白山市。經過一夜行程到湖南懷化時睡著了,包里的兩萬元被小偷偷走。悲痛欲絕的他強忍淚水,繼續前行。第三天終於抵達長春,又連夜坐車到白山市,天露魚肚白的時候,餓極了,就在路邊買兩個饅頭,一面問路,邊啃邊走。跌跌撞撞,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找到藏家。12月份的長春,冰天雪地,一臉胡茬滿是冰雪,狗對著他拚命地咬,人們還以為是個要飯的呢。待說明來意後,藏主說東西在哈爾濱佳木斯,渾身無力的他只得又坐火車到佳木斯,第二天中午才到。這時的哈爾濱零下20多度,可憐他只穿了2件單衣,寒風刺骨,冷得他像打擺子一樣顫抖。下車後又走了一個半小時的冰雪路,終於到了藏家。這家人很好,聽到他不遠千里,為公益宣傳長征精神,弘揚愛國主義,幾件藏品以28000元成交。這時,庭宏身上僅剩下720元,到哈爾濱買返程車票時,還差200元,只好向人借了300元,車票買好,吃了碗面再買瓶礦泉水,身上僅剩60多元。一路的忍飢受凍回到曲靖,身上還剩28元。乘客車回到家,已是晚上9點過,一口氣吃下5碗飯,疲憊的身子訇然倒在床上,第二天起不來床,一連病了20多天,才基本康復。

20多年來他走遍大江南北,花費2千多萬元收藏了超過五十萬件紅色文物,其中38萬件是毛主席像章,更斥資3千多萬元興建私人博物館,展示自己的紅色藏品。

近年來,他的水廠經營不景氣,但他從來不會因為經濟困難值得出讓任何一件自己辛苦收藏的物品,就算流離失所也在所不辭。在文化產業方面他投入了近5000萬元,2009年大旱,他捐水捐物拆資180萬元,2010社會責任出資540萬元用於公益事業方面,另外到香港等地自辦外出展覽參觀人數共200萬人次,在縣內接納參觀人數達180餘萬人次。由於投資紅色文化借了部分高利貸,曾受到軟禁,污辱他只得變賣自己在曲靖和富源的所有房產,抵清了700餘萬元的外債,目前還差100多萬元無力償還,只能帶著家人靠租房棲居。但沒捨得處置一件紅色文物,他這樣硬撐著,他說:「沒有給妻兒留下任何東西而內疚,做文化只有社會效益,而沒有經濟效益,」但他無悔,永不改初心,他會繼續堅持下去。

他歷經千辛萬苦,從點點滴滴積累,所收藏的紅色藏品被列入吉尼斯紀錄大全,贏得紅色收藏家的美譽。曾接受過國旗班的「檢閱」;踏上紅地毯享受國家元首待遇,接受陸海空三軍儀仗隊「檢閱」;與眾多名人書畫家、藝術家合影;受到國家、省、市、縣領導接見鼓勵;收藏啟功、范曾的親筆題詞;藏有大小爨寶子碑真跡拓片……

2009年,他被評為全國十佳新聞人物。在他炫目的光環後,有誰知道這位具有紅色情懷的農民企業家為了傳承紅色文化,歷經過多少千辛萬苦、踽踽坎坷一路走來的一把辛酸淚呢?他一生下來就被深深地打上了紅色烙印,他一個人的長征路是如此艱辛,為他的紅色情結連命都可以不要,變賣家產,花盡血本,遭受非人的折磨。

辛勤耕耘了近30年,過程中的酸甜苦棘,坷坷坎坎,心甘情願,無厭無悔。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3月19日,他在北京受到了毛主席後人李訥的親切接見,李訥對他這些年所做的事高度認可,他激動地說:「這都是我們地方領導和親朋關心幫助支持的結果,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紅色文化是紅色政權的象徵,主席品格光彩照人,其精神感天動地,毛主席永遠是我們心中的紅太陽,毛主席永遠活在人民心中!我會不忘初心,勵志前行,面對困難險阻勇敢向前,奮力奮進!」

坎坎坷坷,一步一個腳印,殫精竭力、嘔心瀝血,執著忘我地在荊棘中行走,為的就是以實物遺品真跡告訴世人,新中國來之不易!潘庭宏以非常人能吃之苦換來的這些珍貴藏品,是國旗最美麗的色彩,是一座礦藏巨大的精神富礦,鑄就起我們民族的精神航道,我們的靈魂將在這裡受到洗禮和凈化。他為之付出的辛勤勞動,他灑下的這一把把辛酸淚,會開出璀璨的花朵。

富源縣融媒體中心 圖文:鄧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