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筆下最奇葩女主角:飛紅巾手刃初戀,納蘭王妃含淚而終

2019-10-12     武俠小王子

托翁說「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女性不見得相似,而不幸福的女性的確是各有各的不幸。我就想來分析下樑書中傑出女性的悲劇,會寫哪些人基本想好了,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寫完。先從塞外兩大女主說起來。

塞外實在是一本非常遺憾的書,故事非常好人物塑造出色也有深刻寓意,就是篇幅太短梁老當時文筆還有些稚嫩尤其對話上過於現代化,如果能適當擴寫潤色一下,以其優秀的故事評價會更高。即便如此,塞外因為優秀的故事內核經常在七劍類電視劇中喧賓奪主占據主要地位。其中塑造最為出色的就是兩位女主。

飛紅巾

飛紅巾美貌動人武功高強,還是草原上的領袖。然而卻落得和師父類似的結局乃至更慘,不僅白髮傷心連事業都丟了。這些固然和時代外因有關,也與她的個性分不開關係。

她很倔強和驕傲,這些不是錯誤,但是當對自己的情人也是居高臨下難免引人不滿。比如押不盧對於她更多是一個男寵,她從來就沒把他放在平等地位看待。

雖然押不盧的確該死,但是飛紅巾對待他的方式任何一個男人看到心中都難免敬而遠之,包括楊雲驄。哪怕是女人,如果男友對自己如同小貓小狗動不動打罵呼喝,哪怕這個人條件再好略微有點腦子的女人也容易敬而遠之。

她師父練霓裳雖然是魔女,但是對心愛的人絕不會如此,反而很能表現出小女兒情懷,這也是卓一航愛上她的重要原因。

飛紅巾的倔強個性在書中一處體現得特別傳神,就是塞外中她去找納蘭,在知道納蘭有了楊雲驄的孩子後反而加於援手再說以後要來比試。

這段把她的個性體現得淋漓盡致。儘管她作為一個女人沒法對情敵完全放下,卻也不願意自降身份去無差別報復,而是不再糾纏甚至贈予寶珠但是不認輸。

這也是一種草原女英雄的高傲倔強。在她看來,在情敵面前如果失態撒潑哪怕能幹掉她就是更輸的一敗塗地了。無論內心多難過痛苦,表面上不能展現出來。

飛紅巾雖然感情上失敗,但為人的確有大將之風。如果她真的是如此堅強的人,一次情場敗北根本算不上什麼。

然而在這副傑出的外表下,飛紅巾其實是一個內心非常柔軟的少女。這個之前就可以從她和楊雲驄相遇熱戀後的表現看出。更可以從她後期的表現看出。儘管在情敵面前表現得像一個英豪,但是回來再也難掩內心的痛苦。

在確立自己情場的失敗後,飛紅巾連長久的事業都一度放棄了。這不僅僅是愛情,更是尊嚴上被納蘭打敗讓她無法接受。這點還不如她師父。霍青桐和她很像,都是業務能力很強的女中豪傑,但是涉及到感情的時候,內心其實非常脆弱。

她的強硬,除了時勢的需要也是用來保護自己脆弱的內心。從感情的選擇上也可以看出,她愛上武功能力高強的楊雲驄,而不是類似師父愛上卓一航或者武玄霜那樣愛上讓人憐惜的李逸也可以看出她內心還是渴望有和自己一樣強乃至更強的人相互扶持乃至依靠的。

只是這樣的男人往往不喜歡過於強勢的女性。楊雲驄看到了她外表的驕傲,卻沒有儘早看到她脆弱的內心。他除了高超的武功,更多也是個普通人而且有些大男子主義,因而喜歡溫柔的女孩。

愛情也終究要有讓步,特別是兩個強者如果沒有一方的犧牲退讓很難成功。大部分的男人不反感有能力的女人,但是反感對自己過於強勢和BT的女人。

飛紅巾的最大悲劇是她明明不是一個真正內外都非常剛強可以不把愛情看的太重的女性,相反有很柔軟的一面也渴望和英雄的愛情看不上地位能力遠不如自己的人。

同時卻又不懂得或者不願意哪怕對愛人展露自己的這一面,而且這恰恰多少有因為她內心過於柔軟害怕展示的原因。所以說她的悲劇令人同情,但也可以從她身上了解男女戀愛中,外表、立場和事業能力並不是全部,更不宜一味強勢。如果不願意放棄這些,那就不要太把愛情當回事。

納蘭王妃

塞外雙女主這裡,女讀者經常站飛紅巾,納蘭王妃自然就有不少人看不慣。我以前也認為她很有手腕但是給人距離感,只是近來逐漸理解了她的無奈。

的確納蘭王妃是個聰明有手腕的女孩,不過本性上並不壞,相反她對楊雲驄的愛情、多鐸的親情和女兒的感情都是真實的,所以才難以做出抉擇。

而且價值觀上,她希望的是人不因滿漢而分,沒有戰火和相互欺凌,只有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和愛情,是一個崇尚尊重個人自由的女性。

這本身很正常,乃至可以說她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女人,道德真情智慧兼備不單憑立場思考。

只是在那個時代下,這樣出色不無腦站隊的女性反而顯得格格不入。正因為這種價值觀,她才會去救楊雲驄。她愛上楊雲驄也是因為楊雲驄一度展現出了和她類似的品質,可以不單單因為立場行事,這在她看來就是真的英雄。

甚至之後對於是情敵又印象很差的飛紅巾,也看到她並不因為立場無腦行事後對她產生了敬意。

雖然塞外中她以漢人原因表示兩人不能結婚,七劍開篇她也提到滿漢之別,但從具體人物描繪上,納蘭王妃在愛情上並不那麼在意滿漢之分和貧富。

她也反對和多鐸的包辦婚姻。但是楊雲驄同樣不是可行的路。楊雲驄看來滿漢敵對是不可改變的,只是沒有到滿人都該死的地步。

雖然對納蘭是真愛甚至一度犧牲自己的原則,但是她在他看來是愛人和一個可以改造的對象。

歸根到底他是個大俠,時代決定了他不能放棄事業。他對納蘭產生情感也是因為她的溫柔可愛,並不是真的可以放下滿漢之間的仇恨。這才是她和楊雲驄產生分歧不願意走的原因。

她並不熱衷於幫助滿人作為,但是不能接受和族人為敵,更不說在對立面會受到多少排擠和敵視。這些楊雲驄不見得能為她承受下來,而楊雲驄如果徹底放棄事業和她隱居,他也難以做到,從這個角度而言楊雲驄和她類似,都是感情和立場都在意都不肯放棄。因此兩人的破裂是必然的。

納蘭也很聰明懂得這些,她分手時候說到漢人滿人,不是說她看不起漢人覺得和滿人不能結婚,而是她意識到漢人和滿人之間的仇恨無法讓楊雲驄和自己得到幸福,反而會連累他們和自己的家人。

處於熱戀的女性,多數是可以不顧一切的,然而納蘭有這一份理性,特別是在草原上經歷了那些事情和等不來楊雲驄後讓她徹底認清了問題。只是這樣的理性非但沒有緩和事情,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悲劇。

因此她在兩個男人之間乃至不同立場的搖擺,也是無奈放不下,雖然具有理性卻無法徹底戰勝自己的感性。

經常有人拿她和趙敏對比,的確她比趙敏更在意家人族人,楊雲驄也比張無忌更有責任感,可是必須承認這樣既有大義又有人情的人在這樣的局面下反而是更容易悲劇的。

血書和易蘭珠加速了納蘭的悲劇結局,卻不是悲劇的根源。即便沒有她的復仇,夫妻倆的生活也早已貌合神離,依靠多鐸那超乎尋常的讓步在支撐。

正是因為這種哪邊都割捨不下,最終在多方擠壓下只有自盡一條路。納蘭是聰明的,但是她的聰明卻沒有能避免她的悲劇反而更增痛苦。

她的價值觀本身也說不上錯,更沒有什麼惡行,在那個時代卻顯得格格不入。而且處在她那個環境下,也無法避免悲劇選擇哪邊都是死路。當處於這種兩難局面的時候,越是聰明而又富有韌性的人,不管男人還是女人越是痛苦。

納蘭的痛苦和死不是哪個人造成的,而是整個時代造成的。她這樣優秀對哪邊都有正常感情的女性如此結局,更讓這個悲劇特別有力,因為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事物摧毀給人看。

她的女兒易蘭珠這個人物塑造不成功也是因為作為一個矛盾體,沒有展現出這種矛盾感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XrSwW0BMH2_cNUg27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