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車,就看見了那條記憶中的坡坡路。
不同於往昔,坑窪不平的狹窄泥土路已被平平坦坦寬闊的水泥路代替,旁側原本只有稀疏的幾棵樹和雜草叢生的公路邊多了些高低不一的樓房,一片嘈雜喧譁掩蓋了曾經的冷清,山裡的寂靜。唯有緩緩上升的路面告訴我:沒錯,這就是當年走向校園的路。
沿著坡路慢慢走著,極目遠眺,欣然發現前方公路轉彎處,即將被夜色籠罩的青山綠水間,銀瀑飛流直下,剎那間回憶如石砂洞飄飄渺渺的水霧四散開來,瀰漫著孤獨的氣息,輕吟淺唱一曲《這邊風光獨好》。
不停按著手機時,先前接到我電話的清明同學已迎面快步走來。除長高變壯了之外,當年那個小男生的模樣沒有太大改變,依稀流淌著舊日時光。沒有過多的寒暄,就像經常見面的老朋友。清明指著一棟棟新樓房:教室,操場,宿舍,食堂……我們一邊走著,一邊回想著以前校園的模樣。
和清明道別走出校園時,天已黑盡。秋日微微的涼風將沉浸在從前的我喚醒。驀然驚覺,多年不見,我們竟然沒問彼此家在哪裡?幹什麼工作?近況如何?我們只是回了一趟少年時共同生活學習的家園,將過往歲月圈圈點點。
當然從取得聯繫那一刻,我是知道清明住在鎮上的,他媽媽住在學校附近,其餘就一概不知了。而我呢?清明大抵不曉得。因為在這之前,我沒與誰聯繫過。
這讓我想起了近日才加入的同學群。分別二十多年了,本以為進去後會被生疏、冷漠、勢利、尷尬、無話可說等種種,報刊新聞中常見的關於同學會的魔咒困擾。誰知群里一出現「歡迎回歸組織」,然後就是「鞭炮」四起,紅包紛飛,接著就有同學@我:XX,到XX中學來打籃球。親切,自然,沒有絲毫時間流逝的距離。真性情,真同學情,真朋友誼,瞬間在我日益反應遲鈍的腦海里泛濫。
頂著一輪明月回到住處,點開微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明發在群里的照片,然後就有同學說我沒變。我莞爾一笑。原以為縱然不是騎著高頭大馬,眾人簇擁,衣錦榮歸,我也要在某個春風微漾的日子,沐浴著燦爛的陽光,採擷一束小河邊黃燦燦的迎春花,踏著一路槐香,高歌而來。不是現在這樣,以難看的姿態突兀地出現在同學群里。不過想著清明「同學之間,隨便點好」的話,我亦坦然入眠。
恰同學少年,球場上矯健的身姿,走廊里突然的鬨笑,一月兩次的壩壩電影,醬拌的折耳根,五分錢的麻辣串,石砂洞飛濺的大珠小珠,晨霧中泛藍的燈光……影影綽綽,交迭出現,編織著美好,點綴著純真。而我一直站在校園門口那條小路轉彎處,看一根狗尾巴草搖頭晃腦,聽一簇雞窩爛嘰嘰喳喳。
素心對素人,在時光里氤氳成香,清淺相依,便勝過人間無數。
願我們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圖片:網絡)
【作者簡介】
依依的魚擺擺,原名余亞。重慶人,家庭主婦。閒時喜歡用文字抒寫生活,感悟平凡人生中的點點滴滴。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