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數的增長怎麼就成了被羞辱的理由?

2021-04-17     芭莎星時尚

原標題:歲數的增長怎麼就成了被羞辱的理由?

「年齡真的是女演員最大的限制嗎?」

在演藝圈中,年齡對女演員的限制一直以來都會引發無數討論。這不,最近在《我是女演員》的先導片中,女學員們面對教導團初亮相,一起參加評選的林艾泇和潘蓉歆就雙雙被問及年齡的問題。

教導團發出靈魂拷問:「在演藝圈中有一個說法,叫『 年齡是女演員最大的限制』,請問你怎麼看這個觀點?」

儘管學員林艾泇宣言「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風采」,但來參加節目的她還是把年齡改小了8歲。

與她形成對比的是30歲的寶媽潘蓉歆。她來到這個舞台上的宣言是把30歲之前的內容歸零,探索未來更多的可能。如此樂觀而又勇敢的她,獲得了評委和學員的一致認可。

你看,年齡也許會限制到女演員的戲路,但自信和實力才是最有力的武器,不是嗎?畢竟,時間是逃不過的劫數,也是淬鍊成的內功,深藏功與名的姐姐們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啊!

誰說中年女演員就毫無突破的空間?對於這個問題,影后詠梅用作品Say No!

2019年,詠梅憑藉在電影《地久天長》的出色表演,獲得了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中國內地首位柏林影后,同時也憑藉此電影獲得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這一年,她49歲。

從藝20餘年,不疾不徐,一個非科班出身的女演員,敢於游離在圈子之外,卻憑實力和演技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形象。

在電影《地久天長》中,詠梅飾演的是一名「失孤母親」王麗雲。喪子之痛,打掉二胎的愧疚,下崗失業的無力.....接二連三的波折像一記記重拳錘在王麗雲身上。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下,她疼得叫不出來,痛的壓抑無聲。

中年的王麗雲在詠梅的演繹下克制緘默,那張沉鬱寡歡的臉,沒有歇斯底里地掙扎,卻能讓你在潤物無聲中潸然淚下。

在電視劇《中國式離婚》中,詠梅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溫柔御姐」的形象塑造。

她飾演的肖莉是一名事業有成的醫生,她氣質嫻雅、獨立自強,離異後獨自撫養女兒,詠梅憑藉著紮實深厚的演技功底將這位獨立知性、善解人意的知識女性刻畫地入木三分。

電視劇《孝子》中,詠梅飾演的大兒媳謝言,美德與智慧並具,在家庭和職場都進退得宜;

電視劇《亂世書香》中,她扮演的徐書容是民國時大家族的舊式女性,看似隱忍、守舊,卻心懷情義和勇氣,氣質高潔一塵不染;

電影《青春派》中,她飾演一位望子成龍、與早戀的兒子居然(董子健飾演)鬥智斗勇的「虎媽」;

《小歡喜》里的劉靜,她的一顰一笑都讓人感嘆:原來溫柔也可以作為化解爭執的力量;

......

這些角色的精彩演繹給我們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的驚喜。

從沒有表演經驗的門外漢,到演技精湛的老戲骨,她一路都走在自己的節奏里。

儘管做了20多年的「專業配角」,但詠梅始終堅持做好自己的事,在配角的位置上演好每一場戲,時刻保持優秀,清醒而通透的她也坦言:「 把自己的戲演好,就能獲得尊嚴。」

於是,在前段時間因疫情而停工的大半年中,她能很快的從不知所措的情緒中調整好,恢復鍛鍊,恢複閱讀,恢復觀察自然萬物的日常,保持良好的狀態,為隨時可能到來的新角色做好準備。

你看,在51歲的詠梅身上,令許多女演員聞之色變的「中年危機」根本不存在。因為她對自己的狀態滿意,對自己的演技自信,知道什麼樣的角色是合適的、能夠駕馭的。

還記得在第33屆金雞獎的開幕論壇上,當她拿到關於「40+女演員現狀」命題的時候,她沒有去抱怨中年女演員沒有市場,沒有渲染年齡的焦慮,而是對大家說:「 能不能不要修掉我的皺紋。」此話一出就引發了無數熱議。

對於現在明星們滿屏的精修圖,詠梅是這樣和自己的團隊說的:「我的圖能不能儘量不修?如果非得要修的話,能不能別把我的皺紋都給我修平了?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

在她眼裡,年齡和臉上的皺紋從來都不是她的敵人。她早已經喜歡了和皺紋和解,因為每一條紋路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她的故事都寫在她的臉上。

這個時代總是充斥著太多的焦慮,作為女演員的容顏焦慮和年齡焦慮更是屢屢被提起,而詠梅卻始終不急不躁。

她沒有中年女演員的危機感,總是不慌不忙的說著「我不急」。「我不介意演老,但我拒絕演少女。」也正是因為這種堅定的態度,開始讓更多的觀眾去注意到這位與眾不同的女演員。

我相信所有女演員都和我一樣,都只是在路上。」對詠梅來說,人生走過得每一步都算數,天地如此廣闊,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

像詠梅一樣不懼焦慮、大方活出自己的女演員,也大多像她一樣,身上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和韻味,比如演員郝蕾。

前段時間,在《我就是演員3》的節目中,42歲的郝蕾著實又火了一把。節目裡,張檬說自己因為整容而缺乏自信,郝蕾勸她不要過度在意外表,並坦然拿自己舉例:「 作為一個女演員,我已經胖成這樣了,我還是非常自信地坐在這裡,因為我的演技是誰也拿不走的。

郝蕾為什麼自信?

因為在她看來,對於女演員而言,歲月會帶走容貌,但只有演技是真正任何人都拿不走的。

上戲畢業後,郝蕾從話劇舞台到大銀幕上佳作頻出,甚至被人稱作「中國演技派的無冕之王」。

從《十七歲不哭》裡面勇敢倔強的楊宇凌,到《少年黃飛鴻》裡面古靈精怪的十三姨;

從《少年天子》裡面「那麼壞、那麼瘋,但就是讓人心疼」的後宮妃子,到《親愛的》裡面丟失孩子的母親;

從《春潮》裡面「我恨我媽媽,但我又愛她」的郭建波,到《她和她的房間》里那個長期被家暴,最後丈夫因病去世,她覺得終於解脫,因此在他葬禮上大笑的女人......

每一個人物,她都用心在刻畫,在扮演經歷不同、選擇不同的真實靈動的「人」。

在美女如雲的娛樂圈,郝蕾並不怯場。行走「江湖」,她靠的從來都是一騎絕塵的演技,而非艷壓其他女星的通稿。

芭姐記得在宣布郝蕾擔任《我就是演員3》表演指導的時候,她曾回應了「年齡對女演員來說是障礙嗎?」這個廣受爭議的問題。

她說:「 很多人覺得年齡是女演員的障礙,我想告訴這個舞台上的演員,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魅力之處,接受享受即可。借用演員這個職業,記錄從小到老每個年齡段的自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對於歲月,她抱有的是感謝:「 感謝歲月讓我演過『小孫女』,感謝歲月讓我演上『老祖母』。」

的確,無論處於生命的哪一個階段,我們都應該享受當下的狀態,不必為失去的感到懊悔,也不必為還未到來的感到恐慌,該經歷的總會到來,不如坦然的面對歲月和每個階段的自己,也是一種幸福。

你看,業務能力的穩紮穩打,對角色超強的理解塑造,對演員職業的敬畏,讓這些女演員只要站上熒幕,總會驚鴻一瞥。

中年女演員危機?對於43歲的袁泉來講根本不存在。

在電影《中國機長》中,袁泉飾演乘務長「畢男」,她完全化為角色本身,冷靜、理智、不慌不亂、不卑不亢,尤其是眼神傳遞出來的那種堅定和堅毅,既說服了機艙乘客,也說服了觀眾,既打破了公眾對於乘務員只是「端茶倒水」的錯誤刻板認知,也讓人又一次發現了演員袁泉。

導演劉偉強評價她:「 你看她不止壓幾個人,是壓整艙的人,這不是簡單的對白能壓下去的,是整個人的身體語言、眼神、氣場壓下去的。」這種氣場,就是演員業務能力的一種體現:吃透角色,演什麼是什麼,能夠直接攝住觀眾靈魂。

還記得上次被袁泉刷屏是幾年前大火的《我的前半生》,袁泉演活了唐晶這個女高管的角色,她把一個面對愛情驕傲又脆弱、隱忍且強大的女孩演出了層次感,她演繹出了這個角色的雙面性。

而在這之前,她已憑藉電影《如夢》獲得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袁泉不僅在熒幕上表現突出,在話劇舞台上也占據著一席之地。

早在2005年,袁泉主演音樂話劇《琥珀》,該劇演出門票在中國香港三天內預售達到3000張,創下中國香港話劇的銷售紀錄。與她合作過的導演趙寶剛評價她:「 袁泉我請了好幾次,都沒有請動,她的戲演的是真好。」演技派黃渤也對她大加讚賞:「 袁泉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女演員之一。

你看,總有一種女演員,無論淡出人們的視線多久,再出場依舊燦爛奪目,寶刀未銹,成為人們口中的演技擔當。

這背後,都是業務能力在打底。你若要問,什麼樣的人不怕中年危機?答案是,業務能力強的人。這個時代,最離不開的就是有能力的人。

所以,對於袁泉而言,年齡從來不是危機。在娛樂圈不敢老、所有人積極營造少女感的當下,她說:「我喜歡自己這張有閱歷的臉。」她從不畏懼時光在臉上留下痕跡,甚至坦言:「契訶夫的一些話劇,必須是要四十歲以後的臉才能演的。」

有人問她擔不擔心以後無戲可拍,她的回答是:「沒有合適的電視劇角色,就去演電影;沒有合適的電影角色,就去演話劇,總能找到合適的角色。」

在演員這條路上,袁泉一直是不疾不徐,磨鍊演技,保持自己的節奏,堅定不移地向前走路的人。

好演員總經得住時間的打磨,也從來不會擔心自己被市場淘汰,因為他們知道轉個角能找到下一個天地。這樣的自由洒脫,是由內而發的自信。

如果說年輕演員身上的標籤是希望、活力與可塑造性,那中生代演員的標籤就是經驗、閱歷與歲月所賦予的氣質。

我們不否認顏值和年齡意味著更多機會,但這並非意味著年齡對於演員沒有饋贈,關鍵在於,演員是否能夠將年齡的增長化為表演的積累。就像袁泉說的:「 一個演員的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處在一個被選擇的狀態。但是當你不拍戲的時候,其實你有大量的時間是要去做準備的,這種準備本身就是你的生活。

中年女演員的生存困境是一個近年來被普遍討論的話題。行業環境如此,其實在各個領域皆是如此。但作為個體,始終保持一股心氣,不把年紀視為自己的弱點,沉得住氣,業務能力始終在線,未嘗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呢?

說到底,中年女演員拼的是實力,而不僅僅是美貌。或許,中年女演員的困境不會完全消失,但實力和演技不會騙人,好的角色和作品也一定會被觀眾認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X3L33gB9EJ7ZLmJ_Gb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