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擺攤人最後一片江湖地:沒有月入過萬,只有你想不到的心酸

2019-07-29     深度柳州

「江湖遠不遠?」

「不遠!人就在江湖,江湖怎麼會遠?」

北起二輕商場,南至青雲菜市,悠長的青雲路貫穿於此,有人說,它是柳州擺攤人最後一片江湖地

聽起來,頗有些「英雄末路」的意味


事實如你所見,曾經的擺攤聖地,中山中路、景行路...它們有的納入了正規軍,有的已成為過去

鬧市之中,你很難再找到像這樣一個地方

入夜的青雲路,形形色色的擺攤族三兩成群,張羅起手頭營生,從貼膜、小吃,再到生活用品,一應俱全...


他們遠談不上規模,卻深諳生存之道,於城市夾縫中安身立命

如果你讀懂了擺攤人,也就讀懂了關於生活的艱辛,漂泊、與韌勁...

「青雲路沒有擺攤神話,只有生活最本質一面」

吳姐,在青雲路夜市一帶擺攤有已有些時日

她的麻辣燙今天生意還不錯,兩個小桌,基本都坐滿了,揀菜舀湯一氣呵成,這個動作一看就是非常熟練了


閒空了,吳姐才能坐下來和我們聊聊...

「從9點這樣賣到12點甚至凌晨2點,小孩子寫作業也都沒有時間理了,阿婆帶,白天打打零工,晚上擺攤賣這個,只為維持基本生計」

對吳姐來說,即便打工也無非社會底層,選擇地攤營生,毫無穩定可言,但至少有希望多賺一些。


簇擁在這一帶的擺攤人大多如此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一塊小桌,一隅小攤,一個巷口,便是一方天地

你不知他們什麼時候悄然離開,也不知他們會留下多久

他們沒有光鮮衣著,無法靠學識謀生,更談不上老有所依,甚至是常被邊緣化的群體

這裡沒有所謂的擺攤神話,沒有吉普賽人漂泊的瀟洒,有的只是生存、活著

換而言之,這個社會留給他們的「活路」並不太多



「因為擺攤族,這裡還保留有老柳州的生活氣息」

青雲與建佳交匯的好望角附近,像是鬧市區留下的最後遺珠,有現代繁華商圈,也有簡陋至極的擺攤一族

就好像,它既能滿足你巴黎喂鴿子的雅興,也能圓你村口逗黃狗的樂趣


好望角臨街門面旁,小攤販整整齊齊排成一列,雖然遠談不上夜市的規模,但勝在品類清晰基本都是女孩子的物件,吸引不少柳州妹紙在此流連

這家鞋攤,烏泱泱圍了一圈,各種年輕的小姐姐們直接在旁邊試起了鞋,雖然是個小小的地攤,老闆的選貨的眼光的好壞,從圍觀人數上立馬就能略知一二。


青雲路擺攤也分地段,好望角到青雲路十字路口無疑是絕佳位置,但風險也大,也許上一秒還泰然自若,下一秒就該望風而逃...


這裡業態豐富,從生活用品到小吃一應俱全,甚至還有小姐姐把綠植也搬來了,逛逛夜市,隨手買上一盆綠植、乾花,還可以拿回家裝點下生活..


論小吃,它敵不過成行成市風口浪尖的奶茶街,論商品,馬爸爸家的一應俱全也能把它秒成渣滓


似乎唯一能夠讓你稱道的,只有於繁華鬧市之中,還保留一絲老柳州的生活氣息——

「吃過飯散步,聽聽賣唱小曲,在小攤上討價還價,給孩子捎帶個玩偶回家...」



「他們與城市管理者之間,關係微妙,心照不宣」

有人說,街邊攤是髒亂差的代表,也有人說,他們提供了不用特地跑去商場的便利,有著屬於自己存在的價值

也許青雲路的部分擺攤人游離於管理之外,但並不絕對,因為背後,都有一個看不見的秩序


他們深諳樹大招風之理,不會聚攏在一起形成規模,而是三兩成堆,拉長戰線,便於通風報信,他們始終高度警惕,小心翼翼試探規則,於城市管理者的博弈之中,探索生存之道


其實在青雲路,鮮有所謂的衝突發生

甚至有的時候,城市管理者會提前三五天來巡邏通知,擺攤人會非常配合地回家休假

而有些特殊時期是沒有商量的,每個攤主都心知肚明,管理不外乎人情,也沒有人不懂生活的艱辛

「別較勁,互相留點餘地,乖乖收了就行,不繳你東西,也不罰你款...」

他們與城市管理者之間,關係微妙、默契、心照不宣,這種秩序就藏在青雲路,藏在每個看不見的城市角落裡...



「這就是柳州擺攤人的真實寫照」

夜幕降臨的柳州街頭,城市景觀燈在10點準時關閉,但是擺攤人的燈光依舊閃亮


突然想起作家龍應台說過的一句話

「別總去那些大型商超,也給路邊攤留點兒生意,也許你不經意的光顧,可以溫暖一個人,可以讓他們早些回家...」


沒有所謂月入過萬的擺攤神話,也沒有引人入勝的江湖故事,有是只是關於生活質樸與點滴

「收拾攤子回家,哪怕腳步蹣跚,依然要負重前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e0ORmwB8g2yegND9Kq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