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用騾子拉火車

2019-09-04     朝陽阿力

中國人對鐵路的認識始於1876年,英國人在上海私自修築的吳淞鐵路。由於此前中國從來沒有過鐵路,鐵軌兩旁觀眾「立如堵牆」。當時滬上有竹枝詞《詠火輪車》云:

輪隨鐵路與周旋,

飛往吳淞客亦仙。

他省不知機器巧,

艷傳陸地可行船。

1881年唐胥鐵路通車,李鴻章到場視察

但鐵路在修築過程中就惹起多起糾紛。通車一月後,火車軋死一名中國士兵,清政府決定購回鐵路。1877年10月,清政府以白銀28.5萬購回淞滬鐵路,隨即拆毀鐵路,移往台灣,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就此夭折。

1872年,李鴻章以方便運兵為由向恭親王提出修鐵路。恭親王雖然同意,但是阻力太大,不敢向上提。後來李鴻章自己提了,結果一片反對,罵他是「漢奸」。

馬拉火車

李鴻章每次的奏摺都說修鐵路會帶來利益,哪兒修鐵路,哪兒就發達。反對的人說,這正好證明了鐵路修到哪裡,哪裡人心就變壞,鐵路經過的地方,純樸的民風會變壞。還有人說,修了鐵路之後,陌生男女在悶罐子幾天幾夜,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但李鴻章有經驗,他在他的勢力範圍之內建了北洋水師,水師需要煤,朝廷同意他挖煤。於是,他不打報告,於1880年修建了唐山至胥各莊(今唐山開平區)的9.8公里長的鐵路。他覺得,用這段鐵路來拉煤,讓大家適應一下,感受到它的好處,他在上報給朝廷的時候得用一些中國人最熟悉的詞來報告一個新事物,說修了新馬路,因為確實沒有規定這種東西必須叫做鐵路,朝廷也沒有介意。

馬拉火車

唐胥鐵路雖然只有9.8公里長,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結束了中國沒有鐵路的歷史,同時也拉開了中國鐵路建設的序幕。

鐵路修好了,但李鴻章沒有用蒸汽機拉煤,而是用幾匹騾子拉一個車廂,車廂里有煤,拉了9.8公里,完了再卸下來。他想讓大清國有個適應過程。

一英國工程師覺得太荒唐了,你修了鐵軌,卻用騾子拉著車皮,以為大清沒錢,買不起機車,就用唐山的一台舊鍋爐,也沒跟給李鴻章說,改裝成一個蒸汽機車弄到鐵軌上了,鐵軌上拉了長長的車皮,還裝滿了煤。,

清朝末期北京城下的火車蒸汽機車

但蒸汽機會響,把大多數人嚇得魂飛魄散,覺得這是妖魔鬼怪,馬上就報告給了朝廷。這下朝廷知道了,原來你李鴻章是修了一個鐵路用來運煤,就讓李鴻章把鐵路拆了。李鴻章打馬虎眼,他知道政府最忌諱的就是蒸汽機車,他就把蒸汽機車撤掉,又恢復到用騾子拉車皮。

到1894年甲午戰爭之時,大清僅有鐵路483公里,而與大清幾乎同時起步的日本已有3300公里!大清就這腐朽落後的思想意識,焉有不敗之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ZeKGW0BJleJMoPMgsK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