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自製發酵餌,這兩點沒注意,甜餌變酸,不發窩很正常

2019-07-21     認真的釣魚

在野釣時,我們一般都會自製一些發酵餌,成本低廉,效果好,主要是味型很濃郁,雖說帶著一點子酒味,但是在野釣時,對鯉草等魚種,確實有誘聚的奇效,一般我們用玉米粒、玉米渣、來製作發酵後的餌料,所以大家對酵香味的認知,就是酒香帶甜味,當然,鯉魚也嗜甜,但是也有釣友說,自製的發酵餌,總覺得發窩很慢,誘聚鯉草的效果一般,這是怎麼回事呢?

自製發酵餌,一般可用作窩料,可以用做爆炸鉤的盒餌,也可以將其添加在釣餌中,增加酒香和酵香,用來做釣餌也是不錯,可是為什麼有些時候,我們自配的發酵餌,效果會時好時壞呢,其實,我們把自製發酵餌的流程過一遍,就會發現問題出在哪裡了。

第一步,浸泡原料,所有的發酵餌,基本上都要經過這一步驟,一般經過清洗後,上浮的材料,基本上都是腐敗變質的,如果用來製作發酵餌,會導致餌料加速發酵,朝著腐敗這個方向,所以一定要把漂浮的食材都扔掉。

第二步,蒸熟,材料浸泡,根據配方、工藝不同,短一點2~3個時候就能進行蒸煮,時間久一點的,十天半個月也不奇怪;但是蒸煮這個過程,基本上是所有發酵餌都必須的過程,蒸煮後的食材,再進行發酵之後,會很容易。

第三步,添加酒麴,酒麴就釀酒時,糧食發酵後的產物,其本身就是發酵源,現在比較流行用甜酒麴,也稱為甜曲粉,可以用來自製米酒、醪糟,甜曲粉一般多為8g一小包,這一包甜曲粉,可以用來發酵5斤左右的蒸煮食材,但是需要注意,必須要蒸煮食材放涼之後,再倒入甜曲粉,要不然就沒用了。

第四步,密封發酵,被添加了甜曲粉的食材,不管怎麼樣的發酵過程,密封環境的發酵,是必須的,可以採用罈子、瓶子,甚至是大塑料瓶也可以,只要能保證不跑氣、能密封,就算可以,一般罈子我們用水把壇口封住,確保不會因密封不嚴導致的加速發酵;而塑料瓶,多建議把瓶口用保鮮膜封住,然後再擰緊瓶蓋。

為了保證發酵餌的甜香,要麼建議添加高濃度蜂蜜水,要麼添加高濃度紅糖水,總之在添加了這兩樣濃甜的輔材之後,在經過短至5天,最長15天左右的發酵,基本上發酵餌就算是做好了,在打開密封時,如果傳來的是甜酒香,那就算是製作完成,沒有出現其他問題了。

那麼我們把話題拉回來,為什麼發酵好的餌料,為什麼在實戰時,會誘聚效果一般呢?其實問題就出在發酵餌料的過程中,添加輔材的比例不同,以及發酵周期的不同,會讓發酵餌朝著兩個方向發酵,第一個,是我們期望的酵香甜餌,另一個,則是酵香酸餌,這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原因一】發酵源添加的比例太高,如果北方會發麵做饃饃的釣友,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在製作發酵餌時,所謂的發酵源,也就是甜曲粉,本身就是食材良性發霉之後的一種孢子,在適當的溫度、環境、濕度下,會糖化澱粉,產生菌絲,這個比例很有意思,添加少量,甜曲粉不發酵,無法糖化澱粉,直白的說,就是發酵不成功,密封的食材,可能十幾天後取出來,除了發霉變臭沒有任何效果;如果添加了太多了,糖化比例太高,所以很容易讓食材發酸,所以古時候小酒坊因為配比工藝不到位,釀的都是酸酒,就是這個原因。

解決思路,甜曲粉最好是開袋即用,不少分次使用,但是一定要嚴格按照包裝上的使用比例來操作,一般每8g甜曲粉可發酵5斤食材,這個是標準,可以略多或少一點,但是好些釣友生怕發酵不完美,直接扔上2~3包甜曲粉,那發酵周期結束後,餌料自然變的發酸,這就不是鯉草喜歡味型,自然不會發窩。

【原因二】密封不得當,過多的空氣參與發酵過程;澱粉因發霉的孢子糖化,是個很有意思的過程,不能在富氧環境里進行,如果在富氧環境里進行糖化過程,很容易加速發酵,直接就朝著腐敗變質這個效果走了,所以不管腌鹹菜、發酵食物,這些需要發酵過程的工藝,都注重密封,不能讓過多的空氣參與發酵過程,最終導致發酵失敗,食材都變臭腐敗了。

其實自製餌料,尤其是發酵餌,幾乎是每個愛動手的釣魚人,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失敗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搞明白原因,再來上幾次,也就手熟了,而且發酵酸味的餌料,在誘釣鰱鱅的時候,也有著不錯的效果,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可以送給喜歡釣鰱子的釣友,也是不錯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TY98mwBJleJMoPMQlmF.html