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6日凌晨,一連串的巨響打破了夜晚的寧靜,車諾比核電廠四號反應爐發生大爆炸,反應堆巨大的上蓋被直接炸飛。反應堆上空,放射性元素髮出特有的藍白色光線,照亮了上方的夜空,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核浩劫拉開了序幕。
爆炸發生後引發了大火,大量高能輻射物質源源不斷地向大氣中擴散,兩天後,波蘭、德國、奧地利和羅馬尼亞上空就檢測出了高劑量的輻射,隨後,核輻射蔓延到 了瑞士、義大利、法國和比利時,不到一周的時間,美國、加拿大、日本和印度陸續檢測到了核輻射,車諾比核事故對世界的影響日益凸顯。
在車諾比核電站爆炸後的第一時間,第一批消防員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沖向了火場。後來,其中一位消防員瓦西里·伊格納堅科的遺孀回憶道:「那天晚上在聽到聲響後,看到了窗外的火焰,似乎所有東西都在發亮,冒著滾滾濃煙。他臨走時告訴我,反應爐失火了,讓我把窗戶關上去睡覺,他一會就回來。」
爆炸發生後四分鐘,由普拉維克中尉指揮的第一批消防員到達了現場。11分鐘後,第二批消防員抵達現場。沒有人告訴他們反應堆的安全殼已經破裂,石墨碎片從反應爐中間迸射而出,和屋頂的瀝青一塊兒燃燒,不斷冒出濃濃的煙霧。受熱後的瀝青已經軟化,踩在上面如同走在焦油上,燃燒著的石墨混雜著瀝青邊流動邊燃燒,同時釋放出可怕的核輻射,熱氣逼人,水槍根本無法阻止這些東西向外流動,消防員奮力滅火,用試圖用腳踩滅這些石墨和瀝青。
消防員們沒有穿防護服,有些隊員甚至連帆布制服都有穿,只穿著襯衫出勤。致命輻射照射著他們,他們嘴裡嘗到了「類似於椰子和金屬的味道」,感到似乎有針氈撲面而來,穿過了他們的身體。
正常情況下,普通人的一生接受的輻射量是0.1倫琴,400倫琴即可置人於死地,而在事故中心,輻射量早已超過15000倫琴。在第一時間,沒有人意識到事故有多嚴重,不少當地人甚至在在爆炸現場圍觀,直到48小時候後才有人開始組織居民們疏散。蘇聯當局雖然很早就得知了消息,但卻沒有重視,因為蘇聯的核電站已經發生過大大小小諸多的事故。直到一周後,瑞典監測到了異常的輻射指數,通過外交途徑提醒蘇聯,蘇聯當局才真正意識到事故的嚴重性,啟動了緊急預案,但在此時,已有30多萬人暴露在致命的輻射之中。
核事故發生後的幾個小時內,第一批參加搶險的消防員相繼倒下,有108人被送到了基輔臨床研究所和莫斯科第六醫院搶救。在短短的三個月內,28名消防員相繼在痛苦中離世,2006年,官方公布的統計結果為4000人死亡。但是綠色和平組織在調查後認為,車諾比核事故至少造成了9.3萬人死亡,27萬人致癌。當時的搶險消防員,以及後面幾位安裝反應堆封閉罩的直升機駕駛員,是在拿命救災。這一頁歷史,是用血和淚書寫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